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包括安装于爬行器主体顶部的支撑顶架,支撑顶架上与爬行器主体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滚轮,每个支撑滚轮的轴线方向与爬行器主体行走轮轴线平行;在设置有撑紧滚轮的支撑顶架的侧面上连接有控制支撑顶架升降的牵拉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爬行器主体上增加带有撑紧滚轮的支撑顶架,并通过牵拉机构控制支撑顶架的升降,当线缆过长导致拖拽力过大时,牵拉机构触发支撑顶架上升,使得支撑滚轮牢牢地压着管道的顶部内壁,从而增大了爬行器主体行走轮与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在不增加爬行器主体自重的提升爬行器主体的牵引距离。
Wire rope traction booster mechanis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
本技术涉及管道检测
,具体涉及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
技术介绍
在管道的巡检中,巡检爬行器主体拖拽着电缆进行巡检,而由于管道直径小,管壁较滑,经常出现巡检爬行器主体爬不远或打滑爬不动的现象;现有技术一般都是采用对爬行器主体进行增加自重的办法,例如,本来可以使用铝合金材质的主体结构改用铜材质,通过增加自重,提高摩擦力,以实现爬行远一些的目的。然而通过增加自重以提高摩擦力,实现增加机器人的爬行最大距离的方式,一般会导致该爬行器主体的制造成本增加40%,且在其使用过程当中,又会导致携带不方便,使用、售后等的运输成本增加;而且通过改变结构主体的材质增加自重所能获得的最大牵引距离的提升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以上问题,本技术提供了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当线缆过长导致拖拽力过大时,牵拉机构触发支撑顶架上升,使得支撑滚轮牢牢地压着管道的顶部内壁,从而增大了爬行器主体行走轮与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在不增加爬行器主体自重的提升爬行器主体的牵引距离。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包括安装于爬行器主体顶部的支撑顶架和控制支撑顶架升降的牵拉机构,支撑顶架上与爬行器主体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滚轮,每个支撑滚轮的轴线方向与爬行器主体行走轮轴线平行;牵拉机构在设置有撑紧滚轮的支撑顶架的侧面上。进一步地,牵拉机构包括支撑立杆、拉闸片、钢丝绳和拉杆;支撑立杆与支撑顶架的侧面固定连接,支撑立杆底部与拉闸片通过销钉铰接;拉闸片中部位置通过销轴铰接于爬行器主体侧壁上;拉闸片的下方固定有导向块,导向块上安装有定滑轮一;钢丝绳一端连接在拉闸片上远离销钉的端头,钢丝绳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一并通过连接块与拉杆固定连接;牵拉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一端固定于拉闸片上靠近销钉的位置,另一端固定于爬行器主体侧壁上。进一步地,拉闸片上靠近钢丝绳的端头固定有紧固片,紧固片上安装有定滑轮二,定滑轮二位于钢丝绳与拉闸片的连接点的下方,钢丝绳绕过定滑轮二。进一步地,每个带有支撑滚轮的支撑顶架的侧面上均连接有牵拉机构,两个牵拉机构对称设置;导向块位于爬行器主体底部中间位置,导向块上对向设置有两个与钢丝绳相对应的定滑轮一,两根钢丝绳分别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一后固定至连接块上。进一步地,导向块与连接块之间设置有张紧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在爬行器主体上增加带有撑紧滚轮的支撑顶架,并通过牵拉机构控制支撑顶架的升降,当线缆过长导致拖拽力过大时,牵拉机构触发支撑顶架上升,使得支撑滚轮牢牢地压着管道的顶部内壁,从而增大了爬行器主体行走轮与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在不增加爬行器主体自重的提升爬行器主体的牵引距离。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的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与爬行器的连接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支撑顶架与牵拉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支撑顶架与牵拉机构的拉闸片的连接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牵拉机构的连接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中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的工作原理简图;其中:1、爬行器主体;2、支撑顶架;3、支撑滚轮;4、行走轮;5、支撑立杆;6、拉闸片;7、钢丝绳;8、销钉;9、销轴;10、导向块;11、定滑轮一;12、连接块;13、复位弹簧;14、紧固片;15、定滑轮二;16、张紧弹簧;17、摄像头;18、锁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参见图1和图2,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包括安装于爬行器主体1顶部的支撑顶架2和控制支撑顶架2升降的牵拉机构,支撑顶架2上与爬行器主体1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滚轮3,每个支撑滚轮3的轴线方向与爬行器主体1行走轮4轴线平行;牵拉机构在设置有撑紧滚轮的支撑顶架2的侧面上。在本实施例中,爬行器主体1直径小于管道内径,爬行器主体1依靠行走轮4的滚动带动爬行器主体1前进,爬行器主体1前端设置摄像头17,摄像头17连接有用于传输信号的线缆,线缆通过锁块18固定在牵拉机构上,因线缆与摄像头17接线处容易被拉断,锁块18的设置可以保证爬行器主体1在前进过程中不会将线缆与摄像头17的接线处拉断;通过在爬行器主体1上增加带有撑紧滚轮的支撑顶架2,并通过牵拉机构控制支撑顶架2的升降,当线缆过长导致拖拽力过大时,牵拉机构触发支撑顶架2上升,使得支撑滚轮3牢牢地压着管道的顶部内壁,从而增大了爬行器主体1行走轮4与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在不增加爬行器主体1自重的提升爬行器主体1的牵引距离。本实施例中的牵拉机构包括支撑立杆5、拉闸片6、钢丝绳7和拉杆;支撑立杆5与支撑顶架2的侧面固定连接,支撑立杆5底部与拉闸片6通过销钉8铰接;拉闸片6中部位置通过销轴9铰接于爬行器主体1侧壁上;拉闸片6的下方固定有导向块10,导向块10上安装有定滑轮一11;钢丝绳7一端连接在拉闸片6上远离销钉8的端头,钢丝绳7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一11并通过连接块12与拉杆固定连接;牵拉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13,复位弹簧13一端固定于拉闸片6上靠近销钉8的位置,另一端固定于爬行器主体1侧壁上。拉闸片6上靠近钢丝绳7的端头固定有紧固片14,紧固片14上安装有定滑轮二15,定滑轮二15位于钢丝绳7与拉闸片6的连接点的下方,钢丝绳7绕过定滑轮二15。当线缆拖拽锁块18牵引拉杆,当牵引力大于复位弹簧13弹力后,则触发钢丝绳7使得拉闸片6下移,拉闸片6沿着销轴9转动,其另一侧带动支撑立杆5和支撑顶架2上移,使得撑紧滚轮顶紧管道内壁,从而增加爬行器主体1的行走轮4对管道底部的压力,增加摩擦力,减少打滑,实现爬行器主体1在管道内能走得更远。复位拉簧能保证爬行器主体1对线缆的牵引力足够时,不会触发支撑顶架2上升,节约能耗;也能帮助实现支撑顶架2的顺利复位,使支撑滚轮3不再与管道内壁顶部接触。其中,定滑轮一11、定滑轮二15的作用是将钢丝绳7的水平位移转换成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使得拉杆对钢丝绳7的水平牵引力转换成钢丝绳7对拉闸片6的竖向牵引力,从而保证支撑立杆5能带动支撑顶架2上升。每个带有支撑滚轮3的支撑顶架2的侧面上均连接有牵拉机构,两个牵拉机构对称设置;导向块10位于爬行器主体1底部中间位置,导向块10上对向设置有两个与钢丝绳7相对应的定滑轮一11,两根钢丝绳7分别绕过其中一个定滑轮一11后固定至连接块12上。两侧同时设置对称的牵拉机构,保证支撑顶架2受力均匀,也保证撑紧滚轮对管道内壁的摩擦力对称,保证爬行器主体1稳定前进。导向块10与连接块12之间设置有张紧弹簧16,张紧弹簧16能实现钢丝绳7预紧的作用;保证钢丝绳7处于绷紧状态,不会因钢丝绳7过松容易脱离定滑轮一11和定滑轮二15的滑轮槽,保证其导向作用。如上即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爬行器主体(1)顶部的支撑顶架(2)和控制支撑顶架(2)升降的牵拉机构,所述支撑顶架(2)上与爬行器主体(1)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滚轮(3),每个所述支撑滚轮(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爬行器主体(1)行走轮(4)轴线平行;所述牵拉机构在设置有撑紧滚轮的所述支撑顶架(2)的侧面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于爬行器主体(1)顶部的支撑顶架(2)和控制支撑顶架(2)升降的牵拉机构,所述支撑顶架(2)上与爬行器主体(1)前进方向相垂直的两个侧面均安装有两个支撑滚轮(3),每个所述支撑滚轮(3)的轴线方向与所述爬行器主体(1)行走轮(4)轴线平行;所述牵拉机构在设置有撑紧滚轮的所述支撑顶架(2)的侧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牵引增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牵拉机构包括支撑立杆(5)、拉闸片(6)、钢丝绳(7)和拉杆;所述支撑立杆(5)与支撑顶架(2)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立杆(5)底部与所述拉闸片(6)通过销钉(8)铰接;所述拉闸片(6)中部位置通过销轴(9)铰接于爬行器主体(1)侧壁上;所述拉闸片(6)的下方固定有导向块(10),所述导向块(10)上安装有定滑轮一(11);所述钢丝绳(7)一端连接在所述拉闸片(6)上远离销钉(8)的端头,所述钢丝绳(7)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一(11)并通过连接块(12)与拉杆固定连接;所述牵拉机构还包括复位弹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有聚,林开发,宋晓辉,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瀚德高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深圳市施罗德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