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定保护渣的重量比例,并按照所述重量比例对所述保护渣进行包装;步骤S2: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步骤S3:进行钢液浇注,获取钢锭。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采用吊渣法加入保护渣,工艺简单、控制方便,有效达标率≥95%,能有效控制锻材的夹渣探伤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A production process of casting ingot for reducing flaw dete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钢锭生产工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随着当前的钢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钢材内在质量极大的影响着相关制造产品的寿命,其中,探伤指标作为判断内在质量的一个重要依据,近几年受到市场的高度重视。并且,合结钢、模具钢、不锈钢等各类钢种的探伤要求不断提高,探伤标准的要求有很多从GB/T6402-2008标准的2级升级到GB/T4162-2008标准的B级或GB/T6402-2008标准的4级,造成钢厂生产钢材的探伤一次合格率大幅下降。在现今的市场大环境中钢厂要立足、生存,必须要提升钢材内部质量、降低工序成本,重视探伤一次合格率。因此,如何提高钢材质量,提高探伤一次合格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用于提高钢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探伤一次合格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定保护渣的重量比例,并按照所述重量比例对所述保护渣进行包装;步骤S2: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步骤S3:进行钢液浇注,获取钢锭。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保护渣的重量比例为2.5~3kg/t钢的重量。优选的,所述步骤S1中,所述保护渣的包装数量不少于所述钢锭模的数量。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采用吊装部件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优选的,所述吊装部件为棉绳。优选的,所述步骤S2具体为: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至所述保护渣与所述钢锭模底部的距离为150-250mm。优选的,所述步骤S3包括:步骤S3-1:将钢包水口调整为最大尺寸;步骤S3-2:浇注所述钢液,待所述钢液进入所述钢锭模后,逐渐关小所述钢包水口的尺寸,至浇注速度达到目标速度。优选的,所述钢包水口的最大尺寸为50-60mm。优选的,所述浇注所述钢液之后,所述钢液冲入低温的中注管和流钢砖内。优选的,所述钢材为φ250—600mm的锻材。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定保护渣的重量比例,并按照所述重量比例对所述保护渣进行包装;步骤S2: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步骤S3:进行钢液浇注,获取钢锭。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采用吊渣法加入保护渣,工艺简单、控制方便,有效达标率≥95%,能有效控制锻材的夹渣探伤缺陷,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为3CrNi2MoVA钢的定位样(夹渣)高倍照片×100倍;图3-1为16Mn钢的低倍定位样的横向照片;图3-2为16Mn钢的疏松孔洞形貌的横向照片;图3-3为16Mn钢的疏松带裂纹形貌的纵向照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能够提高钢材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探伤一次合格率。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至图3,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流程图;图2为3CrNi2MoVA钢的定位样(夹渣)高倍照片×100倍;图3-1为16Mn钢的低倍定位样的横向照片;图3-2为16Mn钢的疏松孔洞形貌的横向照片;图3-3为16Mn钢的疏松带裂纹形貌的纵向照片。在该实施方式中,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设定保护渣的重量比例,并按照重量比例对保护渣进行包装;其中,保护渣的重量比例优选按照2.5~3kg/t钢的重量进行包装,即每吨钢对应包装2.5~3kg的保护渣,因此,保护渣的重量应当根据钢材的总重量进行计算;步骤S2:将包装完成的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具体的,可以采用吊装部件将包装完成的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进一步,包装好的保护渣吊设在吊装部件的一端,吊装部件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在支撑杆上,支撑杆横向放置在钢锭模的上部,支撑杆的长度应当大于钢锭模的开口尺寸,具体的,当具有多个钢锭模时,可以采用同一根支撑杆,方便放置。步骤S3:进行钢液浇注,获取钢锭。进一步,保护渣在包装时,需要根据钢锭模的数量进行包装,保护渣的包装数量不少于钢锭模的数量。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步骤S2具体为:采用棉绳将包装完成的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步骤S2具体为:将包装完成的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至保护渣与钢锭模底部的距离为150-250mm。具体的,在保护渣分重量分包装好后,距钢锭模的底部预设高度处,用棉绳将保护渣吊入钢锭模中。其中,预设高度优选为150-250mm。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保护渣距钢锭模的底部过近,开浇时的钢液注流的流速过快且不稳定,造成保护渣卷入钢液,出现夹渣类探伤不合缺陷,如图2所示;如果保护渣距钢锭模的底部过远,会出现以下两个问题:a)若高温下棉绳断掉,保护渣坠入钢液,致使钢液面波动,造成卷渣,出现夹渣类探伤不合缺陷;b)若棉绳未断,保护渣加入时间偏晚,钢锭表面质量差。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步骤S3包括:步骤S3-1:将钢包水口调整为最大尺寸;步骤S3-2:浇注钢液,待钢液进入钢锭模后,逐渐关小钢包水口的尺寸,至浇注速度达到目标速度。具体的,钢锭开浇,钢包水口先采用全开,钢液进入钢锭模后,稳步关小钢包水口,调整至锭身浇注规定速度。采用上述工艺,一方面,钢包水口全开,钢液冲入低温的中注管、流钢砖,避免浇死;另一方面,钢液进入钢锭模后,稳步关小钢包水口,调整至相应的锭身浇注规定速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锭身浇注,避免注速过快出现疏松类探伤不合,如图3-1、图3-2和图3-3所示。进一步,钢包水口的最大尺寸为50-60mm,优选为55mm。在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基础上,钢材为φ250-600mm的锻材,即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加工工艺,主要用于直径为250-600mm的锻材的连续铸造过程中。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模铸钢锭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针对钢锭模大小,保护渣按2.5~3kg/t钢的重量分别包装好后,在距离钢锭模底部150~250mm高度用棉绳吊入钢锭模中;钢包水口大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S1:设定保护渣的重量比例,并按照所述重量比例对所述保护渣进行包装;/n步骤S2: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n步骤S3:进行钢液浇注,获取钢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设定保护渣的重量比例,并按照所述重量比例对所述保护渣进行包装;
步骤S2: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
步骤S3:进行钢液浇注,获取钢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保护渣的重量比例为2.5~3kg/t钢的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保护渣的包装数量不少于所述钢锭模的数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为:
采用吊装部件将包装完成的所述保护渣吊装入钢锭模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减少探伤缺陷的模铸钢锭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吊装部件为棉绳。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华,罗定祥,陈晋阳,李国,
申请(专利权)人:攀钢集团江油长城特殊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