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及电器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730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及电器设备。其中,该电路包括:一级滤波电容,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其第二端连接干扰源的第二端子;差模信号回路,包括第一差模线圈、第二差模线圈和磁环;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一缠绕区,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二缠绕区,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的输入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实现彻底吸收和消除干扰信号。

An interference signal suppression circuit and electrical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及电器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电路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及电器设备。
技术介绍
在现代电力电子变频技术中,有低压和高压两部分。由于电器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复杂,低压部分电源种类多、且功率更大。同时小型化要求提高,控制板集成度高,器件密度提高,各器件之间很容易相互干扰。高压部分的IGBT或MOS工作时开通和关断会产生很强的电压型和电流型干扰信号。很容易通过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耦合到其他电路造成电磁干扰(EMI,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问题。一旦该电磁干扰传播到共用电路,极易导致的其他电子器件误动作,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为了抑制高频信号对共用电路其他电器的影响,会在电源端口设置无源滤波器件如,共模扼流圈和电容。这些器件仅为干扰信号抑制器件,一般仅能降低干扰信号幅值,在一定程度上平滑尖峰,降低干扰信号斜率。但对不能将干扰信号完全抑制或吸收。针对现有技术中电器设备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无法被完全抑制或吸收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及电器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器设备内部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无法被完全抑制或吸收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连接干扰源,其中,该电路包括:一级滤波电容,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其第二端连接干扰源的第二端子;差模信号回路,包括第一差模线圈、第二差模线圈和磁环;r>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一缠绕区,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二缠绕区,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的输入端;所述差模信号回路用于消耗干扰源产生的差模干扰信号。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缠绕区和所述第二缠绕区关于所述磁环的第一对称轴对称。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差模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所述第二差模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二级滤波电容,串联接入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的输入端之间,用于快速吸收所述差模干扰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电阻,并联设置在所述二级滤波电容的两端,用于消耗所述差模干扰信号。进一步地,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第一单向导通元件,设置在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之间,用于防止所述差模干扰信号沿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至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方向导通;第二单向导通元件,设置在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干扰源的第二端子之间,用于防止所述差模干扰信号沿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至所述干扰源的第二端子方向导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元件为二极管。进一步地,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第一电压源,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的两端,用于向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两端提供导通电压;第二电压源,并联设置在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元件的两端,用于向所述第二单向导通元件两端提供导通电压。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共模扼流线圈和第二共模扼流线圈;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三缠绕区,其输入端连接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母线第一极端子;所述第二共模扼流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四缠绕区,其输入端连接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其输出端连接电源母线第二极端子;其中,所述第三缠绕区和所述第四缠绕区关于所述磁环的第二对称轴对称,所述第二对称轴与所述第一对称轴不重合;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内的电流和所述第二共模扼流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且与所述第一差模线圈以及所述第二差模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第一共模滤波电容,其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母线第一极端子之间,其第二端接地;第二共模滤波电容,其第一端连接在所述第二共模扼流线圈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源母线第二极端子之间,其第二端接地。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LISN线路阻抗稳定网络,其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共模扼流线圈的输出端,其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共模扼流线圈的输出端,其第三端连接所述电源母线第一极端子,其第四端连接所述电源母线第二极端子,用于隔离电网干扰,提供稳定的测试阻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器设备,包括干扰源和电源,还包括上述干扰信号抑制电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通过一级滤波电容吸收干扰信号,并将干扰信号释放到差模信号回路中,使干扰信号消耗在该差模信号回路中,从而实现彻底吸收干扰信号。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干扰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磁环的结构和其磁场方向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干扰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干扰信号抑制电路的结构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磁环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导线中的电流及磁环内的磁场方向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干扰信号抑制电路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专利技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多种”一般包含至少两种。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应当理解,尽管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差模线圈,但这些差模线圈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缠绕在磁环不同位置的差模线圈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差模线圈也可以被称为第二差模线圈,类似地,第二差模线圈也可以被称为第一差模线圈。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若”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响应于检测”。类似地,取决于语境,短语“如果确定”或“如果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可以被解释成为“当确定时”或“响应于确定”或“当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时”或“响应于检测(陈述的条件或事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连接干扰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n一级滤波电容,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其第二端连接干扰源的第二端子;/n差模信号回路,包括第一差模线圈、第二差模线圈和磁环;/n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一缠绕区,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n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二缠绕区,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的输入端;/n所述差模信号回路用于消耗干扰源产生的差模干扰信号。/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扰信号抑制电路,连接干扰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一级滤波电容,其第一端连接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其第二端连接干扰源的第二端子;
差模信号回路,包括第一差模线圈、第二差模线圈和磁环;
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一缠绕区,其输入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
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缠绕在所述磁环的第二缠绕区,其输出端连接至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的输入端;
所述差模信号回路用于消耗干扰源产生的差模干扰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缠绕区和所述第二缠绕区关于所述磁环的第一对称轴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差模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与所述第二差模线圈内的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
二级滤波电容,串联接入所述第一差模线圈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二差模线圈的输入端之间,用于快速吸收所述差模干扰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
电阻,并联设置在所述二级滤波电容的两端,用于消耗所述差模干扰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模信号回路还包括:
第一单向导通元件,设置在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之间,用于防止所述差模干扰信号沿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一端至所述干扰源的第一端子方向导通;
第二单向导通元件,设置在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干扰源的第二端子之间,用于防止所述差模干扰信号沿所述一级滤波电容的第二端至所述干扰源的第二端子方向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导通元件和/或所述第二单向导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涛杨湘木张煜文杨帆刘文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