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699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具体涉及烟雾环保技术领域,包括塔体、隔板、降温室及过滤室,所述塔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塔体内部靠近隔板上方设置有降温室,且塔体内部靠近隔板下方设置有过滤室,所述降温室内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滤尘网,所述滤尘网上方设置有清洁件,且滤尘网下方设置有喷淋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了清洁件和喷淋件,利用清洁刷的扫刷作用,配合上方喷淋的清水,能够有效的扫刷掉滤尘网上堆积的粉尘,提供了较好的清洁性能,保证了良好的粉尘处理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便于推广。

A kind of absorption tower for smoke emis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
本技术涉及烟雾环保
,更具体地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
技术介绍
烟尘是燃煤和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固体颗粒物。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氧化铝、氧化铁、氧化钙和未经燃烧的炭微粒等。大气污染物种类繁多,按形态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即颗粒状污染物和有害气体,烟尘属于颗粒状污染物,根据我国的习惯,一般将冶金过程或化学过程形成的固体粒子气溶胶称为烟尘;燃烧过程产生的飞灰和黑烟,在不必细分时,也成为烟尘。在其他情况或泛指固体粒子气溶胶时,通称为粉尘,在烟尘进行排放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吸收处理。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仍旧存在较多缺点,吸收塔中的滤尘网在对烟尘进行处理的过程中,滤尘网长期进行吸收处理,上面会堆积较多的粉尘,不仅仅难以清除,增大了人们的清洁工作量,还降低了其吸收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通过设置了清洁件和喷淋件,利用清洁刷的扫刷作用,配合上方喷淋的清水,能够有效的扫刷掉滤尘网上堆积的粉尘,提供了较好的清洁性能,保证了良好的粉尘处理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便于推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包括塔体、隔板、降温室及过滤室,所述塔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塔体内部靠近隔板上方设置有降温室,且塔体内部靠近隔板下方设置有过滤室,所述降温室内部设置有导热件,所述过滤室内设置有滤尘网,所述滤尘网上方设置有清洁件,且滤尘网下方设置有喷淋件;所述塔体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水管,且塔体一侧表面靠近进水管下方固定设置有进气口,所述塔体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塔体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污水管。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洁件包括有与塔体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架,所述支架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电机罩,所述电机罩下方嵌入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电机轴,所述电机轴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清洁刷。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机轴与横杆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锁定螺栓。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喷淋件包括有与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水管,所述水管一端贯穿于塔体侧表面且固定连接有一根疏流管,所述疏流管下表面等距设置有多组喷头。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接水盘内部盛放有清水,所述接水盘与塔体固定连接在一起。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导热件包括有对接管,所述对接管一端固定连接有蛇形管,所述蛇形管侧表面设置有支管,所述蛇形管一端设置有贯穿于塔体且固定设置有排气口。在一个优选地实施方式中,所述支管的外围设置有多组凸沿块。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1、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清洁件和喷淋件,利用清洁刷的扫刷作用,配合上方喷淋的清水,能够有效的扫刷掉滤尘网上堆积的粉尘,提供了较好的清洁性能,保证了良好的粉尘处理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便于推广;2、本技术中通过设置了导热件,使得蛇形管处于冷水的包裹中,烟雾经过蛇形管,其中蛇形管上设置有较多的支管,使得烟雾在蛇形管中流动更长的时间,有效的提高了其热量转换效率,能够将烟雾中含有的热量进行转换利用,避免了资源浪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降温室内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为:1、塔体;2、隔板;3、降温室;4、过滤室;5、导热件;51、对接管;52、蛇形管;53、支管;54、排气口;6、滤尘网;7、清洁件;71、支架;72、电机罩;73、驱动电机;74、电机轴;75、横杆;76、清洁刷;8、喷淋件;81、接水盘;82、水泵;83、水管;84、疏流管;85、喷头;9、进水管;10、出水管;11、进气口;12、污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附图1和附图3所示的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包括塔体1、隔板2、降温室3及过滤室4,所述塔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隔板2,所述塔体1内部靠近隔板2上方设置有降温室3,且塔体1内部靠近隔板2下方设置有过滤室4,所述降温室3内部设置有导热件5,所述过滤室4内设置有滤尘网6,所述滤尘网6上方设置有清洁件7,且滤尘网6下方设置有喷淋件8;所述塔体1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水管9,且塔体1一侧表面靠近进水管9下方固定设置有进气口11,所述塔体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塔体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污水管12。所述清洁件7包括有与塔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架71,所述支架71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电机罩72,所述电机罩72下方嵌入设置有驱动电机73,所述驱动电机73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电机轴74,所述电机轴74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杆75,所述横杆75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清洁刷76。所述电机轴74与横杆75的连接处贯穿设置有锁定螺栓。所述喷淋件8包括有与接水盘81,所述接水盘81内部固定设置有水泵82,所述水泵82出水端固定连接有水管83,所述水管83一端贯穿于塔体1侧表面且固定连接有一根疏流管84,所述疏流管84下表面等距设置有多组喷头85。所述接水盘81内部盛放有清水,所述接水盘81与塔体1固定连接在一起。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施本技术时,将含有烟尘的气体穿过进气口11,烟雾经过滤尘网6向上渗透,气体穿过滤尘网6,其中的烟尘则是被其所阻挡,进入到隔板2上方;随后,接通外界的电源,控制支架71上的驱动电机73工作,驱动电机73通过电机轴74来带动横杆75旋转,横杆75上的清洁刷76则是直接与滤尘网6接触进行扫刷,并且控制喷淋件8内的水泵82工作,水泵82产生吸力,将接水盘81内的清水抽取,使其依次经过水管83及疏流管84,直接从喷头85位置处向下喷洒,从而进行清洁,利用清洁刷76的扫刷作用,配合上方喷淋的清水,能够有效的扫刷掉滤尘网6上堆积的粉尘,提供了较好的清洁性能,保证了良好的粉尘处理效果,具备较高的实际使用价值,便于推广。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的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还包括有导热件5,所述导热件5置于降温室3内,所述导热件5包括有对接管51,所述对接管51一端固定连接有蛇形管52,所述蛇形管52侧表面设置有支管53,所述蛇形管52一端设置有贯穿于塔体1且固定设置有排气口54。所述支管53的外围设置有多组凸沿块。实施方式具体为:在实施本技术时,由进水管9向降温室3内部注入冷水,烟气经过隔板2向上传递,使得蛇形管52处于冷水的包裹中,烟雾经过蛇形管52,随后经过排气口54向外排出,其中蛇形管5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隔板(2),所述塔体(1)内部靠近隔板(2)上方设置有降温室(3),且塔体(1)内部靠近隔板(2)下方设置有过滤室(4),所述降温室(3)内部设置有导热件(5),所述过滤室(4)内设置有滤尘网(6),所述滤尘网(6)上方设置有清洁件(7),且滤尘网(6)下方设置有喷淋件(8);/n所述塔体(1)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水管(9),且塔体(1)一侧表面靠近进水管(9)下方固定设置有进气口(11),所述塔体(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塔体(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污水管(1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包括塔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塔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隔板(2),所述塔体(1)内部靠近隔板(2)上方设置有降温室(3),且塔体(1)内部靠近隔板(2)下方设置有过滤室(4),所述降温室(3)内部设置有导热件(5),所述过滤室(4)内设置有滤尘网(6),所述滤尘网(6)上方设置有清洁件(7),且滤尘网(6)下方设置有喷淋件(8);
所述塔体(1)一侧表面固定设置有进水管(9),且塔体(1)一侧表面靠近进水管(9)下方固定设置有进气口(11),所述塔体(1)另一侧固定设置有出水管(10),所述塔体(1)下表面固定安装有污水管(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尘排放吸收塔,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件(7)包括有与塔体(1)内壁固定连接的支架(71),所述支架(71)中间位置处固定设置有电机罩(72),所述电机罩(72)下方嵌入设置有驱动电机(73),所述驱动电机(73)驱动端固定安装有电机轴(74),所述电机轴(74)一端固定设置有横杆(75),所述横杆(75)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清洁刷(76)。


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延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翰海青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