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2758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其结构包括密合板、密封环、输油口和卡位机构,卡位机构由固定杆、套体、限位环、橡胶圈、转动杆、转轴、扭簧、凸块、限位块、压板和凸条组成,该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通过设置了卡位机构,安装时只需将固定杆插入套体内部,先通过橡胶圈压紧后碰触凸块,此时凸块下移使转动杆通过转轴转动,从而使右侧压板和凸条上移将固定杆压紧固定,最后将其用力压紧,并且需要拆卸时只需用力拔出即可,解决了现有密合结构在安装时往往需要使用螺栓进行三角固定,需要更换时安装拆卸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便于安装拆卸的效果。

A sealing structure of automobile oil pump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油泵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
技术介绍
油泵是一种既轻便又紧凑的泵,有直列式、分配式和单体式三大类,油泵要有动力源才能运转,它下部的凸轮轴是由发动机曲轴齿轮带动的,油泵与外部管道连接处需要使用油泵盖进行固定。油泵盖后部一般设有密合结构以增加密合性,密合结构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进行更换以保证其密合性,但现有密合结构在安装时往往需要使用螺栓进行三角固定,需要更换时安装拆卸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解决了现有密合结构在安装时往往需要使用螺栓进行三角固定,需要更换时安装拆卸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便于安装拆卸的效果。(二)技术方案本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包括密合板,所述密合板外圈与密封环紧固,所述密合板中部开设有输油口,所述密封环左侧与卡位机构进行固定,所述卡位机构由固定杆、套体、限位环、橡胶圈、转动杆、转轴、扭簧、凸块、限位块、压板和凸条组成,所述固定杆紧固于密封环左侧,所述套体右侧与限位环进行固定,并且套体内部右侧与橡胶圈紧密粘附,所述转动杆中部通过转轴与套体转动配合,所述转轴外圈与扭簧紧密缠绕,所述凸块和限位块对称紧固在转动杆左侧上下两端,所述压板竖直固定在转动杆上端右侧,并且压板上端与凸条紧固。进一步的,所述套体内部开设有通口,并且固定杆外径小于通口内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环外径是套体外径的1.5倍,并且限位环与套体相互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圈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橡胶圈相互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上端倾斜角度为45度,并且凸块与转动杆上下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块厚度与转动杆相同,并且转动杆相同与转动杆相互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压板厚度与转动杆相同,并且压板上端面设置有防滑纹路。进一步的,所述凸条设置有两条以上,并且每条凸条相互平行安装。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为不锈钢材质。进一步的,所述凸条表面为橡胶材质。(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了卡位机构,安装时只需将固定杆插入套体内部,先通过橡胶圈压紧后碰触凸块,此时凸块下移使转动杆通过转轴转动,从而使右侧压板和凸条上移将固定杆压紧固定,最后将其用力压紧,并且需要拆卸时只需用力拔出即可,解决了现有密合结构在安装时往往需要使用螺栓进行三角固定,需要更换时安装拆卸不方便的问题,达到便于安装拆卸的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卡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橡胶圈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图3的A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凸条结构示意图。图中:密合板-1、密封环-2、输油口-3、卡位机构-4、固定杆-41、套体-42、限位环-43、橡胶圈-44、转动杆-45、转轴-46、扭簧-47、凸块-48、限位块-49、压板-410、凸条-411。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包括密合板1,密合板1外圈与密封环2紧固,密合板1中部开设有输油口3,密封环2左侧与卡位机构4进行固定,卡位机构4由固定杆41、套体42、限位环43、橡胶圈44、转动杆45、转轴46、扭簧47、凸块48、限位块49、压板410和凸条411组成,固定杆41紧固于密封环2左侧,套体42右侧与限位环43进行固定,并且套体42内部右侧与橡胶圈44紧密粘附,转动杆45中部通过转轴46与套体42转动配合,转轴46外圈与扭簧47紧密缠绕,扭簧47能够很好的起到复位和施压,凸块48和限位块49对称紧固在转动杆45左侧上下两端,更好的进行安装,压板410竖直固定在转动杆45上端右侧,并且压板410上端与凸条411紧固,凸条411能够很好的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其中,所述套体42内部开设有通口,并且固定杆41外径小于通口内径,使得固定杆41能够很好的伸入通口内侧。其中,所述限位环43外径是套体42外径的1.5倍,并且限位环43与套体42相互平行安装,使得限位环43能够很好的对套体42起到限位作用。其中,所述橡胶圈44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橡胶圈44相互平行安装,能够使固定杆41伸入套体42内侧时,两个橡胶圈44能够增大摩擦将固定杆41压紧。其中,所述凸块48上端倾斜角度为45度,并且凸块48与转动杆45上下平行安装,呈45度安装能够很好的使固定杆41滑动。其中,所述限位块49厚度与转动杆45相同,并且转动杆45相同与转动杆45相互平行安装,固定杆41碰触凸块48使转动杆45转动时能够由限位块49进行限位。其中,所述压板410厚度与转动杆45相同,并且压板410上端面设置有防滑纹路,防滑纹路能够增大摩擦力,使压紧时不易滑动。其中,所述凸条411设置有两条以上,并且每条凸条411相互平行安装,凸条411能够很好的起到增加摩擦力的作用,压的更紧不易滑动。其中,所述转轴46为不锈钢材质。其中,所述凸条411表面为橡胶材质。本专利所述的转轴46:转轴,顾名思义即是连接产品零部主件必须用到的、用于转动工作中既承受弯矩又承受扭矩的轴,转轴为不锈钢材质,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耐空气、蒸汽、水等弱腐蚀介质或具有不锈性的钢种称为不锈钢,而将耐化学腐蚀介质(酸、碱、盐等化学浸蚀)腐蚀的钢种称为耐酸钢。工作原理:首先将密合板1安装至油泵盖中固定,使得密封环2起到外圈密封作用,输油口3可由汽车油泵传输管穿过,但现有密合结构在安装时往往需要使用螺栓进行三角固定,需要更换时安装拆卸不方便,可通过卡位机构4解决,安装时只需将固定杆41插入套体42内部,限位环43起到限位作用,之后先通过橡胶圈44压紧后碰触凸块48,此时凸块48下移使转动杆45通过转轴46转动并由限位块49限位,从而使右侧压板410和凸条411上移将固定杆41压紧固定,最后将其用力压紧,并且需要拆卸时只需用力拔出即可,拔出后由扭簧47极小的复位力将转动杆45进行复位,通过设置了卡位机构4,安装时只需将固定杆41插入套体42内部,先通过橡胶圈44压紧后碰触凸块48,此时凸块48下移使转动杆45通过转轴46转动,从而使右侧压板410和凸条411上移将固定杆41压紧固定,最后将其用力压紧,并且需要拆卸时只需用力拔出即可,解决了现有密合结构在安装时往往需要使用螺栓进行三角固定,需要更换时安装拆卸不方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包括密合板(1),所述密合板(1)外圈与密封环(2)紧固,所述密合板(1)中部开设有输油口(3);/n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位机构(4),所述密封环(2)左侧与卡位机构(4)进行固定,所述卡位机构(4)由固定杆(41)、套体(42)、限位环(43)、橡胶圈(44)、转动杆(45)、转轴(46)、扭簧(47)、凸块(48)、限位块(49)、压板(410)和凸条(411)组成,所述固定杆(41)紧固于密封环(2)左侧,所述套体(42)右侧与限位环(43)进行固定,并且套体(42)内部右侧与橡胶圈(44)紧密粘附,所述转动杆(45)中部通过转轴(46)与套体(42)转动配合,所述转轴(46)外圈与扭簧(47)紧密缠绕,所述凸块(48)和限位块(49)对称紧固在转动杆(45)左侧上下两端,所述压板(410)竖直固定在转动杆(45)上端右侧,并且压板(410)上端与凸条(411)紧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包括密合板(1),所述密合板(1)外圈与密封环(2)紧固,所述密合板(1)中部开设有输油口(3);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卡位机构(4),所述密封环(2)左侧与卡位机构(4)进行固定,所述卡位机构(4)由固定杆(41)、套体(42)、限位环(43)、橡胶圈(44)、转动杆(45)、转轴(46)、扭簧(47)、凸块(48)、限位块(49)、压板(410)和凸条(411)组成,所述固定杆(41)紧固于密封环(2)左侧,所述套体(42)右侧与限位环(43)进行固定,并且套体(42)内部右侧与橡胶圈(44)紧密粘附,所述转动杆(45)中部通过转轴(46)与套体(42)转动配合,所述转轴(46)外圈与扭簧(47)紧密缠绕,所述凸块(48)和限位块(49)对称紧固在转动杆(45)左侧上下两端,所述压板(410)竖直固定在转动杆(45)上端右侧,并且压板(410)上端与凸条(411)紧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用油泵盖密合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体(42)内部开设有通口,并且固定杆(41)外径小于通口内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宇范平清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