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13918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1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包括,转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检测台上;风扇固定装置,与转子固定装置固定的转子的风扇连接;扭力杆,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连接;拉力表,一端与扭力杆的另一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对大扭力电机的散热风扇与转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牢固性检测。

Testing device for the torque of the rotating shaft of the large torque mot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发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电机包括发电机和发动机,两则功能不同,但是内部结构大致相同。两则均采用金属材料制作,整体密度大,重量大。一般的电机结构为中部为转子铁芯,外包裹永磁定子;在电机的转动过程中(发电或做功)在电机内部将产生较大热量,因此常规的电机在转子铁芯的一端设置散热装置。常规的散热装置通常为散热片,散热片的每张叶片上一般设有凸出的加强筋。散热片其与转轴固接在一起,随着转轴的转动对电机散热。散热片与转轴固定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转轴与散热片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到电机的散热效果,甚至影响到电机正常工作(散热片脱落与转轴等部件冲撞)。部分扭力较大的电机需要风扇叶片与转轴之间更为牢固的连接,因此两者之间可以承受的扭力需要较大,对于两者之间能够承受的最大扭力需要进行检测,以保证在电机转动时风扇叶片不脱落。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可以对大扭力电机的散热风扇与转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牢固性检测。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包括,转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检测台上;风扇固定装置,与转子固定装置固定的转子的风扇连接;扭力杆,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连接;拉力表,一端与扭力杆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固定装置包括,底板,设置在检测台上,上表面中部设有卡嵌滑槽,侧面设有与滑槽内部连通的螺纹孔;固定板,设置在底板上,与卡嵌滑槽相对设置;滑动板,设置在卡嵌滑槽内;螺纹杆,位于底板内的螺纹孔内,一端与滑动板相抵。进一步地,所述转子固定装置还包括,轴承套,一端开口的圆管形,底部设有供螺纹杆穿过的穿孔;压力轴承,内套在轴承套内,一面与滑动板固接,另一面与螺纹杆固接。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风扇卡位器,下表面设有环凸,环凸上设有缺口;下表面上中部还设有凸起杆;固定杆,一端与风扇卡位器连接,另一端与扭力杆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卡位器上设有吸盘,风扇卡位器与风扇连接后,吸盘将风扇吸附。进一步地,所述风扇卡位器上设有插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插入插孔内。进一步地,所述扭力杆为中空,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插接,另一端上设有挂钩。进一步地,还包括拉动单元,与拉力表的另一端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动单元包括,拉绳,一端与拉力表连接;卷盘,可转动的固定在检测台上,拉绳的另一端缠绕在卷盘上;摇杆,可转动的设置在检测台上,与卷盘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拉动单元还包括,棘轮机构,设置在检测台上,与摇杆连接;所述摇杆通过棘轮机构与设置在卷盘上的齿轮啮合。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通过拉力表和扭力杆形成一个扭力结构,从而通过拉力表的数值乘以扭力杆长度得到扭力,相交与普通的扭力杆有着受力点位置可控的优点,进而可以在施加的力一定的条件下施加大扭力。本技术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技术的实践中得到教导。附图说明本技术的附图说明如下:图1为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A剖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C-C剖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1中D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11.底板;111.卡嵌滑槽;112.螺纹孔;12.固定板;13.滑动板;14.螺纹杆;15.轴承套;16.压力轴承;21.风扇卡位器;211.凸环;212.缺口;213.凸起杆;214.吸盘;215.插孔;22.固定杆;3.扭力杆;31.挂钩;4.拉力表;6.检测台;71.卷盘;72.摇杆;73.棘轮机构;74.齿轮;8.转子;9.风扇;91.风扇加强筋9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包括,转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检测台6上;风扇固定装置,与转子固定装置固定的转子8的风扇9连接;扭力杆3,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连接;拉力表4,一端与扭力杆3的另一端连接。通过拉力表4和扭力杆3形成一个扭力结构,从而通过拉力表4的数值乘以扭力杆3长度得到扭力,相交与普通的扭力杆3有着受力点位置可控的优点,进而可以在施加的力一定的条件下施加大扭力。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1,设置在检测台6上,上表面中部设有卡嵌滑槽111,侧面设有与滑槽内部连通的螺纹孔112;固定板12,设置在底板11上,与卡嵌滑槽111相对设置;滑动板13,设置在卡嵌滑槽111内;螺纹杆14,位于底板11内的螺纹孔112内,一端与滑动板13相抵。为了扩大本装置的使用范围,使得不同尺寸的转子8均可以被用于固定检测,因此设定滑动板13,并通过螺纹杆14实现滑动板13位置的移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子固定装置还包括,轴承套15,一端开口的圆管形,底部设有供螺纹杆14穿过的穿孔;压力轴承16,内套在轴承套15内,一面与滑动板13固接,另一面与螺纹杆14固接。为了滑动板13固定稳定,同时移动滑动板13时顺畅,设置压力轴承16作为转接。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风扇卡位器21,下表面设有环凸,环凸上设有缺口212;下表面上中部还设有凸起杆213;固定杆22,一端与风扇卡位器21连接,另一端与扭力杆3连接。为了单独将风扇9连接,设置与风扇加强筋91匹配的环凸和缺口212,同时为了防止风扇卡位器21从风扇9上脱离,设定凸起杆213,凸起杆213位于转轴的腔内。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卡位器21上设有吸盘214,风扇卡位器21与风扇9连接后,吸盘214将风扇9吸附。为了加强风扇卡位器21与风扇9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设定吸盘214。本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卡位器21上设有插孔215,所述固定杆22的一端插入插孔215内。通过插孔215可以将固定杆22与风扇卡位器21可拆卸的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扭力杆3为中空,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插接,另一端上设有挂钩31。扭力杆3可以根据实际检测的空间以及检测条件,设定长度,本实施例中将扭力杆3的长度设定为扭力杆3上的挂钩31到转子8的轴杆轴线距离为一米。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拉动单元,与拉力表4的另一端连接。由于部分风扇9和转轴之间的扭力太大,通过人力拉动拉力表4不现实,需要使用拉动单元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转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检测台上;/n风扇固定装置,与转子固定装置固定的转子的风扇连接;/n扭力杆,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连接;/n拉力表,一端与扭力杆的另一端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子固定装置,设置在检测台上;
风扇固定装置,与转子固定装置固定的转子的风扇连接;
扭力杆,一端与风扇固定装置连接;
拉力表,一端与扭力杆的另一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固定装置包括,
底板,设置在检测台上,上表面中部设有卡嵌滑槽,侧面设有与滑槽内部连通的螺纹孔;
固定板,设置在底板上,与卡嵌滑槽相对设置;
滑动板,设置在卡嵌滑槽内;
螺纹杆,位于底板内的螺纹孔内,一端与滑动板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固定装置还包括,
轴承套,一端开口的圆管形,底部设有供螺纹杆穿过的穿孔;
压力轴承,内套在轴承套内,一面与滑动板固接,另一面与螺纹杆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扭力电机转轴扭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固定装置包括,
风扇卡位器,下表面设有环凸,环凸上设有缺口;下表面上中部还设有凸起杆;
固定杆,一端与风扇卡位器连接,另一端与扭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运明陈安祥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科诚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