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的吹灰系统和锅炉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1035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锅炉领域,公开了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和锅炉。所述吹灰系统包括多个吹灰器和与气源(1)连通的吹灰管道(2),各个所述吹灰器沿所述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依次串联于所述吹灰管道(2),其中,所述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锅炉的吹灰系统使得吹灰管道中的凝结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吹灰管道的延伸方向排出吹灰管道,避免吹灰器吹灰过程中带水所导致的被吹灰元件的损坏及故障,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

Boiler soot blowing system and boi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锅炉的吹灰系统和锅炉
本技术涉及锅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和锅炉。
技术介绍
现有的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将进入锅炉前的空气预热到一定温度,以提高锅炉的热交换性能,降低能量消耗。为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积灰,保证受热面的畅通,需要安装吹灰器,以减少空气预热器的受热面的积灰。传统中的吹灰系统通常包括两路吹吸气源,一路为取自锅炉低温再热器的出口集箱,主要是锅炉正常运行中的吹灰;另一路为取自辅汽系统,主要是在锅炉启停过程中使用,使用频率低。现有的吹灰系统蒸汽从上方接入,并经过水平的管路输送至各个吹灰器,这种布置方式导致吹灰管路中的凝结水无法排出,进而导致吹灰器进行吹灰时容易带出冷凝水,存在将空预器的换热元件吹损的风险,同时吹灰含水还可造成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元件积灰堵塞、压差升高,甚至威胁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希望有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能够克服或者至少减轻先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吹灰含水的问题,提供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该锅炉的吹灰系统能够使得吹灰管道中的冷凝水排出。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所述吹灰系统包括多个吹灰器和与气源连通的吹灰管道,各个所述吹灰器沿所述吹灰管道的延伸方向依次串联于所述吹灰管道,其中,所述吹灰管道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优选地,所述吹灰管道包括第一管段和第二管段,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管段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的下方,所述第一管段的尾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段的头部。优选地,所述吹灰管道还包括气源管段,所述气源管段的头部与所述气源连接,所述气源管段的尾部与所述第一管段的头部连接,并且,所述气源管段与所述第一管段通过第一连接管段连接,所述第一管段和所述第二管段通过第二连接管段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管段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6°,所述第二管段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6°;和/或所述第一连接管段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段沿重力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吹灰器包括第一吹灰器、第二吹灰器、第三吹灰器和第四吹灰器。优选地,所述第一吹灰器和所述第二吹灰器为蒸汽吹灰器,所述第三吹灰器和所述第四吹灰器为双介质吹灰器;和/或所述第一吹灰器和所述第二吹灰器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三吹灰器和所述第四吹灰器设置于所述第二管段。本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锅炉,所述锅炉包括空气预热器和根据上文所述的锅炉的吹灰系统,所述吹灰器对应于所述空气预热器布置。优选地,所述锅炉包括再热器,所述吹灰管路的入口端设置有连接于再热器的第一支路、连接于辅汽系统的第二支路和隔离阀,所述隔离阀能够在导通所述第一支路与所述入口端的第一状态和导通所述第二支路与所述入口端的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优选地,所述锅炉包括疏水扩容器,所述吹灰管道的出口端与所述疏水扩容器连通。优选地,所述锅炉为超超临界机组锅炉。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上述锅炉的吹灰系统使得吹灰管道中的凝结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吹灰管道的延伸方向排出吹灰管道,避免吹灰器吹灰过程中带水所导致的被吹灰元件的损坏及故障,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锅炉的吹灰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锅炉的吹灰系统的简化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气源,2-吹灰管道,21-第一管段,22-第二管段,23-气源管段,24-第一连接管段,25-第二连接管段,3-第一吹灰器,4-第二吹灰器,5-第三吹灰器,6-第四吹灰器,7-疏水扩容器。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指图示结构示意图的上下。本技术中所限制的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仅是其在使用时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不管其在生产制造或运动过程等非使用状态下以何种角度布置,只要其适用于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即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参见图1和图2,所述吹灰系统包括多个吹灰器和与气源1连通的吹灰管道2,各个所述吹灰器沿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依次串联于吹灰管道2,其中,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上述锅炉的吹灰系统使得吹灰管道2中的凝结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排出吹灰管道2,避免吹灰器吹灰过程中带水所导致的被吹灰元件的损坏及故障,确保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上述气源1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具有足够的温度能够进行吹灰作业即可。吹灰管道2的结构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任意适当的选择,例如,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直管。优选地,吹灰管道2包括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沿重力方向,第二管段22设置于第一管段21的下方,第一管段21的尾部连接于第二管段22的头部,使得吹灰系统结构紧凑。进一步优选地,吹灰管道2还包括气源管段23,气源管段23的头部与气源1连接,气源管段23的尾部与第一管段21的头部连接,并且,气源管段23与第一管段21通过第一连接管段24连接,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通过第二连接管段25连接,避免流体的流动方向突然大角度改变导致出现紊流等现象,影响流体的流量和流速,导致吹灰器的吹灰效果下降。吹灰管道2的沿重力方向的倾斜角度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不同的管段可选择不同的倾斜角度。优选地,第一管段2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6°,第二管段22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6°,使得吹灰管道2内的冷凝水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吹灰管道自动排出,且能够保障各个吹灰器具有充足的流体供应。第一连接管段24和第二连接管段25沿重力方向延伸,使得冷凝水和吹灰流体在重力作用下快速流过第一连接管段24和第二连接管段25。吹灰器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例如,两个、三个、八个等。在图示实施方式中,所述吹灰器包括第一吹灰器3、第二吹灰器4、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优选地,第一吹灰器3和第二吹灰器4为蒸汽吹灰器,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为双介质吹灰器,所述双介质吹灰器的吹灰介质可以是水也可以是蒸汽,使用者可根据实际的吹灰需要选择适当的吹灰介质,提高吹灰系统的吹灰效果。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吹灰用的水通过任意适当的方式获取,例如,吹灰系统包括用于向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供水的水源,或者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与消防用水连通。其中,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优选通过专用的高压冲洗泵供给吹灰用水,使得其具有足够大的冲洗强度,提高其清洁能力,该高压冲洗泵的冲洗压力优选为大于或等于25MPa。各个吹灰器的布置方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当的选择,优选地,第一吹灰器3和第二吹灰器4设置于第一管段21,第三吹灰器5和第四吹灰器6设置于第二管段22,使得各个吹灰器集中布置,尽可能紧凑的对准需要吹灰的面。根据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锅炉,所述锅炉包括空气预热器和根据上文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系统包括多个吹灰器和与气源(1)连通的吹灰管道(2),各个所述吹灰器沿所述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依次串联于所述吹灰管道(2),其中,所述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的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系统包括多个吹灰器和与气源(1)连通的吹灰管道(2),各个所述吹灰器沿所述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依次串联于所述吹灰管道(2),其中,所述吹灰管道(2)的延伸方向沿重力方向向下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锅炉的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管道(2)包括第一管段(21)和第二管段(22),沿重力方向,所述第二管段(22)设置于所述第一管段(21)的下方,所述第一管段(21)的尾部连接于所述第二管段(22)的头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的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吹灰管道(2)还包括气源管段(23),所述气源管段(23)的头部与所述气源(1)连接,所述气源管段(23)的尾部与所述第一管段(21)的头部连接,并且,所述气源管段(23)与所述第一管段(21)通过第一连接管段(24)连接,所述第一管段(21)和所述第二管段(22)通过第二连接管段(25)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锅炉的吹灰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管段(21)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6°,所述第二管段(22)的延伸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至6°;和/或
所述第一连接管段(24)和所述第二连接管段(25)沿重力方向延伸。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学锋彭永红李新友朱珂孙德计王大鹏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神华国华九江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