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285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线圈;上盖,封盖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磁体部,悬空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磁体部包括振动体以及磁铁,所述振动体设置有第一盆腔,所述第一盆腔内设置有所述磁铁,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线圈的内圈中心处,所述振动体远离所述第一盆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传振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传振片与所述凸起相连接。该全频骨传导喇叭结构简单便捷,通过传振片与振动体的凸起相连接的方式将产品的震动幅度加大,放大了传振片的震动区域,有效的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低音的效果,让产品的低音更加厚重舒适,且可达到降低功耗提高音质的优点。

A full frequency bone conduction hor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
本技术涉及音频传播
,尤其涉及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
技术介绍
现在市场上的耳机很多都是采用空气传导,将喇叭塞入人体耳朵或作成耳罩型,这样会导致:第一,容易损伤人体耳朵的耳膜,造成听力的下降;第二,我们在使用耳机时耳机将耳朵遮挡,无法听到外界的声音,包括一些危险的提示音,造成发生一些事故。目前也有一些采用骨传导的耳机,骨传导是把声音通过头骨传到内耳,骨神经传导振子是一种转换器,能直接转换电子信号为机械信号。直接通过振动将音波送达耳蜗内耳,传导速度更快,佩戴时不用遮挡耳孔,能够听到外界的提示音,避免一些危险的发生。但现在的骨传导由于产品的结构和材料特性导致无法像传统喇叭的音膜一样平顺,质量及耐用性比较差,震动幅度较小,功耗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本技术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线圈;上盖,封盖于所述壳体的开口处;磁体部,悬空位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磁体部包括振动体以及磁铁,所述振动体设置有第一盆腔,所述第一盆腔内设置有所述磁铁,所述磁铁位于所述线圈的内圈中心处,所述振动体远离所述第一盆腔的一侧设置有凸起;传振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腔中,所述传振片与所述凸起相连接。本技术所提供的全频骨传导喇叭,结构简单便捷,通过传振片与振动体的凸起相连接的方式将产品的震动幅度加大,放大了传振片的震动区域,有效的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低音的效果,让产品的低音更加厚重舒适,且可达到降低功耗提高音质的优点。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传振片的圆环支架,所述传振片被夹持于所述圆环支架与上盖之间,所述圆环支架远离所述传振片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的底部。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用于电连接所述线圈的电路板,所述线圈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表面,所述圆环支架将所述电路板抵压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所述壳体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用于推动顶出所述电路板的通槽。进一步地,所述上盖朝向所述传振片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盆腔,所述第二盆腔用于为所述传振片提供振动空间。进一步地,所述传振片通过粘胶固定或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第一盆腔的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盆腔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磁铁固定于所述安装槽上。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体与所述凸起一体成型。进一步地,所述振动体二次冲压成型。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的全频骨传导喇叭具有如下技术效果:1)通过传振片与振动体的凸起相连接的方式将产品的震动幅度加大,放大了传振片的震动区域,有效的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低音的效果,让产品的低音更加厚重舒适,且可达到降低功耗提高音质的优点;2)整体组装方便,通过上盖将传振片、圆环支架、电路板抵压固定至壳体的内腔中,以达到组装固定的作用,且可通过壳体内腔底部的通槽推动电路板以将上盖顶出,完成拆卸,从而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降低了产品返修的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全频骨传导喇叭的剖视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含义如下:1、上盖;11、第二盆腔;2、壳体;21、通槽;3、磁铁;4、振动体;41、第一盆腔;42、凸起;5、线圈;6、传振片;7、圆环支架;8、电路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技术。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包括一端开口的壳体2、封盖于所述壳体开口处的上盖1、悬空位于所述壳体2内腔中的磁体部以及用于连接所述壳体2与磁体部的传振片6。其中,所述壳体2大致呈圆筒状,所述壳体2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线圈5,所述磁体部包括振动体4以及磁铁3,所述振动体4下端设置有开口向下的第一盆腔41,所述第一盆腔41内设置有所述磁铁3,所述磁铁3位于所述线圈5的内圈中心处,所述振动体4远离所述第一盆腔4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42,所述传振片6的中心部分与所述凸起42相连接,所述传振片6的外缘部分与所述壳体2相连接。具体的,所述振动体4大致呈圆柱状,所述振动体4的下端面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盆腔41;所述凸起42大致呈圆柱状设置于所述振动体4的上端面的中心处,所述凸起42的外径小于所述振动体4的外径,所述传振片6大致呈圆形薄片状,且所述传振片6的中心部分通过粘胶固定或激光焊接或超声波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于所述凸起42远离所述第一盆腔41的一端。在现有技术中,传振片6一般固定连接在振动体4的外侧壁上,为了保证传振片6的震动幅度以及震动区域,传振片6的外径一般较大,从而导致壳体2的外径变大,不利于喇叭的小型化;而为了保证喇叭的入耳效果,壳体2的外径尺寸需要控制在较小的直径范围内,从而不得不控制传振片6的外径大小,导致现有的喇叭震动幅度较小,功耗较高,声音的灵敏度和低音的效果较差。技术所提供的全频骨传导喇叭,将磁体部悬空布置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并通过传振片6与振动体4的凸起42相连接的方式将产品的震动幅度加大,放大了传振片的震动区域,有效的提高声音的灵敏度和低音的效果,让产品的低音更加厚重舒适,且可达到降低功耗提高音质的优点。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盆腔41底部朝向所述凸起42凹陷形成用于配合固定所述磁铁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直径小于所述凸起42的的外径,以便于该安装槽可凹陷向所述凸起的内部,从而减少所述振动体4的整体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振动体4与凸起42一体成型,且所述振动体4通过二次冲压工艺制作成型,第一次冲压形成所述第一盆腔41,第二次冲压形成所述凸起42以及所述安装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大致呈圆柱状插设于所述壳体2的出口处,所述上盖1与壳体2局部过盈配合,以便于通过卯压的方式将上盖1固定安装至壳体2的出口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还设置有圆环支架7以及电路板8。其中,所述线圈5通过所述电路板8的缺口焊接至电路板8的正负极焊盘位置上,所述电路板8大致呈圆板状且位于所述壳体2内腔的底部,所述电路板8的外径与所述壳体2的内腔内径相适配;所述圆环支架7大致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n一端开口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线圈(5);/n上盖(1),封盖于所述壳体(2)的开口处;/n磁体部,悬空位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磁体部包括振动体(4)以及磁铁(3),所述振动体(4)设置有第一盆腔(41),所述第一盆腔(41)内设置有所述磁铁(3),所述磁铁(3)位于所述线圈(5)的内圈中心处,所述振动体(4)远离所述第一盆腔(4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42);/n传振片(6),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传振片(6)与所述凸起(42)相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频骨传导喇叭,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端开口的壳体(2),所述壳体(2)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线圈(5);
上盖(1),封盖于所述壳体(2)的开口处;
磁体部,悬空位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磁体部包括振动体(4)以及磁铁(3),所述振动体(4)设置有第一盆腔(41),所述第一盆腔(41)内设置有所述磁铁(3),所述磁铁(3)位于所述线圈(5)的内圈中心处,所述振动体(4)远离所述第一盆腔(41)的一侧设置有凸起(42);
传振片(6),设置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中,所述传振片(6)与所述凸起(42)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频骨传导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内设置有用于固定安装所述传振片(6)的圆环支架(7),所述传振片(6)被夹持于所述圆环支架(7)与上盖(1)之间,所述圆环支架(7)远离所述传振片(6)的一端抵接于所述壳体(2)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频骨传导喇叭,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的内腔底部设置有用于电连接所述线圈(5)的电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建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启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