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进气变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326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进气变径装置,包括变径管道,变径管道进气端连通阻水组件;变径管道包括变径框架,变径框架由支撑主梁和支撑副梁组成,相邻支撑主梁之间设置外壳板,外壳板固连支撑主梁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变径管道进口端、出口端均为方形,变径管道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杆,变径管道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阻水组件包括多个阻水单元,多个阻水单元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相邻阻水单元之间固定连接,阻水单元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阻水单元朝向进气方向的面为进气面,进气面设置多个挡水板,进气面外部还设置有遮雨罩,遮雨罩开口向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进气进行阻水,提高进气流量,提高燃烧效率。

A kind of intake reduc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进气变径装置
本技术涉及燃气轮机进气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进气变径装置。
技术介绍
燃气轮机是以连续流动的气体为工质带动叶轮高速旋转,将燃料的能量转变为有用功的内燃式动力机械,是一种旋转叶轮式热力发动机。燃气轮机作为一种高效率的内燃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大型燃气轮机而言,为了防止雨水、杂物等物质通过进气系统进入燃气轮机,一般会在进气口设置阻水装置,不同的燃气轮机进气量不同,对于进气出口处设置的阻水装置而言,阻水装置满足对应的燃气轮机即可。目前的进气口阻水装置均是通过设计专门制造,工期较长,成本较高;而现阶段很多燃气轮机采用直接进气,进气流量小,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进气变径装置,可以对进气进行阻水,提高进气流量,提高燃烧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公开一种进气变径装置,包括变径管道,变径管道进气端连通阻水组件;变径管道包括变径框架,变径框架由支撑主梁和支撑副梁组成,相邻支撑主梁之间设置外壳板,外壳板固连支撑主梁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变径管道进口端、出口端均为方形,变径管道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杆,变径管道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阻水组件包括多个阻水单元,多个阻水单元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相邻阻水单元之间固定连接,阻水单元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阻水单元朝向进气方向的面为进气面,进气面设置多个挡水板,进气面外部还设置有遮雨罩,遮雨罩开口向下。优选的,变径管道进气端插入阻水组件出气端,变径管道固连阻水组件。优选的,变径管道出口端顶部设置安装凹陷,安装凹陷内设置吊耳。优选的,阻水单元与进气面相邻的竖直侧面为检修面,检修面设置检修人孔,检修人孔包括向外开启的检修门。优选的,检修面底部固连检修平台。优选的,遮雨罩外形为三棱柱。优选的,阻水单元共有八个,阻水单元为两列四排分布。优选的,进气面设置多个安装窗口,安装窗口内安装挡水板组件。优选的,挡水板组件包括边框和挡水板,挡水板竖直设置,多个挡水板水平布置在边框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能够防止进气时雨水一同进入汽轮机,减少对设备的损伤。2、本技术能够提高进气流量,提高燃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为变径管道的变径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阻水单元的示意图。图中:1-阻水单元、2-外壳板、3-支撑主梁、4-支撑副梁、5-支撑杆、6-挡水板、7-遮雨罩、8-挡水板组件、9-检修门、10-检修平台、11-安装凹陷。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3所示,本技术包括变径管道,变径管道进气端连通阻水组件;变径管道包括变径框架,变径框架由支撑主梁3和支撑副梁4组成,相邻支撑主梁3之间设置外壳板2,外壳板2固连支撑主梁3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变径管道进口端、出口端均为方形,变径管道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杆5,变径管道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阻水组件包括多个阻水单元1,多个阻水单元1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相邻阻水单元1之间固定连接,阻水单元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阻水单元1朝向进气方向的面为进气面,进气面设置多个挡水板6,进气面外部还设置有遮雨罩7,遮雨罩7开口向下,变径管道进气端插入阻水组件出气端,变径管道固连阻水组件,变径管道出口端顶部设置安装凹陷11,安装凹陷11内设置吊耳,阻水单元1与进气面相邻的竖直侧面为检修面,检修面设置检修人孔,检修人孔包括向外开启的检修门9,检修面底部固连检修平台10,遮雨罩7外形为三棱柱,阻水单元1共有八个,阻水单元1为两列四排分布,进气面设置多个安装窗口,安装窗口内安装挡水板组件8,挡水板组件8包括边框和挡水板6,挡水板6竖直设置,多个挡水板6水平布置在边框内。实际使用时,空气先经过阻水组件,经过变径管道进入后续设备,变径管道进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进气通过变径管道流速提高,提高进气量,进而提高燃烧效率。当下雨时,混有雨水的空气从遮雨罩7向下的开口进入,经过挡水板6,初步减少进入系统的雨水,较少后续对进气预处理的影响。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技术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技术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进气变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道,变径管道进气端连通阻水组件;/n变径管道包括变径框架,变径框架由支撑主梁(3)和支撑副梁(4)组成,相邻支撑主梁(3)之间设置外壳板(2),外壳板(2)固连支撑主梁(3)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变径管道进口端、出口端均为方形,变径管道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杆(5),变径管道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n阻水组件包括多个阻水单元(1),多个阻水单元(1)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相邻阻水单元(1)之间固定连接,阻水单元(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阻水单元(1)朝向进气方向的面为进气面,进气面设置多个挡水板(6),进气面外部还设置有遮雨罩(7),遮雨罩(7)开口向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进气变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变径管道,变径管道进气端连通阻水组件;
变径管道包括变径框架,变径框架由支撑主梁(3)和支撑副梁(4)组成,相邻支撑主梁(3)之间设置外壳板(2),外壳板(2)固连支撑主梁(3)沿高度方向的中部,变径管道进口端、出口端均为方形,变径管道内部设置多个支撑杆(5),变径管道入口截面积大于出口截面积;
阻水组件包括多个阻水单元(1),多个阻水单元(1)沿水平方向和/或竖直方向堆叠设置,相邻阻水单元(1)之间固定连接,阻水单元(1)为长方体框架结构,阻水单元(1)朝向进气方向的面为进气面,进气面设置多个挡水板(6),进气面外部还设置有遮雨罩(7),遮雨罩(7)开口向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变径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径管道进气端插入阻水组件出气端,变径管道固连阻水组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变径装置,其特征在于:变径管道出口端顶部设置安装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华汪久文陈树良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村田机械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