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车车厢组装架涉及保温车车厢组装设备。由辊道、组装架、吊机、工作架和步梯组成。辊道包括进料辊道、组装辊道和出厢辊道三段。组装架包括可倾式侧组装架、移动式前组装架和升降式底组装架。可倾式侧组装架由自倾斜至直立变化的立架、第一气缸与底座连接、立架上设有侧向组合定位装置和车厢宽度调节机构。移动式前组装架可沿横向轨道由组装架外侧横向移动至组装架前、其外侧设有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及其驱动气缸。升降式底组装架由放置底厢板的横梁、横梁二端搁于举升气缸活塞杆顶端。还包括侧向组合定位装置、前厢板定位装置、车厢宽度调节机构以及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保温车箱组装架工装布局设计科学合理,组装自动化程度高,组装工艺技术先进,质量好、效率高。
A kind of heat preservation car carriage assembl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保温车车厢组装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保温车车厢,具体是指用于组装保温车车厢的组装架。
技术介绍
:目前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确保食品、药品在生产、储存、运输过程各个环节的绝对安全被提到至关重要的高度,这关系到千家万户人们的医疗卫生和健康。国家要求必须采用符合技术要求和技术标准的冷藏保温车运送食品、药品、果蔬、肉类等,以使其保质、保鲜、确保其免受污染和变质,在这一形势下冷藏保温车的市场需求旺盛,由此也出现了不少手工作坊式的保温车组装企业,质量良莠不齐,带来了食品、药品运输使用上的风险和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之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温车车厢组装架,它严格按照生产技术标准进行组装生产,生产规范、生产效率高、可确保保温车厢的生产质量。本专利技术之技术方案是,一种保温车车厢组装架,由辊道、组装架、吊机5、工作架6和步梯7组成。特征在于,所述辊道包括前段进料辊道11、中段组装辊道12和后段出厢辊道13。所述组装架包括可倾式侧组装架2、移动式前组装架3和升降式底组装架4。可倾式侧组装架2由可自倾斜至直立变化的立架21、立架底部具有限位机构22、底部内侧设有第一气缸23与底座44连接、第一气缸之上立架上设有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立架中部内侧放置侧厢板25和多个侧厢板真空吸盘26以及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车厢宽度调节机构设有护罩28、立架顶部内侧设有顶厢板压紧气缸29构成。移动式前组装架3包括横向轨道31、沿横向轨道由组装架外侧横向移动至组装架前面的前组装架立架32、其外侧设有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及其驱动气缸34、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外侧设有前厢板真空吸盘35、前厢板底边组装移动后最终压靠于前厢板定位装置36上构成。升降式底组装架4由放置底厢板41的多支横梁42、横梁二端搁于举升气缸43之活塞杆顶端、举升气缸底部座于底组装架底座44上,底厢板其下辊道上设有型钢14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还包括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前厢板定位装置36、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和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所述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包括侧厢板下定位机构和底厢板侧向定位机构,一套机构具有二种定位功能,该侧向组合定位机构依次由第一伺服电机241、第一减速箱242、第一锥齿轮换向结构243、第一螺杆丝母机构244和推进架245构成。所述前厢板定位装置36设于移动式前组装架下部前侧之支架361上,由第二气缸362、活塞杆363及导向架364构成。所述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依次由第二伺服电机271、蜗轮蜗杆机构272、蜗杆二端第二锥齿轮换向结构273和螺杆丝母机构273′、螺杆274前端设有推板275以及二侧之导向杆276构成。所述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由与前组装架立架32相铰链的二平行摆杆33′、其外端分别与平行推杆37铰链、与平行推杆上端铰链轴34′连接的气缸34与前组装架立架32相连接构成。本专利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保温车箱组装架工装布局设计科学合理,组装自动化程度高,组装工艺技术先进,技术标准高、质量好、组装效率高。附图说明:附图1本专利技术主视图附图2本专利技术俯视图附图3本专利技术左视图附图4本专利技术前组装架和部分侧组装架主视图附图5本专利技术车厢宽度调节装置附图3局部放大图I附图6本专利技术侧向组合定位装置附图3局部放大图II附图7本专利技术前厢板定位装置附图4局部放大图III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详述本专利技术之构造原理。本专利技术是一条专业生产保温车厢的半自动化生产线,由辊道、组装架、吊机5、工作架6和步梯7诸部分组成。辊道包括前段进料辊道11、中段组装辊道12和后段出厢辊道13。组装架包括可倾式侧组装架2、移动式前组装架3和升降式底组装架4诸部分。可倾式侧组装架2由可自倾斜至直立变化的立架21、立架底部具有限位机构22、底部内侧设有第一气缸23与底座44连接、第一气缸之上立架上设有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立架中部内侧放置侧厢板25和多个侧厢板真空吸盘26、以及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车厢宽度调节机构设有护罩28、立架顶部内侧设有顶厢板压紧气缸29等构成。移动式前组装架3包括横向轨道31、沿横向轨道可由组装架外侧横向移动至组装架前面的前组装架立架32、前组装架立架其外侧设有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及其驱动气缸34、以及设置多个前厢板真空吸盘35、前厢板底边前移动后最终压靠于前厢板定位装置36上构成。升降式底组装架4由搁置底厢板41的多支横梁42、其二端搁于举升气缸43之活塞杆顶端,举升气缸底部座于底组装架底座44上、底厢板其下辊道上设有型钢14构成。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实施方案是,包括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前厢板定位装置36、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和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所述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包括侧厢板下定位机构和底厢板侧向定位机构,一套机构具有二种定位功能,该侧向组合定位机构依次由第一伺服电机241连接第一减速箱242、第一减速箱连接第一锥齿轮换向结构243、第一锥齿轮换向结构连接第一螺杆丝母机构244和推进架245构成,通过推进架的伸缩可调整、实现侧厢板的下定位和底厢板的侧向定位。所述前厢板定位装置36设于移动式前组装架下部前侧支架361上,由第二气缸362、活塞杆363和导向架364构成。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依次由第二伺服电机271、蜗轮蜗杆机构272、蜗杆二端第二锥齿轮换向结构273和螺杆丝母机构273′、螺杆274前端设有推板275以及二侧之导向杆276构成,通过该车厢宽度调节机构可以适应不同宽度车厢的组装。推板275二侧还设有导向杆276。所述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由与前组装架立架32相铰链的二支平行摆杆33′、其外端分别与平行推杆37相铰链、与平行推杆上端铰链轴34′连接的气缸34与前组装架立架32相连接、平行推杆前侧设有真空吸盘35以固定前车厢板,前车厢板在平行四边形推动机构作用下,将沿向前、向下的弧形曲线运动轨迹前移,最终压靠于前车厢板定位装置36上。本专利技术其组装工艺步骤是:第一步,根据所要组装的车箱宽度要求,在触摸屏上设置厢宽尺寸参数,该参数是调节和控制车厢宽度的依据,也是相应定位装置伸缩程度的依据。第二步,将可倾式侧组装架2由直立状态变为倾斜状态。第三步,将移动式前组装架3由处于组装架外横向移动至组装架前工作位置,并使前车厢板定位装置顶出。第四步,组装辊道12从进料辊道11接过车厢底板,侧向组合定位装置伸出。第五步,吊机吊装车厢板,将左、右车厢板放于可倾式侧组装架2上,将前车厢板放于移动式前组装架3上。并真空吸盘固定各厢板。第六步,将可倾式侧组装架左、右二侧架由倾斜转为合厢角度(约89度)。第七步,移动式前组装架通过平行四边形推出机构将前车厢板推进至指定位置。第八步,升降式底组装架气缸将车厢底板顶起,并跟左、右二侧车厢板和前车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温车车厢组装架,由辊道、组装架、吊机(5)、工作架(6)和步梯(7)组成,其特征是,/n所述辊道包括前段进料辊道(11)、中段组装辊道(12)和后段出厢辊道(13);/n所述组装架包括可倾式侧组装架(2)、移动式前组装架(3)和升降式底组装架(4);/n所述可倾式侧组装架(2)由可自倾斜至直立变化的立架(21)、立架底部具有限位机构(22)、底部内侧设有第一气缸(23)与底座(44)相连接、第一气缸之上立架上设有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立架中部内侧放置侧厢板(25)和多个侧厢板真空吸盘(26)、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设有护罩(28)、立架顶部内侧设有顶厢板压紧气缸(29)构成;/n所述移动式前组装架(3)包括横向轨道(31)、沿横向轨道由组装架外侧横向移动至组装架前面的前组装架立架(32)、立架外侧设有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及其驱动气缸(34)、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外侧设有前厢板真空吸盘(35)、前厢板底边压靠于前厢板定位装置(36)上构成;/n所述升降式底组装架(4)包括放置底厢板(41)的多支横梁(42)、横梁二端搁于举升气缸(43)之柱塞顶端、举升气缸底部座于底组装架底座(44)上、底厢板其下辊道上设有型钢(1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保温车车厢组装架,由辊道、组装架、吊机(5)、工作架(6)和步梯(7)组成,其特征是,
所述辊道包括前段进料辊道(11)、中段组装辊道(12)和后段出厢辊道(13);
所述组装架包括可倾式侧组装架(2)、移动式前组装架(3)和升降式底组装架(4);
所述可倾式侧组装架(2)由可自倾斜至直立变化的立架(21)、立架底部具有限位机构(22)、底部内侧设有第一气缸(23)与底座(44)相连接、第一气缸之上立架上设有侧向组合定位装置(24)、立架中部内侧放置侧厢板(25)和多个侧厢板真空吸盘(26)、车厢宽度调节机构(27)设有护罩(28)、立架顶部内侧设有顶厢板压紧气缸(29)构成;
所述移动式前组装架(3)包括横向轨道(31)、沿横向轨道由组装架外侧横向移动至组装架前面的前组装架立架(32)、立架外侧设有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33)及其驱动气缸(34)、平行四边形伸缩推动机构外侧设有前厢板真空吸盘(35)、前厢板底边压靠于前厢板定位装置(36)上构成;
所述升降式底组装架(4)包括放置底厢板(41)的多支横梁(42)、横梁二端搁于举升气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房志远,孙丰昌,穆龙江,曹丰友,孟庆林,孙静,马秀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国森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