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防草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512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0 09: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防草布,涉及防草布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上层布体以及与上层布体结构相同的下层布体;上层布体与下层布体缝合固定;上层布体表面均布有通透孔。上层布体由若干纵向布带以及若干横向布带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横向布带顶面和底面沿横向布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凸起组,每个第一条形凸起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条形凸起;纵向布带的顶面和底面沿纵向布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凸起组,每个第二条形凸起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条形凸起,第二条形凸起与第一条形凸起的结构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防草布下方生长的种植物缺水的问题,降低防草布下方的种植物缺水的可能性。

A kind of double layer grass clot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防草布
本技术涉及防草布
,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双层防草布。
技术介绍
目前,防草布多用于阻止阳光照射到地面上生长的杂草,从而使杂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达到阻止杂草生长的效果。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5648547U的中国技术专利,其公开了一种透水性强的高级防草布,包括布体,布体由若干横向编织带和若干纵向编织带相互交错编织而成,布体纵向设有若干间隔带,两条相邻的间隔带之间设置有三条纵向编织袋。间隔带的宽度大于纵向布带的宽度,间隔带为横向编织袋提供支撑作用,从而使横向编织袋与纵向编织袋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使得防草布不容易散开。由于该种防草布连接紧密,因此水滴不容易透过,虽然防草布本身起到了阻止杂草生长的目的,但是会导致防草布下方生长的种植物缺水,影响种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防草布,其通过将在防草布中开设通透孔,降低防草布下方的种植物缺水的可能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防草布,包括上层布体以及与所述上层布体结构相同的下层布体;所述上层布体与下层布体缝合固定;所述上层布体表面均布有通透孔;所述上层布体由若干纵向布带以及若干横向布带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横向布带两侧沿横向布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槽;所述纵向布带两侧沿纵向布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防草布上设置通透孔,便于水滴由通透孔落下;由于设置通透孔会造成阳光穿过防草布,因此将上下两层防草布重叠后进行缝合固定,增加防草布整体厚度,在增加防草布透水性的同时,降低阳光穿过防草布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横向布带顶面和底面沿横向布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凸起组,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条形凸起;所述纵向布带的顶面和底面沿纵向布带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凸起组,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条形凸起,所述第二条形凸起与第一条形凸起的结构相同。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横向布带与纵向布带相互垂直设置后,两个第一条形凸起和两个第二条形凸起合围形成方形区域,水滴经通透孔流至上层布体或下层布体内,水滴被第一条形凸起或第二条形凸起阻隔无法进入方形区域,从而使水滴流动至通透孔处继续下落,便于降低水滴在布体内蓄集的可能性,促进水滴穿过布体落下,从而提高防草布的透水性能。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条形凸起一侧开设有方形槽,所述方形槽用于与第二条形凸起的顶角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方形槽,使得第一条形凸起与相邻的第二条形凸起拼接时,第二条形凸起的顶角可以与方形槽插接,从而降低水滴进入方形区域的可能性,促进水滴穿过布体落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布体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锁边,所述第一锁边与下层布体的边缘缝合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层布体与下层布体重叠后,上层布体和下层布体之间通过第一锁边缝合固定,便于通过第一锁边对上层布体和下层布体进行连接,降低上层布体和下层布体分离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布体顶面均布有若干个吸水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量较大时,大量水滴会先停留在上层布体表面,之后再穿过通透孔落至下层布体表面,其中一部分水滴会被吸水块吸收,降低水量过大时对种植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布体底面均布有用于与所述吸水块插接的若干个凹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凹槽,使上层布体与下层布体重叠时,吸水块可以与凹槽插接,减少上层布体与下层布体之间的间距,从而降低水滴停留在上层布体与下层布体之间的可能性,促进水滴由通透孔落下。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层布体的边缘缝合固定有第二锁边,所述第二锁边沿上层布体的长度方向与纵向布带端部缝合固定,所述第二锁边沿上层布体的宽度方向与横向布带端部缝合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锁边连接横向布带和纵向布带,提高横向布带和纵向布带连接的紧密程度,降低横向布带和纵向布带分离的可能性。综上所述,本技术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在防草布上设置通透孔,便于水滴由通透孔落下;2.通过将上下两层防草布重叠后进行缝合固定,增加防草布整体厚度,在增加防草布透水性的同时,降低阳光穿过防草布的可能性;3.横向布带与纵向布带相互垂直设置后,两个第一条形凸起和两个第二条形凸起合围形成方形区域,便于降低水滴在布体内蓄集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凸显纵向布带的剖视图;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上层布体;11、第一锁边;12、通透孔;13、第二锁边;2、下层布体;3、纵向布带;31、第二条形槽;32、第二条形凸起组;321、第二条形凸起;4、横向布带;41、第一条形槽;42、第一条形凸起组;421、第一条形凸起;422、方形槽;5、吸水块;51、凹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实施例1:一种双层防草布,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上层布体1以及与上层布体1结构相同的下层布体2;上层布体1与下层布体2缝合固定。上层布体1表面均布有通透孔12;水滴经过通透孔12落下。上层布体1和下层布体2的材料均为聚乙烯。上层布体1由若干纵向布带3以及若干横向布带4相互交错编织而成。防草布重量为90-120g/m2。上层布体1边缘处设置有第一锁边11,第一锁边11与下层布体2的边缘缝合固定。上层布体1与下层布体2重叠后,上层布体1和下层布体2之间通过第一锁边11缝合固定。如图1和图2所示,上层布体1顶面均布有若干个吸水块5,吸水块5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吸水块5通过粘合剂固定于上层布体1表面。上层布体1底面均布有与吸水块5插接的若干个凹槽51;吸水块5沿竖向的厚度小于凹槽51深度。水量较大时,大量水滴会先停留在上层布体1表面,之后再穿过通透孔12落至下层布体2表面,其中一部分水滴会被吸水块5吸收,降低水量过大时对种植物造成伤害的可能性。如图2所示,上层布体1的边缘缝合固定有第二锁边13,第二锁边13沿上层布体1的长度方向与纵向布带3端部缝合固定,第二锁边13沿上层布体1的宽度方向与横向布带4端部缝合固定。如图2所示,横向布带4两侧沿横向布带4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槽41;纵向布带3两侧沿纵向布带3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槽31。通透孔12由两个第一条形槽41以及两个第二条形槽31相互交错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防草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布体(1)以及与所述上层布体(1)结构相同的下层布体(2);所述上层布体(1)与下层布体(2)缝合固定;所述上层布体(1)表面均布有通透孔(12);所述上层布体(1)由若干纵向布带(3)以及若干横向布带(4)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横向布带(4)两侧沿横向布带(4)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槽(41);所述纵向布带(3)两侧沿纵向布带(3)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槽(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防草布,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层布体(1)以及与所述上层布体(1)结构相同的下层布体(2);所述上层布体(1)与下层布体(2)缝合固定;所述上层布体(1)表面均布有通透孔(12);所述上层布体(1)由若干纵向布带(3)以及若干横向布带(4)相互交错编织而成;所述横向布带(4)两侧沿横向布带(4)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槽(41);所述纵向布带(3)两侧沿纵向布带(3)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槽(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防草布,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布带(4)顶面和底面沿横向布带(4)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一条形凸起组(42),每个所述第一条形凸起组(4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条形凸起(421);所述纵向布带(3)的顶面和底面沿纵向布带(3)的长度方向均布有若干个第二条形凸起组(32),每个所述第二条形凸起组(32)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二条形凸起(321),所述第二条形凸起(321)与第一条形凸起(421)的结构相同。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俊全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金秋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