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鱼担架,包括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内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圈布,所述圈布与另一圈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背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前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侧布,所述第一侧布与另一第一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所述第一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二侧布,所述第二侧布和另一第二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所述第二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该运鱼担架,竹竿作为承重杆,使用时更舒适,而把手使用时更稳,防水层,保留湖水让鱼不会缺氧,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让担架前后可以打开让鱼滑入转移的湖内。
A kind of fish carrying stretch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运鱼担架
本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为一种运鱼担架。
技术介绍
运鱼担架是指保活鱼类的专用运输设备,运输活鱼要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减少鱼的应激,运输用水,要求有一定的溶氧量和适宜的水温。在鱼类的养殖规程中,特别在优选、催产、受精等过程中需要多次对鱼进行转运,传统的塑料筐或者是塑料桶运输中容易对鱼身产生伤害,从而影响鱼的品质,包括在运输中鱼突然离开水造成缺氧,跳跃造成鳞片脱落、擦伤,并且每一次运输数量较多还容易产生窒息或死亡,增加不必要的损失,但现有的运鱼担架,布不能积水,并且倒鱼时没有合适的出口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鱼担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但现有的运鱼担架,布不能积水,并且倒鱼时没有合适的出口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运鱼担架,包括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内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圈布,所述圈布与另一圈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背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前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侧布,所述第一侧布与另一第一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所述第一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二侧布,所述第二侧布和另一第二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所述第二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优选的,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前端活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把手,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后端活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二把手,第一挡布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拉链,所述第一拉链与另一第一拉链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优选的,所述第二挡布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拉链,所述第二拉链与另一第二拉链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所述背布、底布、第一侧布、第一挡布、第二侧布和第二挡布内设置有防水层。优选的,所述圈布与另一圈布前后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系带和第二系带。优选的,所述第二拉链与另一第二拉链上设置有第一拉头。优选的,所述第一拉链与另一第一拉链上设置有第二拉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该运鱼担架,通过采用竹竿作为承重杆,韧性较强,人工使用过程中具有较强的舒适度,另通过增加把手,可以让工人在运输过程中握的更稳,增加摩擦力;2、该运鱼担架,通过增加的防水层,可以保留一些湖水让鱼离开湖水时不会较快缺氧,并且也不会因为鱼鳞暴露在太阳下而晒伤;3、该运鱼担架,通过增加的第一拉链和第二拉链可以让担架在前后两侧都可以打开让鱼顺着出口滑入需要转移的湖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后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竹竿;2、第二竹竿;3、圈布;4、背布;5、底布;6、第一侧布;7、第一挡布;8、第二侧布;9、第二挡布;10、第一把手;11、第二把手;12、第一拉链;13、第二拉链;14、防水层;15、第一系带;16、第二系带;17、第一拉头;18、第二拉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运鱼担架,包括第一竹竿1、第二竹竿2、圈布3、背布4、底布5、第一侧布6、第一挡布7、第二侧布8、第二挡布9、第一把手10、第二把手11、第一拉链12、第二拉链13、防水层14、第一系带15、第二系带16、第一拉头17和第二拉头18,第一竹竿1和第二竹竿2内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圈布3,圈布3与另一圈布3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背布4,背布4与另一背布4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布5,背布4与另一背布4前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侧布6,第一侧布6与另一第一侧布6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7,第一挡布7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5,背布4与另一背布4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二侧布8,第二侧布8和另一第二侧布8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9,第二挡布9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5。进一步的,第一竹竿1和第二竹竿2前端活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把手10,第一竹竿1和第二竹竿2后端活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二把手11,第一挡布7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拉链12,第一拉链12与另一第一拉链12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7,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11可以工人让握的更稳。进一步的,第二挡布9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二拉链13,第二拉链13与另一第二拉链13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9,背布4、底布5、第一侧布6、第一挡布7、第二侧布8和第二挡布9内设置有防水层14,增加的防水层14可以在布内保留一些湖水,不会让鱼较快缺氧。进一步的,圈布3与另一圈布3前后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系带15和第二系带16,第一系带15和第二系带16可以让担架收起来。进一步的,第二拉链13与另一第二拉链13上设置有第一拉头17,可以打开让鱼顺着进口移入担架内,减少对鱼的应激。进一步的,第一拉链12与另一第一拉链12上设置有第二拉头18,可以打开让鱼顺着出口滑出至需要转移的水体内,减少对鱼的伤害。工作原理:首先,先解开第一系带15和第二系带16,把第一竹竿1和第二竹竿2穿入圈布3内,将第一把手10和第二把手11分别套在第一竹竿1和第二竹竿2的两端,握起运鱼担架,利用第二拉链13上的第一拉头17向下拉打开第二挡布9,将需要转移的鱼移入担架内,因为内有防水层14,所以在运输中可以加一些湖水保持鱼在运输中的安全,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然后向上拉起第一拉头17,收起第二挡布9,将鱼运送至所需位置后,利用第一拉链12上的第二拉头18向下打开第一挡布7将担架内的鱼送入至指定地方,再向上拉起第二拉头18,收起第一挡布7即可,运输完毕,最后将第一系带15和第二系带16系起,以备下次用。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运鱼担架,包括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内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圈布,所述圈布与另一圈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背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前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侧布,所述第一侧布与另一第一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所述第一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二侧布,所述第二侧布和另一第二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所述第二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运鱼担架,包括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内活动连接有对称的圈布,所述圈布与另一圈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背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之间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前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一侧布,所述第一侧布与另一第一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一挡布,所述第一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所述背布与另一背布后端固定连接有对称的第二侧布,所述第二侧布和另一第二侧布之间活动连接有第二挡布,所述第二挡布下端固定连接有底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运鱼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前端活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一把手,所述第一竹竿和第二竹竿后端活动连接有对称的第二把手,第一挡布两端设置有对称的第一拉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明林,李海洋,蒋阳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