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呈“C型”缺口结构;补偿件,多个所述补偿件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套管主体的内壁上,所述补偿件为弹性材质;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套管主体缺口的两端上且套管本体通过卡接件连接闭合。该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套管本体的内圈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补偿件,在零部件发生直接碰撞时,通过弹性材质的补偿件,使得产生的冲击力将补偿件挤压变形,从而能够达到缓冲补偿的效果,解决了由于缓冲路径短,容易造成缓冲效果不佳,降低护套管适用性的问题。
A kind of protective sleeve for automobile par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
本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汽车行业也不断发展,而众所周知,汽车除了车体本身,还包含很多大小的零部件,其中汽车发动机周围空间较小,使连接汽车发动机的金属导油管、橡胶软管等其他零部件之间没有太大的间隙,加之汽车行驶过程中不断的颠簸、抖动及方向变化,很容易导致金属硬管、橡胶软管及其他零部件直接碰撞和摩擦,如果长时间的相互碰撞及摩擦会导致管体破裂,管体内介质泄漏,严重者发动机烧毁,制动系统失灵,造成不必要的安全事故。为了防止汽车发动机上的金属硬管、橡胶软管及其他零部件的磨损,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家的技术人员在汽车发动机上的金属硬管或者其他零部件上套接橡胶制成的护套管,来增加金属硬管、橡胶软管及其他零部件之间的缓冲,从而保护金属硬管、橡胶软管及其他零部件不被磨损。但现有的护套管,由于紧密套设在汽车零部件上,使得缓冲距离短,无法有效地对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补偿,容易造成缓冲效果不佳,降低护套管适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无法有效地对碰撞产生的冲击力进行缓冲补偿,容易造成缓冲效果不佳,降低护套管适用性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包括套管本体,所述套管本体呈“C型”缺口结构;补偿件,多个所述补偿件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套管主体的内壁上,所述补偿件为弹性材质;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设置在套管主体缺口的两端上且套管本体通过卡接件连接闭合。进一步地,所述卡接件包括收紧凸扣和收紧凹扣,所述收紧凸扣与收紧凹扣分别设置在套管本体缺口的两端上,所述收紧凸扣与收紧凹扣相互插接配合。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的外壁套设有铝箔复合膜层。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耐高温层。进一步地,所述补偿件为空心结构。进一步地,所述补偿件的外壁设置有凹弧面,且所述凹弧面与汽车零部件外壁贴合。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有益效果是:该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套管本体的内圈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补偿件,在零部件发生直接碰撞时,通过弹性材质的补偿件,使得产生的冲击力将补偿件挤压变形,从而能够达到缓冲补偿的效果,解决了由于缓冲路径短,容易造成缓冲效果不佳,降低护套管适用性的问题。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图1A处放大图;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图1B处放大图。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10、套管本体;11、耐高温层;12、铝箔复合膜层;20、补偿件;30、卡接件;31、收紧凸扣;32、收紧凹扣。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包括套管本体10,套管本体10呈“C型”缺口结构;补偿件20,多个补偿件20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套管主体10的内壁上,补偿件20为弹性材质;卡接件30,卡接件30设置在套管主体10缺口的两端上且套管本体10通过卡接件30连接闭合。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卡接件30设置在套管主体10缺口的两端,通过卡接件30能够便于套管主体10安装在汽车零部件上,从而使得套管主体10能够对汽车零部件起到防护作用,套管本体10的内圈等间距环绕设置有多个补偿件20,在零部件发生直接碰撞时,通过弹性材质的补偿件20,使得产生的冲击力将补偿件20挤压变形,从而能够达到缓冲补偿的效果,解决了由于缓冲路径短,容易造成缓冲效果不佳,降低护套管适用性的问题。针对卡接件30的具体结构,如图2所示,卡接件30包括收紧凸扣31和收紧凹扣32,收紧凸扣31与收紧凹扣32分别设置在套管本体10缺口的两端上,收紧凸扣31与收紧凹扣32相互插接配合,通过收紧凸扣31插入收紧凹扣32中卡接配合,使得套管主体10闭合,从而便于套管主体10的安装与拆卸。如图1所示,套管本体10的外壁套设有铝箔复合膜层12,通过设置铝箔复合膜层12,能够增加套管主体10的气密性,从而避免套管主体10发生老化、被腐蚀等问题,有效地保持了套管主体10的功能性良好。套管本体10的内壁上设置有耐高温层11,通过为三元乙丙材质的耐高温层11,能够避免套管本体10与汽车零部件直接接触,解决了汽车零部件上的热量传递至套管本体10,使得套管本体10容易受热造成空鼓的问题。其中,如图3所示,补偿件20为空心结构,能够增加补偿件20的形变量,从而便于冲击力的转化,有效地提高了缓冲效果。进一步地,补偿件20的外壁设置有凹弧面,且凹弧面与汽车零部件外壁贴合,能够增大补偿件20与汽车零部件接触的面积,从而避免套设在汽车零部件上的套管本体10发生移位。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具体的使用方法及工作原理如下:首先,收紧凸扣31与收紧凹扣32分别设置在套管本体10缺口的两端上,通过收紧凸扣31插入收紧凹扣32中卡接配合,使得套管主体10闭合,从而便于套管主体10的安装与拆卸,接着,套管本体10的内圈等间距环绕设置多个补偿件20,在零部件发生直接碰撞时,通过弹性材质的补偿件20,使得产生的冲击力将补偿件20挤压变形,从而能够达到缓冲补偿的效果,解决了由于缓冲路径短,容易造成缓冲效果不佳,降低护套管适用性的问题。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n套管本体(10),所述套管本体(10)呈“C型”缺口结构;/n补偿件(20),多个所述补偿件(20)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套管本体(10)的内壁上,所述补偿件(20)为弹性材质;/n卡接件(30),所述卡接件(30)设置在套管本体(10)缺口的两端上且套管本体(10)通过卡接件(30)连接闭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套管本体(10),所述套管本体(10)呈“C型”缺口结构;
补偿件(20),多个所述补偿件(20)呈等间距环绕设置在套管本体(10)的内壁上,所述补偿件(20)为弹性材质;
卡接件(30),所述卡接件(30)设置在套管本体(10)缺口的两端上且套管本体(10)通过卡接件(30)连接闭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零部件的护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件(30)包括收紧凸扣(31)和收紧凹扣(32),所述收紧凸扣(31)与收紧凹扣(32)分别设置在套管本体(10)缺口的两端上,所述收紧凸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军,
申请(专利权)人:南昌洪都汽车配件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