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1721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2:08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机,包括同轴布置且为一体安装连接的电机部件和控制器部件,所述电机部件的电机壳体与所述控制器部件的控制器壳体的横截面外形一致。该电机采用一体安装连接结构,控制器部件和电机部件同轴布置,因此,与现有的分体式电机相比,该电机的总体积仅比电机部件多出越1/3,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不需要现场安装。

A kind of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机
,特别涉及一种电机。
技术介绍
电机是常用的动力输出装置,现有的电机通常由独立的电机部件和控制器部件分体安装而成。电机部件和控制器部件分别提供给用户安装,该电机存在体积大、重量大、现场装配复杂、防护等级低等缺陷。因此,如何解决分体式电机体积大、重量大、现场装配复杂的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以实现电机的一体化,减小电机体积和重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机,包括同轴布置且为一体安装连接的电机部件和控制器部件,所述电机部件的电机壳体与所述控制器部件的控制器壳体的横截面外形一致。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器壳体内还设置有直流出线腔和控制出线腔,所述直流出线腔用于容置直流出线;所述控制出线腔用于容置控制出线。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器壳体内的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所述电机壳体内的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相连通。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所述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的截面尺寸一致。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器部件包括所述控制器壳体、控制器端盖以及位于所述控制器壳体内部的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端盖安装于所述控制器壳体远离所述电机部件的一端;所述控制器模块通过集电盘与所述电机部件的定子绕组连接。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器模块包括功率组件、电容器组件、控制组件、直流端组件和交流组件;所述交流组件与所述功率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组件通过所述集电盘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所述控制组件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靠近所述电机部件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功率组件连接;所述功率组件设置于所述电容器组件的外周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内壁之间;所述直流端组件设置在所述电容器组件和所述控制器端盖的端面之间,所述直流端组件与外部直流电源、所述功率组件的正、负直流端子和所述电容器组件连接。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器壳体的截面内圈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电容器组件的电容器外壳截面的外形为多边形,且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截面内圈形状相同,所述电容器外壳的每个棱边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内圈对应棱边支撑连接,所述电容器外壳中容置有电容器。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电容器与所述电容器外壳之间的缝隙填充有导热胶;所述控制器壳体的每个内壁面和对应的所述电容器外壳的外壁面之间均紧密贴合固定一个所述功率组件。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功率组件包括弹性体和发热部件,所述发热部件固定于所述弹性体上,使所述发热部件与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内壁面贴合。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电容器外壳的每个棱边均设置有第一定位结构,所述控制器壳体的内圈每个棱边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结构支撑定位的第二定位结构。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凹槽,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凸起;或者所述第一定位结构为定位凸起,所述第二定位结构为定位凹槽。优选地,在上述的电机,所述控制组件与所述电机部件的内部端盖之间设置有隔热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机中,电机部件和控制器部件同轴布置且为一体安装连接,电机部件的电机壳体与控制器部件的控制器壳体的横截面外形一致。该电机采用一体安装连接结构,控制器部件和电机部件同轴布置,因此,与现有的分体式电机相比,该电机的总体积仅比电机部件多出越1/3,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不需要现场安装。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爆炸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控制器部件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功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电容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机的控制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控制器部件、2为电机部件;11为控制器端盖、12为直流端组件、13为电容器组件、131为电容器、132为电容器外壳、1321为第一定位结构、14为功率组件、141为弹性体、142为发热部件、15为控制器壳体、151为电容器、152为电容器外壳、153为第二定位结构、16为交流组件、17为控制组件;21为电机壳体、22为电机定子、23为电机转子、24为集电盘、25为电机内部端盖。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了一种电机,实现了电机的一体化,减小了电机体积和重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考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机,包括电机部件2和控制器部件1,电机部件2包括电机壳体21、电机转子23和电子定子22,控制器部件1包括控制器壳体15,电机部件2和控制器部件1同轴布置且为一体安装连接,电机壳体21与控制器壳体15的横截面外形一致。该电机采用一体安装连接结构,控制器部件1和电机部件2同轴布置,因此,与现有的分体式电机相比,该电机的总体积仅比电机部件2多出约1/3,总体积比目前的分体式电机的总体积减小约1/4,减小了体积,减轻了重量,不需要现场安装,外形最简单。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壳体15内还设置有直流出线腔152和控制出线腔151,直流出线腔152用于容置直流出线;控制出线腔151用于容置控制出线。直流出线腔152和控制出线腔151可以凸出控制器壳体15的外表面,也可以位于控制器壳体15的外表面以内,该电机的电机部件2与控制器部件1之间的电缆线、信号线均集成在控制器壳体15和电机壳体21内,提高了电机的防护等级,防护等级能够达到IP67。由于线缆位于壳体内部,因此,电缆线和信号线可以采用防护等级较低的线缆,防护等级可以降为IP55,线缆成本约减少现有的分体式电机成本的1/10;功率电缆变短,电缆线路损耗减小,而且现场减少接线的工作。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设置在控制器壳体15内,电机冷却介质流道设置在电机壳体21内,且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相连通。由于冷却介质流道均设置在壳体内,采用封闭流道,因此,进一步提高了防护等级,且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相连通,简化了介质流通结构。更进一步地,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的截面尺寸一致,提高了两个冷却介质流道的连通的密封性,且加工简单。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布置且为一体安装连接的电机部件(2)和控制器部件(1),所述电机部件(2)的电机壳体(21)与所述控制器部件(1)的控制器壳体(15)的横截面外形一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同轴布置且为一体安装连接的电机部件(2)和控制器部件(1),所述电机部件(2)的电机壳体(21)与所述控制器部件(1)的控制器壳体(15)的横截面外形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15)内还设置有直流出线腔(152)和控制出线腔(151),所述直流出线腔(152)用于容置直流出线;所述控制出线腔(151)用于容置控制出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壳体(15)内的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所述电机壳体(21)内的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冷却介质流道与所述电机冷却介质流道的截面尺寸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部件(1)包括所述控制器壳体(15)、控制器端盖(11)以及位于所述控制器壳体(15)内部的控制器模块,所述控制器端盖(11)安装于所述控制器壳体(15)远离所述电机部件(1)的一端;所述控制器模块通过集电盘(24)与所述电机部件(1)的定子绕组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模块包括功率组件(14)、电容器组件(13)、控制组件(17)、直流端组件(12)和交流组件(16);
所述交流组件(16)与所述功率组件(14)的一端连接,所述交流组件(16)通过所述集电盘(24)与所述定子绕组连接;
所述控制组件(17)设置在所述控制器壳体(15)靠近所述电机部件(1)的一端,所述控制组件(17)与所述功率组件(14)连接;
所述功率组件(14)设置于所述电容器组件(13)的外周与所述控制器壳体(15)的内壁之间;
所述直流端组件(12)设置在所述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成李虹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百晓可瑞科技有限公司刘建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