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0675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防爆隔板将电路板和外部隔离,且传感器本身为微电流输出,无需外接安全栅,减小了传感器的空间占用。具体的,防爆隔板包括由改性气凝胶制备得出的气凝胶防爆叠层,以及由导热相变材料制备得出的相变导热叠层。气凝胶防爆叠层通过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改善了气凝胶的压缩回弹性能,提高其韧性,解决了传统气凝胶遇到高温后脆度增强的问题。相变导热叠层通过制备相变复合材料

A speed sensor containing explosion-proof materia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为分案申请,原申请的信息如下,名称:一种防爆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包含该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申请号:2019106953598,申请日:2019/07/30。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感器防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代化生产中,各种传感器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测速传感器用于测量相应转轴的转速,以反馈给计算机,用于监控或远程调整运转速度。在一些特定生产环境下,如有铝粉、锌粉、铝材加工研磨粉、各种塑料粉末、有机合成药品的中间体、小麦粉、糖、木屑、染料、胶木灰、奶粉、茶叶粉末、烟草粉末、煤尘、植物纤维尘等产生的生产加工场所,极易因可燃性粉尘在爆炸极限范围内,遇到热源(明火或高温)而发生爆炸。所以,在这些工况下,需要对测速传感器的防爆性能进行优化,防止在转轴测速时因摩擦生热、或产生静电而引发粉尘爆炸。现有技术中,通常仅仅在本质安全电路和非本质安全电路之间连接安全栅,将供给本质安全电路的电压电流限制在安全范围内,防止局部电流电压过大引发燃爆。然而,在实际工作时,尤其是粉尘类生产的车间内,测速传感器最需要重视的是摩擦静电与隔热隔爆,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周围的粉尘是否会被燃爆。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提供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技术方案:一种防爆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制备网状铝合金箔材,得出包含多个隔室、且形成立体骨架的静电屏蔽层;静电屏蔽层用于将传感器的壳体构成等位体,使其内部电势差为零,同时,多个隔室还能有效抑制火焰传播。步骤2、制备改性气凝胶,得出贴片状的气凝胶防爆叠层;气凝胶防爆叠层用于隔热、防爆。步骤3、制备导热相变材料,得出贴片状的相变导热叠层;相变导热叠层用于将热量分散并导出。步骤4、将所述静电屏蔽层绕设呈闭合的圆筒状,将所述气凝胶防爆叠层和所述相变导热叠层无间隙贴合。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进一步为:步骤1-1、掺料:在3003铝锭中依次加入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数为0.5%~0.7%的硅Si;0.6%~0.8%的铁Fe;0.05%~0.2%的铜Cu;1.0%~1.5%的锰Mn;0.01%~0.02%的锌Zn;并铸造成合金铝锭胚料;步骤1-2、铣削:将合金铝锭胚料在铣床上铣削使其表面粗糙度为Ra0.1μm~Ra0.2μm;步骤1-3、一次退火:将铣削后的胚料放入退火炉中退火20~24小时;步骤1-4、轧制:将退火后的胚料首先在热轧机上轧至厚度为6.2~6.6mm,接着在冷轧机上轧至厚度为0.05~0.08mm,形成铝箔片;步骤1-5、二次退火:将铝箔片放入退火炉中退火2~4小时;步骤1-6、扩网:将退火后的铝箔片在扩网机上扩网形成蜂窝状的铝合金箔材。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2进一步为:步骤2-1、一次硅溶胶制备:将磷酸以稳定速率逐滴加入到水和正硅酸四乙酯的混合液中,并连续搅拌4小时,形成1号硅溶胶;其中,磷酸、水、正硅酸四乙酯的摩尔之比为0.01:10:1;步骤2-2、聚乙烯醇溶液制备:将聚乙烯醇粉末溶解于80℃的去离子水中,并连续搅拌4小时,形成聚乙烯醇溶液;其中,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步骤2-3、前躯体溶液制备:将1号硅溶胶和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混合并连续搅拌5小时,形成前躯体溶液;步骤2-4、二氧化硅纤维膜制备:将前躯体溶液在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出杂化纤维膜,将杂化纤维膜放入70~80℃的烘箱干燥1小时,制备得出纯化纤维膜,即二氧化硅纤维膜;其中,静电纺丝时的环境温度为20±5℃,环境湿度为50±5%;步骤2-5、分散液制备:以二氧化硅纤维膜为原料,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剂,经过高速分散制备得出纳米纤维分散液;步骤2-6、二次硅溶胶制备:将草酸以稳定速率逐滴加入到水、正硅酸四乙酯、乙醇的混合液中,并连续搅拌1小时,形成2号硅溶胶;其中,草酸、水、正硅酸四乙酯、乙醇的摩尔之比为0.01:1:1:10;步骤2-7、杂化纤维气凝胶制备:将2号硅溶胶和纳米纤维分散液以1:1的比例混合搅拌1小时,并放入速冻箱中快速冷冻成型,形成杂化纤维气凝胶;步骤2-8、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制备:将杂化纤维气凝胶放入煅烧炉中煅烧,以200℃恒温煅烧1小时,随后以800℃恒温煅烧2小时,最终制备得出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步骤2-9、压制成型:将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压制成贴片状、厚度为5mm的气凝胶防爆叠层。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步骤3进一步为:步骤3-1、氮化硼溶液制备:将每0.5g的氮化硼和50mL的蒸馏水混合,并置于超声波清洗器中超声清洗6小时,得出剥离后的氮化硼溶液;步骤3-2、搅拌混合:将氮化硼溶液、硝酸钾、硝酸钠以1:10:10的比例搅拌2小时,使其混合均匀,得出氮化硼-硝酸钾-硝酸钠溶液;步骤3-3、干燥抽真空:将氮化硼-硝酸钾-硝酸钠溶液置于80~100℃的真空干燥箱中进行脱水并抽真空;步骤3-4、升温研磨:将脱水并抽真空后的产物放置在烘箱中,连续升温至120~130℃,保持12小时后取出,研磨均匀后得出相变复合材料eBN/KNO3-NaNO3;步骤3-5、压制成型:将eBN/KNO3-NaNO3压制成贴片状、厚度为5mm的相变导热叠层。一种测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速传感器包括所述的防爆材料,所述防爆材料包括:由网状铝合金箔材制备得出的、呈蜂窝状、用于屏蔽静电的静电屏蔽层;由改性气凝胶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气凝胶防爆叠层;由导热相变材料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相变导热叠层;所述气凝胶防爆叠层和相变导热叠层无间隙贴合形成厚度为10mm的防爆隔板,所述静电屏蔽层绕设呈闭合的圆筒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测速传感器还包括框架组件、动力传递组件、以及磁敏感应组件。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且内部中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基座,以及卡设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一侧的轴承安装座;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座内的至少两个轴承,以及插入所述轴承的轴杆;所述磁敏感应组件包括垫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电路板,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部的防爆隔板,固定在所述防爆隔板一侧的霍尔传感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杆位于壳体内部一端的磁环。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静电屏蔽层绕设在壳体的内壁处,并首尾相连。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防爆隔板将电路板和外部隔离,且传感器本身为微电流输出,无需外接安全栅,减小了传感器的空间占用。具体的,防爆隔板包括由改性气凝胶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气凝胶防爆叠层,以及由导热相变材料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相变导热叠层。气凝胶防爆叠层通过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其特征是包括:/n框架组件、动力传递组件、以及磁敏感应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且内部中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基座,以及卡设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一侧的轴承安装座;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座内的至少两个轴承,以及插入所述轴承的轴杆;所述磁敏感应组件包括垫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电路板,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部的防爆隔板,固定在所述防爆隔板一侧的霍尔传感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杆位于壳体内部一端的磁环;/n防爆材料包括:/n由网状铝合金箔材制备得出的、呈蜂窝状、用于屏蔽静电的静电屏蔽层;/n由改性气凝胶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气凝胶防爆叠层;/n由导热相变材料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相变导热叠层;/n所述气凝胶防爆叠层和相变导热叠层无间隙贴合形成厚度为10mm的防爆隔板,所述静电屏蔽层绕设呈闭合的圆筒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其特征是包括:
框架组件、动力传递组件、以及磁敏感应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一端开口、一端闭合、且内部中空的壳体,固定在所述壳体内部的安装基座,以及卡设在所述壳体的开口一侧的轴承安装座;所述动力传递组件包括固定在所述轴承安装座内的至少两个轴承,以及插入所述轴承的轴杆;所述磁敏感应组件包括垫设固定在所述安装基座上的电路板,卡设在所述壳体内、且位于所述电路板上部的防爆隔板,固定在所述防爆隔板一侧的霍尔传感器,以及固定在所述轴杆位于壳体内部一端的磁环;
防爆材料包括:
由网状铝合金箔材制备得出的、呈蜂窝状、用于屏蔽静电的静电屏蔽层;
由改性气凝胶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气凝胶防爆叠层;
由导热相变材料制备得出的、呈贴片状的相变导热叠层;
所述气凝胶防爆叠层和相变导热叠层无间隙贴合形成厚度为10mm的防爆隔板,所述静电屏蔽层绕设呈闭合的圆筒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电屏蔽层绕设在壳体的内壁处,并首尾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防爆材料的测速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爆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网状铝合金箔材,得出包含多个隔室、且形成立体骨架的静电屏蔽层;
步骤2、制备二氧化硅纳米纤维气凝胶,得出贴片状的气凝胶防爆叠层:
步骤2-1、一次硅溶胶制备:将磷酸以稳定速率逐滴加入到水和正硅酸四乙酯的混合液中,并连续搅拌4小时,形成1号硅溶胶;其中,磷酸、水、正硅酸四乙酯的摩尔之比为0.01:10:1;
步骤2-2、聚乙烯醇溶液制备:将聚乙烯醇粉末溶解于80℃的去离子水中,并连续搅拌4小时,形成聚乙烯醇溶液;其中,聚乙烯醇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2%;
步骤2-3、前躯体溶液制备:将1号硅溶胶和聚乙烯醇溶液以1:1的比例混合并连续搅拌5小时,形成前躯体溶液;
步骤2-4、二氧化硅纤维膜制备:将前躯体溶液在静电纺丝机中进行静电纺丝,制备得出杂化纤维膜,将杂化纤维膜放入70~80℃的烘箱干燥1小时,制备得出纯化纤维膜,即二氧化硅纤维膜;其中,静电纺丝时的环境温度为20±5℃,环境湿度为50±5%;
步骤2-5、分散液制备:以二氧化硅纤维膜为原料,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为分散剂,经过高速分散制备得出纳米纤维分散液;
步骤2-6、二次硅溶胶制备:将草酸以稳定速率逐滴加入到水、正硅酸四乙酯、乙醇的混合液中,并连续搅拌1小时,形成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玉荣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凯盟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