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潘可玲专利>正文

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3048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10: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铝型材门框、定位柱、上磁铁块、下磁铁块、后磁铁块、把手件、上铁块、下铁块,铝型材门框上设有内腔、安装口;把手件上设有铰接凸部,铰接凸部上设有穿套孔;后磁铁块设置内腔的后腔壁上,上磁铁块与下磁铁块分别设置在安装口上下两侧的内腔前腔壁上,上铁块与下铁块设置在把手件的背面上下侧,把手件活动布置在安装口中,定位柱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腔壁上,并使定位柱位于后磁铁块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穿过穿套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避免进出的人员磕碰到把手,其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该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使用十分方便。

A handle structure applied to aluminum alloy d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很多的房门上都安装有把手。其中现有的把手大多是直接固定在门扇表面上的,此类把手是凸出于门扇表面的。在人员进出房屋时,易磕碰到把手上。由于把手的体积较小,当人员磕碰到把手上时,易造成较大的伤害。同时,在人员进出房屋时,衣物也易出现剐蹭到把手的情况,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该把手结构能够避免进出的人员磕碰到把手,其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该把手结构使用十分方便。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点在于包括铝型材门框、定位柱、上磁铁块、下磁铁块、后磁铁块、把手件、上铁块、下铁块,其中铝型材门框上设有内腔,所述铝型材门框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的安装口;所述把手件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所述铰接凸部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所述后磁铁块设置内腔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位于安装口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与下磁铁块设置在内腔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位于安装口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位于安装口的下方,所述上铁块与下铁块设置在把手件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位于把手件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位于把手件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活动布置在安装口中,所述定位柱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腔壁上,并使定位柱位于后磁铁块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穿过穿套孔,以及使把手件能围绕着定位柱转动,在把手件上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上铁块贴于后磁铁块上,在把手件下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下铁块贴于后磁铁块上。优选地,所述内腔的后腔壁上开设有嵌装槽,所述后磁铁块嵌装在嵌装槽中。优选地,所述把手件的背面上侧开设有上定位槽,所述上定位槽呈横向延伸,并使上定位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上铁块的外壁上设有上凸部,并使上凸部嵌装在上定位槽中。优选地,所述把手件的背面下侧开设有下定位槽,所述下定位槽呈横向延伸,并使下定位槽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把手件的左右侧壁上;所述下铁块的外壁上设有下凸部,并使下凸部嵌装在下定位槽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在铝型材门框上开设出安装口,并将把手件布置在安装口中,这样能避免把手件凸出在铝型材门框的表面外,从而避免出入的人员磕碰到把手,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还能避免衣物或人员剐蹭到把手,从而能够降低人员活动受到把手影响的几率。由于把手件能围绕着定位柱转动,这样把手件就能够摆动,从而可使其把手件的上端或下端从安装口中摆动出来,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把握把手件。在使用完把手件后,则可以将其推入到安装口中,避免其对人员活动造成影响。在把手件处于安装口中时,通过上磁铁块能对上铁块产生磁吸作用,通过下磁铁块能对下铁块产生磁吸作用,这样在把手件上下两端能分别受到向上、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防止把手件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在打开把手件时,由于上铁块或下铁块能贴于后磁铁块上,这样通过后磁铁块磁吸作用,能对贴于其上的上铁块或下铁块起到磁吸定位的作用,这就能防止打开后的把手件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由于上铁块与下铁块都是设置在把手件的背面上的,这样上铁块与下铁块都凸出于把手件的背面,这可以方便人们抓握把手件,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使用的便利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B-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铝型材门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把手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一。图7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之二。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如图1与图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包括铝型材门框1、定位柱2、上磁铁块3、下磁铁块4、后磁铁块5、把手件6、上铁块7、下铁块8,其中,如图1、图2与图4所示,所述铝型材门框1上设有内腔11,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的安装口12;如图3与图5所示,所述把手件6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6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61,所述铰接凸部6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62;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后磁铁块5设置内腔11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5位于安装口12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3与下磁铁块4设置在内腔11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3位于安装口12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4位于安装口12的下方,所述上铁块7与下铁块8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7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8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6活动布置在安装口12中,所述定位柱2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11腔壁上,并使定位柱2位于后磁铁块5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2穿过穿套孔62,以及使把手件6能围绕着定位柱2转动,在把手件6上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上铁块7贴于后磁铁块5上,在把手件6下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下铁块8贴于后磁铁块5上。通过在铝型材门框1上开设出安装口12,并将把手件6布置在安装口12中,这样能避免把手件6凸出在铝型材门框1的表面外,从而避免出入的人员磕碰到把手,这可以有效地降低把手给人们带来伤害的风险;且还能避免衣物或人员剐蹭到把手,从而能够降低人员活动受到把手影响的几率。由于把手件6能围绕着定位柱2转动,这样把手件6就能够摆动,从而可使其把手件6的上端或下端从安装口12中摆动出来,这就可以方便人们把握把手件6。在使用完把手件6后,则可以将其推入到安装口12中,避免其对人员活动造成影响。在把手件6处于安装口12中时,通过上磁铁块3能对上铁块7产生磁吸作用,通过下磁铁块4能对下铁块8产生磁吸作用,这样在把手件6上下两端能分别受到向上、向下的作用力,从而防止把手件6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在打开把手件6时,由于上铁块7或下铁块8能贴于后磁铁块5上,这样通过后磁铁块5磁吸作用,能对贴于其上的上铁块7或下铁块8起到磁吸定位的作用,这就能防止打开后的把手件6出现随意摆动的情况,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的可靠性。由于上铁块7与下铁块8都是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的,这样上铁块7与下铁块8都凸出于把手件6的背面,这可以方便人们抓握把手件6,这有助于提高把手结构使用的便利性。该把手结构的整体结构十分简单可靠,且使用起来十分方便。所述把手件6的外形与安装口12的外形相同,只是把手件6的尺寸略小于安装口12的尺寸,以满是把手件6摆动的需要。在安装把手件6时,可使把手件6的外表面与铝型材门框1的外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门框(1)、定位柱(2)、上磁铁块(3)、下磁铁块(4)、后磁铁块(5)、把手件(6)、上铁块(7)、下铁块(8),其中铝型材门框(1)上设有内腔(11),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的安装口(12);所述把手件(6)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6)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61),所述铰接凸部(6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62);所述后磁铁块(5)设置内腔(11)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5)位于安装口(12)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3)与下磁铁块(4)设置在内腔(11)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3)位于安装口(12)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4)位于安装口(12)的下方,所述上铁块(7)与下铁块(8)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7)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8)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6)活动布置在安装口(12)中,所述定位柱(2)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11)腔壁上,并使定位柱(2)位于后磁铁块(5)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2)穿过穿套孔(62),以及使把手件(6)能围绕着定位柱(2)转动,在把手件(6)上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上铁块(7)贴于后磁铁块(5)上,在把手件(6)下端向后摆动时,能使下铁块(8)贴于后磁铁块(5)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在铝合金门上的把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铝型材门框(1)、定位柱(2)、上磁铁块(3)、下磁铁块(4)、后磁铁块(5)、把手件(6)、上铁块(7)、下铁块(8),其中铝型材门框(1)上设有内腔(11),所述铝型材门框(1)的前壁上开设有贯穿至内腔(11)的安装口(12);所述把手件(6)呈板块状结构,并使把手件(6)呈竖向布置,所述把手件(6)的背面中部上设有铰接凸部(61),所述铰接凸部(61)上开设有横向贯穿的穿套孔(62);所述后磁铁块(5)设置内腔(11)的后腔壁上,并使后磁铁块(5)位于安装口(12)中部的正后方,所述上磁铁块(3)与下磁铁块(4)设置在内腔(11)的前腔壁上,并使上磁铁块(3)位于安装口(12)的上方,还使下磁铁块(4)位于安装口(12)的下方,所述上铁块(7)与下铁块(8)设置在把手件(6)的背面上,并使上铁块(7)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上侧,还使下铁块(8)位于把手件(6)背面的下侧,所述把手件(6)活动布置在安装口(12)中,所述定位柱(2)呈横向布置地固定在内腔(11)腔壁上,并使定位柱(2)位于后磁铁块(5)的正前方,还使定位柱(2)穿过穿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可玲
申请(专利权)人:潘可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