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2757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属于医疗用品技术领域。采用含姜黄素的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亲肤层,能够为伤口愈合提供理想的抗菌环境,促进伤口愈合,缓解伤口疼痛。采用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中间层,在吸收渗液的同时具有消炎、促进凝血和抑制疤痕的作用。采用聚氨酯膜作为隔离层,能够起到防尘、防水、防漏气、防污染的效果。将三者进行复合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优势互补和协同作用,具有抗菌抑菌性,消炎效果好,防黏连,促进伤口快速愈合及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医用止血敷料对人体无副作用,对皮肤无任何刺激性,使用安全,绿色无污染,在生物医用材料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Bio Medical dressings for anti bacteria, anti inflammation and wound healing and their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疗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传统的医用敷料是由天然植物纤维或动物毛类物质构成,如纱布、羊毛、棉垫、油纱布等。这类敷料在更换时容易与伤口粘黏,去除敷料的同时容易破坏新生的肉芽组织,导致使用者疼痛,不利于伤口的愈合。医用敷料为了获得更好的抗菌性能和使用效果,采用了不同的方法。专利201310165016.3中李莉等人将海藻酸钠加入到纳米银溶胶中,与制备的高分子交联剂混合,提供了一种含纳米银的海藻酸钠基抗菌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专利CN105311668A中公开了一种细菌纤维素复合氧化亚铜抗菌敷料及其制备方法。但是在使用过程,金属离子不断释放,被人体吸收后可能会产生病变,对人体器官具有潜在危害。专利201610036304.2中公开了一种添加一定量的环丙沙星的伤口敷料的制备方法,但是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可能会使病菌发生变异而产生耐药性。专利ZL200420103421.9中公开了一种抗菌防感染医用多层纱布,由酸性药物层,隔离层,碱性药物层三层组成,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化学灼伤的危险。专利CN105640705A公开了一种由功能层和保护层两层组成复合功能性医用敷料,功能层采用海藻酸纤维与粘胶纤维复合制成,保护层由粘胶纤维和涤纶纤维制成,吸湿性虽然得到加强,但渗出液仍然储存在与伤口接触的功能层中。专利CN102648880A描述了由底层、中间层和外层复合而成的敷料。该敷料底层为棉纱布,中间层为杀菌止血纱布,外层为透气导湿纱布,具有良好的透气导湿功效,但纱布吸湿渗液后容易从伤口扩散,黏连伤口,去除敷料时容易对伤口造成二次损伤。专利CN201109221Y和US2009/0081911A1公开了一种具有抗菌和防水性能的复合无纺布。该复合无纺布由三层材料复合而成,其表层为吸水无纺布制作的吸水层,中间层为聚乙烯、聚氨酯膜或防水透气膜制作的防水层,里层为抗菌无纺布制作的抗菌层目前市场上所制备的医用敷料往往存在着抗菌剂结合牢度差、功能单一、抗菌效果不持久、生物相容性差、不能有效预防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速度缓慢、止疼效果欠佳,或者一些抗菌剂有潜在的细胞毒性、制备过程复杂等问题,在应用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亟需开发一种兼具有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多功能生物医用敷料。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及其制备方法,抗菌原料来源广泛,制备方法简单,并且绿色环保,对环境无污染;制得的生物医用敷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抗发炎效果好,能够促进伤口创面的快速愈合。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在氯化钙的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拉伸、水洗、热处理后,将所得含药海藻酸钙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针刺-烘干卷绕,得到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步骤2:将壳聚糖粉末分散于甲酸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将所得壳聚糖纺丝液在氢氧化钠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经拉伸得到壳聚糖原纤维,去除多余甲酸后,经水洗、晾干,将所得壳聚糖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牵伸-水刺-烘干卷绕,得到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步骤3:采用针刺法将步骤1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步骤2制得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再与聚氨酯膜进行层压复合,烘干后得到亲肤层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为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隔离层为聚氨酯膜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优选地,步骤1中,海藻酸钠溶液是采用分子量为2000~200000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5%~5.0%,姜黄素的质量为海藻酸钠质量的1%~5%;氯化钙的凝固浴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5%。优选地,步骤1中,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55℃,初生纤维的拉伸倍数为1~2倍,水洗的温度为20~55℃,热处理的温度为40~80℃;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优选地,步骤1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2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6~8mm,频率为1000~1500次/min。优选地,步骤2中,壳聚糖粉末的脱乙酰度大于80%,分子量为8×104~5×105;甲酸水溶液的质量浓度为80%~100%,壳聚糖纺丝液中壳聚糖的质量浓度为5%~15%;氢氧化钠凝固浴中氢氧化钠所占质量比为0.1%-5%。优选地,步骤2中,搅拌温度为20~40℃,搅拌时间为1~2h;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60℃;拉伸的倍数为1~2倍。优选地,步骤2中,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烘干的温度为90~120℃,烘干的时间为2min。优选地,步骤2中,水刺为连续的六道水刺,第一道水刺为预湿水刺头,压力为5~10bar,第二道水刺的压力为40~60bar,第三道水刺的压力为40~60bar,第四道水刺的压力为60~80bar,第五道水刺的压力为60~80bar,第六道水刺的压力为50~70bar。优选地,步骤3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10~13mm,频率为1000~18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500次/min;烘干的温度为120℃,时间为30s。本专利技术公开的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55~85g/m2,厚度为0.5~1.5mm;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的单位面积质量为80~120g/m2,厚度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的1~1.5倍;聚氨酯膜的厚度为10~30μ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采用含姜黄素的海藻酸钙纤维经针刺工艺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亲肤层,接触到伤口的渗出液时,能形成柔软透明的水凝胶,提供理想的抗菌环境。凝胶比较柔软,具有亲水性,能够保持伤口表面环境湿润,吸收大量的渗出液,阻止伤口渗出物的扩散和对健康组织的浸渍,阻挡细菌,减少创面的感染的可能性又可使氧气通过,进而促进新组织生长。在揭除敷料时,淋上生理盐水即可容易揭开,不会对新生的肉芽组织造成损伤,避免二次创伤,又保证了敷料表面的完整性。抗菌性海藻酸钙纤维结合了其高吸湿性,成胶性和抗菌性,为伤口提供较佳的愈合环境,有利于促进伤口愈合。采用力学性能良好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作为中间层,在进一步吸收渗液的同时便于表皮细胞长入,愈后不发生粘连,具有止血镇痛的功效,并能抑制微生物菌类的繁殖,更好地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在氯化钙的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拉伸、水洗、热处理后,将所得含药海藻酸钙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针刺-烘干卷绕,得到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n步骤2:将壳聚糖粉末分散于甲酸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将所得壳聚糖纺丝液在氢氧化钠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经拉伸得到壳聚糖原纤维,去除多余甲酸后,经水洗、晾干,将所得壳聚糖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牵伸-水刺-烘干卷绕,得到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n步骤3:采用针刺法将步骤1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步骤2制得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再与聚氨酯膜进行层压复合,烘干后得到亲肤层(3)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为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隔离层(1)为聚氨酯膜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向海藻酸钠溶液中加入姜黄素,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在氯化钙的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所得初生纤维经拉伸、水洗、热处理后,将所得含药海藻酸钙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针刺-烘干卷绕,得到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
步骤2:将壳聚糖粉末分散于甲酸水溶液中,充分搅拌均匀后静置消泡,将所得壳聚糖纺丝液在氢氧化钠凝固浴中进行湿法纺丝,经拉伸得到壳聚糖原纤维,去除多余甲酸后,经水洗、晾干,将所得壳聚糖纤维依次经开松-梳理成网-牵伸-水刺-烘干卷绕,得到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
步骤3:采用针刺法将步骤1制得的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和步骤2制得的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进行复合,再与聚氨酯膜进行层压复合,烘干后得到亲肤层(3)为含药海藻酸钙纤维非织造布、中间层(2)为壳聚糖纤维非织造布、隔离层(1)为聚氨酯膜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海藻酸钠溶液是采用分子量为2000~200000的海藻酸钠溶解于去离子水中制得的,海藻酸钠溶液中海藻酸钠的质量百分比为1.5%~5.0%,姜黄素的质量为海藻酸钠质量的1%~5%;氯化钙的凝固浴中氯化钙的质量分数为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湿法纺丝的温度为20~55℃,初生纤维的拉伸倍数为1~2倍,水洗的温度为20~55℃,热处理的温度为40~80℃;开松的时间为3~5min,梳理机的主锡林转速为600~800r/min,喂入速度为1~3m/min。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消炎和促进伤口愈合的生物医用敷料,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针刺分为预刺和主刺两道工序,预刺的针深为8~10mm,频率为800~1200次/min,主刺的针深为6~8mm,频率为1000~1500次/min。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亮宋丹青孙润军张昭环张一心刘呈坤董洁王秋实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绍兴市柯桥区西纺纺织产业创新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