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盾构同步施工移动式台车
本技术涉及地铁车站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盾构同步施工移动式台车。
技术介绍
在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向隧道中运输材料的电瓶车往返次数多,其上运输的管片,箱涵体积较大,而二次结构的轨顶风道正好电瓶车往返路径的上方,两个作业面重叠一方施工必定会影响另一方,故需要将作业空间立体化从而扩大作业空间。现有的轨顶风道采用的盘扣式脚手架搭设作业面,耗费材料多且费时,一旦搭设,在浇筑完混凝土前脚手架将无法移动。而且其搭设位置在电瓶车必经路线上,搭设后就阻断了电瓶车运输物资,将会造成盾构机无法正常掘进,隧道无法顺利开挖。若不搭设脚手架,让出空间给电瓶车,轨顶风道又无法正常施工,这将使得两个作业面矛盾突出,无法调和。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既可以实现电动车顺利运送物资又能进行轨顶风道施工作业的台车,包括:台车行走可变支腿,台车行走可变支腿下端连接有台车垂直行程油缸,台车垂直行程油缸的下端连接有行走机构;台车行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盾构同步施工移动式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行走可变支腿(5),台车行走可变支腿(5)下端连接有台车垂直行程油缸(6),台车垂直行程油缸(6)的下端连接有行走机构;/n台车行走可变支腿(5)顶端连接有作业平台(31);作业平台(31)上连接有风道底模组件;/n风道底模组件包括:风道底模撑杆(7),风道底模托架(8),风道左侧模撑杆(9),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风道右侧整体模板(15),风道右侧模撑杆(16);/n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的底板通过风道底模撑杆(7)和风道底模托架(8)与作业平台(31)连接;/n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的第一侧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盾构同步施工移动式台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台车行走可变支腿(5),台车行走可变支腿(5)下端连接有台车垂直行程油缸(6),台车垂直行程油缸(6)的下端连接有行走机构;
台车行走可变支腿(5)顶端连接有作业平台(31);作业平台(31)上连接有风道底模组件;
风道底模组件包括:风道底模撑杆(7),风道底模托架(8),风道左侧模撑杆(9),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风道右侧整体模板(15),风道右侧模撑杆(16);
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的底板通过风道底模撑杆(7)和风道底模托架(8)与作业平台(31)连接;
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的第一侧部设有第一侧板(32),第一侧板(32)的外部与风道左侧模撑杆(9)第一端连接,风道左侧模撑杆(9)第二端与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的底板连接;
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第二侧部连接有底立板(33),底立板(33)顶端与底板连接,底立板(33)的底端与风道底模托架(8)铰接;风道右侧整体模板(15)靠近底立板(33)设置,风道右侧整体模板(15)的底端与风道底模托架(8)铰接;风道右侧整体模板(15)的背部与风道右侧模撑杆(16)顶端连接,风道右侧模撑杆(16)的底端与作业平台(3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铁车站轨顶风道与盾构同步施工移动式台车,其特征在于,
风道底模托架(8)包括:底杆(81),连杆(82)以及托架座(83);
底杆(81)的第一端与连杆(82)底端连接,底杆(81)第一端与连杆(82)底端的连接部固设在作业平台(31)上;
连杆(82)顶端与风道左侧整体模板(10)连接;
底杆(81)的第二端与托架座(83)连接;托架座(83)固设在作业平台(31)上;
底立板(33)的底端与托架座(83)铰接;
风道右侧整体模板(15)的底端与托架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世龙,刘四进,李敏,张成君,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四局集团大盾构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