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94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17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测的终端的原始测量报告数据,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轨迹点的轨迹数据;根据所述轨迹数据,从所述第一轨迹点中筛选满足预设可信度概率要求的第二轨迹点,并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点的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移动趋势方向;根据所述移动趋势方向以及预设轨迹拟合函数,依次对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的非第二轨迹点进行轨迹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参考点;选择距离所述参考点在一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在所述移动趋势方向上的点作为所述非第二轨迹点的目标轨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解决了基于MR数据的定位算法定位结果误差大、单用户定位轨迹的失序和错乱的问题。

Terminal positioning method and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移动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通用移动通信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以其优越的特性已经占据了大量的用户市场份额。分时长期演进(TimeDivisionLongTermEvolution,TD-LTE)系统是LTE中常见的系统。测量是TD-LTE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系统中需要使用测量数据分析结果实现诸如小区选择、重选以及切换等事件的触发;针对大量测量数据统计分析,也可用于发现网络存在问题。与道路测试数据相比,测量数据分析结果具有更全面地、完整的、直接地反映网络性能等优势。测量报告(MeasurementReports,MR)的触发包括事件触发和周期性触发两种方式,完成测量后周期性的汇总生成样本数据(MRO)和统计数据(MRS)等测量报告数据文件。通常情况下,基站(eNodeB)或终端(UE)的测量报告的周期设置为5120ms,即每5120ms进行一次周期性测量。测量报告数据主要来自UE或eNodeB,以及在无线资源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测量报告。在网络规划优化工作中,考虑到由UE周期性地发送MR数据,UE的实际分布位置与MR中测量点的位置存在对应关系,因此可以将MR定位等效为UE定位;通过借助于UE定位实现MR分布的地理栅格化呈现,通过分析MR包含的覆盖性能等字段信息,可深度透视定位当前普遍存在的4G弱覆盖网络问题,精准定位室外、室内深度覆盖问题,根据上述问题进行覆盖评估和精准规划,以支撑后期4G无线网络规划和精细优化工作。MR定位准确度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大数据下用户行为分析的精度。目前LTE中,基于MR的定位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基于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定位的定位方法;主要根据无线链路预算过程中,按照标准传播模型(StandardPropagationModel,SPM)中信号强度与信号传输距离呈反比例的关系,估计移动台位置。具体实现方法是通过多个接收机分别检测发射机发送的信号,采集多个发射机的信号强度,通过构造信号强度与传输距离的关系式,计算出信号传输距离值,最后将距离值作为定位参数,确定移动台(终端)位置。2、定时提前量(TimingAdvance,TA)+来波方向(AngleofArrival,AoA)定位技术;其中,TA+AOA主要是接收天线根据收到的信号的入射角度判断移动台的方向,进而进行位置坐标的估计。通过接收天线阵列,利用检测到多个信号的入射角度,判断信号的到来方向;并通过多个方向来波的角度值,估算出移动台目标的位置。3、到达时间差(TimeDelayofArrival,TDOA)定位技术,即时延检测定位技术:时延检测定位技术是目前定位系统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项技术,其原理是接收机利用检测到的多个信号时延,建立定位方程组,进而进行目标位置的求解运算。时延检测又分到达时延检测和到达时延差检测两种,其中,到达时延检测方式需要网络有严格的时间同步,系统设计的复杂度较高;而到达时延差检测是对到达时延检测方式的改进,降低了网络的时间同步要求,相对易于工程实现。4、基于互联网提供的应用服务(OverTheTop,OTT)定位技术;基于应用程序(APP)软件获取用户所在位置信息的定位技术称为OTT定位技术,其技术原理是在终端进行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TransferProtocol,HTTP)业务时获取经纬度信息,从终端APP上发出的信息中的HTTP协议表头的统一资源标识符(UniformResourceIdentifier,URI)中获取。比如,通过有效载荷(Payload)的方式获取经纬度信息,从地图服务器端发给终端APP的payload数据中解码。5、混合定位技术;混合定位技术是将以上的两种或三种定位技术混合使用,如AOA、TDOA、基于无线信号传播模型定位、OTT定位等,检测并提取相关定位参数,用于定位综合运算。6、卫星定位技术;比如,GPS或AGPS,定位需要GPS/AGPS通信模块,在终端中需要事先开启GPS定位功能,终端测量并上报经纬度信息。以上几种定位技术中,除了第6种利用卫星定位技术实现精确定位之外,其他定位方法或混合方法都是在终端定位基础上实现MR定位,利用UE上报的MR数据字段信息,评估LTE全网无线覆盖的真实情况。然而,现有MR定位算法存在以下缺点:上述第1种方式中,由于无线信号传播空间复杂性,无线信道的不确定性很强,距离估计容易出现偏差,定位精度难以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高精度定位需求。具体地,由于无线信号空间传播路径的复杂性,比如各种散射、反射、衍射以及各种建筑物、树木等的阻挡带来的衰减衰落,基站无线信号很少通过直线传播路径到达终端,这就导致利用无线传播模型计算得到的距离出现不可避免的偏差情况。而且,就传播模型公式而言也很难找到一套参数配置适合所有场景,每个场景都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即使是细微的差异也将导致在定位上很难达到高精度效果。且由于实际环境的复杂性,不同的传播模型参数适用于不同的环境,因此,在选择适用的传播模型和定位方法时需要结合实际真实环境,包括地理地形、建筑物分布、环境特征以及基站覆盖密度等因素都需要综合考虑,难以选择各个环境通用的传播模型和算法。上述第2种方式中,TA/AOA定位方法利用UE上报TA值及无线信号到达天线的角度进行测量定位。而AOA定位技术需要加入天线阵列,对接收端的系统设计提出很高的要求。由于空间环境的复杂性、建筑物阻挡以及终端的移动性容易导致TA和AOA测量出现偏差,最终导致MR定位精度偏差较大。其定位精度理论上可以达到100~200米,然而由于基站信号的漂移使得单点MR定位出现大的随机漂移,将会导致数百米的定位偏差,不能满足高精度定位的应用需求。上述第3种方式中,由于需要获取APP的位置信息,一方面对用户的隐私不利,另一方面容易被APP拦截。上述第4种方式中,OTT定位目前存在三大技术难点,包括:如何处理海量的运算数据,资源投入与经济效益需平衡;如何判断使用的坐标系,需研究相关匹配判断算法;以及如何剔除干扰信息,保证采样点经纬度的准确性,也需研究相应算法。上述第5种方式中,由于前述4种方式的难度也将产生更大的难度。上述第6种方式中,虽然GPS/AGPS定位精度最高,可以满足工作要求,但由于终端用户出于保护个人隐私需求,终端的GPS定位功能常常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获取经纬度信息。综上,现有基于MR数据的定位算法具有两个显著的缺陷:一是定位由于传播空间复杂性导致的定位结果误差大;二是由于信号漂移导致的定位方位偏离具有随机性特点,从而导致单用户MR定位轨迹的失序和错乱。因此,基于MR定位算法的结果指导通信网络建设规划与优化时,由于定位不精准容易导致对于覆盖质量和覆盖区域描述的不准确,容易带来问题,很难真正有效指导实际网络规划与优化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n获取待测的终端的原始测量报告数据,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轨迹点的轨迹数据;/n根据所述轨迹数据,从所述第一轨迹点中筛选满足预设可信度概率要求的第二轨迹点,并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点的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移动趋势方向;/n根据所述移动趋势方向以及预设轨迹拟合函数,依次对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的非第二轨迹点进行轨迹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参考点;/n选择距离所述参考点在一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在所述移动趋势方向上的点作为所述非第二轨迹点的目标轨迹点,所述目标轨迹点为所述终端的定位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终端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的终端的原始测量报告数据,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轨迹点的轨迹数据;
根据所述轨迹数据,从所述第一轨迹点中筛选满足预设可信度概率要求的第二轨迹点,并根据所述第二轨迹点的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终端移动趋势方向;
根据所述移动趋势方向以及预设轨迹拟合函数,依次对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的非第二轨迹点进行轨迹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参考点;
选择距离所述参考点在一预设距离范围内且在所述移动趋势方向上的点作为所述非第二轨迹点的目标轨迹点,所述目标轨迹点为所述终端的定位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待测的终端的原始测量报告数据的步骤,包括:
获取待测的终端的原始测量报告数据,所述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包括至少两个原始轨迹点的轨迹数据,所述轨迹数据至少包括时间戳;
根据所述时间戳,从所述原始轨迹点中筛选至少两个第一轨迹点,建立所述终端的第一轨迹点集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时间戳,从所述原始轨迹点中筛选至少两个第一轨迹点,建立所述终端的第一轨迹点集合的步骤,包括:
若根据所述时间戳,确定原始测量报告数据中包括所述原始轨迹点的至少两个邻区测量报告MR数据时,根据两个邻区MR数据以及预设的定位方法,确定所述原始轨迹点的对应的第一轨迹点;
根据所述时间戳,筛选相邻的点之间时间间隔满足预设间隔要求的所述第一轨迹点,建立所述终端的第一轨迹点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轨迹数据,从所述第一轨迹点中筛选满足预设可信度概率要求的第二轨迹点的步骤,包括:
根据所述轨迹数据,确定所述第一轨迹点的轨迹特征参数;
根据所述轨迹特征参数以及预设可信度计算公式,确定每个所述第一轨迹点的可信度概率;
筛选可信度概率满足预设可信度概率要求的所述第一轨迹点作为第二轨迹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特征参数至少包括:所述第一轨迹点与在时间上相邻的前一个第一轨迹点之间的位移、时间差,所述前一个第一轨迹点的移动速度;
所述根据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