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华专利>正文

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2106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4: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包括:门板和配电箱壳体;所述配电箱壳体的外壁通过连接合页与门板的一侧转动连接,所述门板的表面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和三个平行结构的观察窗,所述门板的外壁螺栓固定有把手,所述配电箱壳体的内壁螺栓固定有三个平行结构的配电安装架,所述配电箱壳体的底部设置有减震组件,且减震组件的底部焊接有底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该配电箱采用分层独立结构的配电安装架,能够分别对高压、中压和低压电器进行独立的安装,避免不同等级电压的电器混乱的安装在一起而影响各自的运行稳定,也方便了后续对配电箱进行快速准确的拆装,进而提高了配电箱维修的灵活性,降低了维修操作人员的工作负担。

A distribution box for electrical engin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
本技术涉及配电箱
,尤其涉及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
技术介绍
配电箱是电气工程运行和装配必不可少的设备,配电箱具有体积小、安装简便,技术性能特殊、位置固定,配置功能独特、不受场地限制,应用比较普遍,操作稳定可靠,空间利用率高,占地少且具有环保效应的特点,是指挥供电线路中各种元器件合理分配电能的控制中心,是可靠接纳上端电源,正确馈出荷载电能的控制环节,也是获取用户对供电质量满意与否的关键。然而现有的电气工程用配电箱通常采用一体式的安装结构,将高压、中压和低压电气元器件统一安装在一起,导致不同电压等级的电气元器件之间容易产生干扰的现象,对配电箱的稳定运行产生影响,并且对于配线箱内的导线缺少独立布线夹持的措施,使得导线的布线格局较为混乱,不便于后期的维修更换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电气元器件安装在一起容易发生相互干扰现象,以及导线布线比较混乱难以梳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3)和配电箱壳体(5);/n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外壁通过连接合页(8)与门板(3)的一侧转动连接;/n所述门板(3)的表面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和三个平行结构的观察窗(2);/n所述门板(3)的外壁螺栓固定有把手(4);/n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内壁螺栓固定有三个平行结构的配电安装架(55);/n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减震组件(6),且减震组件(6)的底部焊接有底座(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包括:门板(3)和配电箱壳体(5);
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外壁通过连接合页(8)与门板(3)的一侧转动连接;
所述门板(3)的表面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显示屏(1)和三个平行结构的观察窗(2);
所述门板(3)的外壁螺栓固定有把手(4);
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内壁螺栓固定有三个平行结构的配电安装架(55);
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底部设置有减震组件(6),且减震组件(6)的底部焊接有底座(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所述配电箱壳体(5)的两侧竖直端外壁由上往下分别开设有出风口(53)和进风口(57);
所述出风口(53)和进风口(57)的截面均为下倾式结构,其倾斜角度大小为45度;
所述出风口(53)和进风口(57)的外侧开口端内壁均嵌设有滤网(5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工程用配电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散热风机(51);
所述散热风机(51)螺栓固定在配电箱壳体(5)的内壁顶端;
所述散热风机(51)的两侧开口端均连通有导流罩(52),且导流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