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9158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包括E型磁芯和I型磁芯,以及装设在E型磁芯和I型磁芯之间的卷绕型线圈,所述I型磁芯朝向卷绕型线圈的端面中部贴有NOMEX片,所述E型磁芯的中部开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卷绕型线圈套设在容纳槽里与E型磁芯相贴合胶接,所述容纳槽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所述卷绕型线圈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I型磁芯的外部端面相贴合胶接,在保证E型磁芯和I型磁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不需增加磁芯间的气隙,仅通过在I型磁芯上贴附NOMEX片就能增加电感的饱和电流,减少了电感的漏磁损失,提高了电感的工作效率。

An inductance for increasing saturation curr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
技术介绍
电感是能够把电能转化为磁能而存储起来的元件,电感能够阻碍电流的变化,如果电感在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接通时它将试图阻碍电流流过它;如果电感器在有电流通过的状态下,电路断开时它将试图维持电流不变。传统的电感为了增加饱和电流的能力,通常只是采用增加磁芯中柱气隙的方式,但这样会造成漏磁增加,效率降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紧凑可靠、减少漏磁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包括E型磁芯和I型磁芯,以及装设在E型磁芯和I型磁芯之间的卷绕型线圈,所述I型磁芯朝向卷绕型线圈的端面中部贴有NOMEX片,所述E型磁芯的中部开有环形的容纳槽,所述卷绕型线圈套设在容纳槽里与E型磁芯相贴合胶接,所述容纳槽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所述卷绕型线圈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I型磁芯的外部端面相贴合胶接。优选的,所述NOMEX片占I型磁芯端面面积的三分之一。优选的,所述NOMEX片的厚度为0.13mm。优选的,所述E型磁芯为带气隙磁芯。优选的,所述容纳槽的深度为卷绕型线圈绕组部分厚度的两倍。优选的,所述第一端子/第二端子包括第一折弯部,所述第一折弯部上设置有第二折弯部,所述第二折弯部与I型磁芯的外部端面相贴合胶接。优选的,所述I型磁芯外部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槽口,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槽口,所述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的深度均大于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的厚度,所述第一端子的第二折弯部嵌入到第一槽口里与I型磁芯相贴合胶接,所述第二端子的第二折弯部嵌入到第二槽口里与I型磁芯相贴合胶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设有E型磁芯、I型磁芯、装设在E型磁芯和I型磁芯之间的卷绕型线圈,以及装设在I型磁芯朝向卷绕型线圈的端面中部的NOMEX片,在保证E型磁芯和I型磁芯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不需增加磁芯间的气隙,仅通过在I型磁芯上贴附NOMEX片就能增加电感的饱和电流,减少了电感的漏磁损失,提高了电感的工作效率,所述容纳槽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较为容易地保证了卷绕型线圈与容纳槽的同心度,一方面便于作业人员的装配作业,另一方面也较为准确地保证了电感的感值精度,所述卷绕型线圈包括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I型磁芯的外部端面相贴合胶接,使得整个电感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便于组装到电路板上,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的第一分解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的第二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包括带气隙的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以及装设在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之间的卷绕型线圈3,所述I型磁芯2朝向卷绕型线圈3的端面中部贴有NOMEX片4,所述E型磁芯1的中部开有环形的容纳槽11,所述卷绕型线圈3套设在容纳槽11里与E型磁芯1通过环氧树脂相贴合胶接,所述容纳槽11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3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所述卷绕型线圈3包括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分别与I型磁芯2的外部端面通过环氧树脂相贴合胶接。在保证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不需增加磁芯间的气隙,仅通过在I型磁芯2上贴附NOMEX片4就能增加电感的饱和电流,减少了电感的漏磁损失,提高了电感的工作效率,所述容纳槽11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3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较为容易地保证了卷绕型线圈3与容纳槽11的同心度,一方面便于作业人员的装配作业,另一方面也较为准确地保证了电感的感值精度,所述卷绕型线圈3包括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分别与I型磁芯2的外部端面通过环氧树脂相贴合胶接,使得整个电感的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便于组装到电路板上,具有占用空间小的优点。当NOMEX片4占I型磁芯2端面面积的三分之一,NOMEX片4的厚度为0.13mm时,减少漏磁损失的效果较佳。所述容纳槽11的深度为卷绕型线圈3绕组部分厚度的两倍,使得当通入电流时,卷绕型线圈3所产生的磁场与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所形成的密封磁场的耦合程度小,提高电感的工作效率。所述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包括第一折弯部311,所述第一折弯部311上设置有第二折弯部312,所述第二折弯部312与I型磁芯2的外部端面通过环氧树脂相贴合胶接,通过分别对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两处折弯的设计,使得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能够更好地贴合在I型磁芯2的外部端面上,使得整个电感占用空间小,其结构更加紧凑合理,便于组装到电路板上。所述I型磁芯2外部端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槽口21,另一侧设置有第二槽口22,所述第一槽口21和第二槽口22的深度均大于第一端子31/第二端子32的厚度,所述第一端子31的第二折弯部312嵌入到第一槽口21里与I型磁芯2通过环氧树脂相贴合胶接,所述第二端子32的第二折弯部312嵌入到第二槽口22里与I型磁芯2通过环氧树脂相贴合胶接,使得在组装该电感时,能够以I型磁芯2外部端面作为基准,保证电感在电路板上的位置精度,也便于该电感的定位焊接作业,有利于组装作业的自动化生产。综上所述,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可靠、能够减少漏磁损失,提高工作效率和增加饱和电流。上述实施例为本技术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技术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包括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以及装设在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之间的卷绕型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磁芯(2)朝向卷绕型线圈(3)的端面中部贴有NOMEX片(4),所述E型磁芯(1)的中部开有环形的容纳槽(11),所述卷绕型线圈(3)套设在容纳槽(11)里与E型磁芯(1)相贴合胶接,所述容纳槽(11)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3)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所述卷绕型线圈(3)包括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分别与I型磁芯(2)的外部端面相贴合胶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包括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以及装设在E型磁芯(1)和I型磁芯(2)之间的卷绕型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I型磁芯(2)朝向卷绕型线圈(3)的端面中部贴有NOMEX片(4),所述E型磁芯(1)的中部开有环形的容纳槽(11),所述卷绕型线圈(3)套设在容纳槽(11)里与E型磁芯(1)相贴合胶接,所述容纳槽(11)的外径与卷绕型线圈(3)的外径互为间隙配合,所述卷绕型线圈(3)包括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所述第一端子(31)和第二端子(32)分别与I型磁芯(2)的外部端面相贴合胶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NOMEX片(4)占I型磁芯(2)端面面积的三分之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述NOMEX片(4)的厚度为0.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加饱和电流的电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星黄晓莉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沛波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