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角框铝型材,涉及铝型材技术领域,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杆,所述密封胶圈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卡杆,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卡杆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所述第二卡杆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滑槽。该装置结构合理,便于安装操作,凸卡块与内置槽的设计便于卡扣连接,且稳定牢固,不易脱落,密封圈的设置有效的隔离了外界物质,延长了装置使用寿命。
A kind of corner frame aluminum profi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角框铝型材
本技术涉及铝型材
,具体是一种转角框铝型材。
技术介绍
铝型材镀钛金工艺,属于镀膜技术,它是在常规镀钛工艺基础上增加预镀和电镀工艺步骤,铝型材工艺是将活化后的镀件置于食盐和盐酸的水溶液中进行化学处理,电镀工艺的镀液成分包括硫酸镍、氯化镍、硼酸、十二烷基硫酸钠、糖精、光亮剂。本工艺具有简单、实用、效果佳等优点,本工艺制得的钛金铝型材其膜层硬度HV≈1500、同等条件下比镀22K金耐磨150倍,可加工成各种形态的金色、彩色,黑色等光亮的多种系列铝型材产品。但是,由于铝型材多为固定装置,拼接麻烦不便于安装拆卸,且各零件之间存在缝隙,容易漏水等从而被腐蚀,使零件使用寿命短。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转角框铝型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角框铝型材,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转角框铝型材,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两端设置有密封胶圈,所述密封胶圈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杆,所述密封胶圈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卡杆,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杆,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卡杆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所述第二卡杆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二固定杆的外侧设置有滑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共设置有两组,分别置于第一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的两端,所述滑槽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所述滑槽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滑槽的内侧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共设置有两组,所述弹簧滑动连接滑槽,所述弹簧为一种圆柱形构件。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弹簧的外侧设置有凸卡块,所述凸卡块固定连接弹簧,所述凸卡块滑动连接滑槽。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置槽共设置有两组,分别置于第一卡杆与第二卡杆的内壁两侧对应凸卡块处,所述凸卡块与内置槽外径大小相同,所述凸卡块与内置槽卡扣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块固定连接装置主体,所述第一连接块滑动连接第一卡杆,所述第二连接块固定连接装置主体,所述第二连接块滑动连接第二卡杆,所述密封胶圈为一种HNBR氢化丁腈橡胶材质构件,所述密封胶圈共设置有两个,所述密封胶圈通过胶合连接装置主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装置主体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圈,以保障在装置主体与第一卡杆第二卡杆吻合连接时保持其密闭性,以免渗水等问题造成内部生锈,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2、装置主体的两侧设置的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可与外侧的第一卡杆与第二卡杆滑动连接,第一卡杆与第二卡杆内设置有凹槽,便于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向内推进,并通过连接卡合。3、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的内部各设置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设置有效的固定了内部滑槽与弹簧的位置,使其能进行运动操作。4、第一连接块两侧的凸卡块边由于第一卡杆内壁的挤压通过弹簧向内收缩,推动置内置槽处,凸卡块即通过弹簧弹出,从而紧密卡扣住第一卡杆,弹簧的设置便于凸卡块进行伸缩调节,也便于第一连接块与第一卡杆的滑动连接。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转角框铝型材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转角框铝型材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转角框铝型材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装置主体;2、密封胶圈;3、第一连接块;4、第一卡杆;5、第二连接块;6、第二卡杆;7、第一固定杆;8、弹簧;9、滑槽;10、内置槽;11、凸卡块;12、第二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3,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转角框铝型材,包括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胶圈2,密封胶圈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块3,第一连接块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杆4,密封胶圈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5,第二连接块5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卡杆6,装置主体1的两侧设置的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5可与外侧的第一卡杆4与第二卡杆6滑动连接,第一卡杆4与第二卡杆6内设置有凹槽,便于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向内推进,并通过连接卡合,第一连接块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杆7,第二连接块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2,第一卡杆4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10,第二卡杆6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10,第一固定杆7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第二固定杆12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在图2中:滑槽9共设置有两组,分别置于第一固定杆7与第二固定杆12的两端,滑槽9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7,滑槽9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2,滑槽9的内侧安装有弹簧8,弹簧8共设置有两组,弹簧8滑动连接滑槽9,弹簧8为一种圆柱形构件,弹簧8的外侧设置有凸卡块11,凸卡块11固定连接弹簧8,凸卡块11滑动连接滑槽9,内置槽10共设置有两组,分别置于第一卡杆4与第二卡杆6的内壁两侧对应凸卡块11处,凸卡块11与内置槽10外径大小相同,凸卡块11与内置槽10卡扣连接,第一连接块3两侧的凸卡块11边由于第一卡杆4内壁的挤压通过弹簧8向内收缩,推动置内置槽10处,凸卡块11即通过弹簧8弹出,从而紧密卡扣住第一卡杆4,弹簧8的设置便于凸卡块11进行伸缩调节,也便于第一连接块3与第一卡杆4的滑动连接。在图2中:第一连接块3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第一连接块3滑动连接第一卡杆4,第二连接块5固定连接装置主体1,第二连接块5滑动连接第二卡杆6,密封胶圈2为一种HNBR氢化丁腈橡胶材质构件,密封胶圈2共设置有两个,密封胶圈2通过胶合连接装置主体1,装置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以保障在装置主体1与第一卡杆4第二卡杆6吻合连接时保持其密闭性,以免渗水等问题造成内部生锈,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将装置主体1放置在预定位置,装置主体1的两侧设置有密封胶圈2,以保障在装置主体1与第一卡杆4第二卡杆6吻合连接时保持其密闭性,以免渗水等问题造成内部生锈,有效的延长了装置的使用寿命,装置主体1的两侧设置的第一连接块3与第二连接块5可与外侧的第一卡杆4与第二卡杆6滑动连接,第一卡杆4与第二卡杆6内设置有凹槽,便于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向内推进,并通过卡合连接,第一连接块3和第二连接块5的内部各设置有第一固定杆7和第二固定杆12,第一固定杆7和第二固定杆12的设置有效的固定了内部滑槽9与弹簧8的位置,使其能进行运动操作,将第一连接块3向第一卡杆4内推入,第一连接块3两侧的凸卡块11边由于第一卡杆4内壁的挤压通过弹簧8向内收缩,推动置内置槽10处,凸卡块11即通过弹簧8弹出,从而紧密卡扣住第一卡杆4,弹簧8的设置便于凸卡块11进行伸缩调节,也便于第一连接块3与第一卡杆4的滑动连接,同理,第二连接块5向第二卡杆6内推进,通过第二卡杆6的内壁挤压将凸卡块11向内收缩,压缩弹簧8,到达内置槽10处,弹簧8在滑槽9内滑动运动,到达内置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角框铝型材,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胶圈(2),所述密封胶圈(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块(3),所述第一连接块(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杆(4),所述密封胶圈(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5),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卡杆(6),所述第一连接块(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杆(7),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一卡杆(4)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10),所述第二卡杆(6)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10),所述第一固定杆(7)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角框铝型材,包括装置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主体(1)的两端设置有密封胶圈(2),所述密封胶圈(2)的一端安装有第一连接块(3),所述第一连接块(3)的下方设置有第一卡杆(4),所述密封胶圈(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块(5),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下端安装有第二卡杆(6),所述第一连接块(3)的内侧设置有第一固定杆(7),所述第二连接块(5)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固定杆(12),所述第一卡杆(4)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10),所述第二卡杆(6)的内侧设置有内置槽(10),所述第一固定杆(7)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所述第二固定杆(12)的外侧设置有滑槽(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框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共设置有两组,分别置于第一固定杆(7)与第二固定杆(12)的两端,所述滑槽(9)固定连接第一固定杆(7),所述滑槽(9)固定连接第二固定杆(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角框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9)的内侧安装有弹簧(8),所述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国胜,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优规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