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铆钉及系统结构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0649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铆钉及系统结构,包括主体部和芯部。主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主体部具有位于其第二端并且沿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的侧壁;芯部设置在主体部的第二端,其中芯部被容纳在主体部的侧壁内,并且芯部具有在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能够抵触至少一个工件的端面,从而使端面挤压被铆接的工件的材料向芯部的外侧流动;其中,芯部和主体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容纳空间用于在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容纳流入其中的工件的材料,并使得主体部的侧壁至少部分地向其外侧方向变形。本方案的铆钉,在确保铆钉具有良好锁附能力的同时,被连接工件的连接处具有良好的密封性。本方案的铆钉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

A rivet and system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铆钉及系统结构
本技术涉及了紧固件
,具体的是一种铆钉及系统结构。
技术介绍
自穿刺铆钉用于薄板连接时,由于无需在被连接的板材上预打孔,连接位置随意,且自穿刺铆钉在连接后没有废料钉芯、节省材料、操作简单效率高,因此,很适合大批量流水线作业,应用十分广泛。图1为现有的自穿刺铆钉的铆接原理图,现有自穿刺铆钉多为空心铆钉,包括一体成型的头部11和脚部12。所述头部11和所述脚部12的厚度相仿,使得所述脚部12的内部形成空间较大的内腔13,便于在连接过程中,板材变形的材料流入所述内腔13中。在铆接过程中,在下模31中间的凸包311和上模32共同作用下,第一工件21和第二工件22与凸包311对应之处受到压力发生变形,两个工件此处的金属大量流向所述脚部12的内腔13内,而铆钉脚部12的下缘在下模31的凸包311挤压下发生外翻,以对第一工件21产生剪力,第一工件21在承受较大拉力和剪力后下发生断裂,铆钉脚部12的下缘穿过第一工件21扣入第二工件22中,与两个工件形成互锁。在现有的自穿刺铆钉连接技术中,由于铆钉与板材形成互锁结构时需要穿透第一工件21,导致第一工件21和第二工件22之间的流体可以通过铆钉与第一工件21之间的缝隙渗透,因此,对于具有防水等高密封性要求的连接中,现有的自穿刺铆钉并不太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铆钉及系统结构,其用于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种。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铆钉,用于对多个工件进行连接,其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位于其第二端并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的侧壁;芯部,所述芯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其中所述芯部被容纳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内,并且所述芯部具有在所述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能够抵触至少一个工件的端面,从而使所述端面挤压被铆接的工件的材料向所述芯部的外侧流动;其中,所述芯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在所述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容纳流入其中的工件的材料,并使得所述主体部的侧壁至少部分地向其外侧方向变形。具体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芯部为一体式构造,或,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芯部为分体式构造。具体的,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位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芯部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具体的,所述容纳空间还包括所述芯部的端面限定的凹入所述主体部中的空间。具体的,所述芯部的端面凸出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设置,或,所述芯部的端面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齐平,或,所述芯部的端面凹入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设置。具体的,所述芯部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具体的,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的最大外径。具体的,所述芯部具有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一段长度,在该段长度上,所述芯部的截面外径从所述端面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减小。具体的,所述芯部具有与所述端面相邻的裙边,所述裙边从所述芯部的外表面凸起并且沿所述芯部周向延伸。具体的,所述裙边具有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的斜面。具体的,所述裙边是从所述芯部的外表面凸起的台阶面。具体的,从第一端向第二端的方向来看,所述主体部的侧壁的内径渐增。具体的,所述侧壁的内表面具有倒角。具体的,所述芯部的端面具有倒角。具体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芯部为分体式构造,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芯部采用过渡配合、过盈配合、螺纹连接或胶结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具体的,所述芯部的横截面为圆形、椭圆形、方形、菱形、梯形、半圆形或三角形,或者任何其他形状的截面。具体的,所述芯部沿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相等,或,所述芯部沿轴线方向的截面面积不相等。具体的,所述主体部和/或所述芯部采用铝材、冷镦钢、不锈钢或合金钢制成,或者任何其他材料。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系统结构,包括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以及用于将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连接的如本实施例所述的铆钉,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排布,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在铆接后均为一体式构造。具体的,所述系统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工件,所述第三工件、所述第一工件和所述第二工件沿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向第二端方向排布,所述第三工件在通过所述铆钉铆接时被穿破。本技术的实施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中的至少一个:1.在冲压铆接过程中,由于受到芯部在轴向上的限制,两个工件与铆钉对应之处的大部分材料只能向铆钉的外侧流动,这使得铆钉与工件的互锁处的材料增多,确保第一工件在受到主体部的第二端的剪力作用也不会被穿透,实现了锁附功能的同时,解决了连接部防水等的密封性要求。2.在使用本技术所述的铆钉进行铆接时,安装模具可采用平模,即下模的模腔内为简单的平面,无需特殊的形状,这使得安装模具的结构简单,同时也降低了铆接设备与安装模具之间的对中性要求(如图1所示,现有的自穿刺铆钉在铆接时,需要使得铆接设备与下模的凸包对中)。3.本技术所述的主体部和芯部可采用分体的制造方式,可简化主体部的模具制造难度,提高模具的使用寿,由于采用分体式构造,主体部和芯部相互独立制造,因此,芯部可以制造成相对复杂的结构,以利于提高铆钉的锁附能力。4.所述主体部和芯部可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制备而成,有利于节约材料成本;另外,所述主体部和芯部可采用铝材制成,可以对铆钉取消电镀工序,降低生产成本,并且极大降低铆钉的重量,实现轻量化的设计。5.本技术所述的铆钉通过在芯部上设有裙边结构,使得铆钉在进行铆接时,一方面增加了芯部与第一工件的互锁功能,另一方面,裙边可以进一步推动主体部的第二端向外翻,从而扩大了主体部的第二端与工件的互锁量,大大提高了铆钉铆接节点的抗拉伸能力。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中自穿刺铆钉的结构示意图及其工作原理图;图2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铆钉的一种剖面示意图;图2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铆钉的另一剖面示意图;图2c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铆钉的又一剖面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铆钉的工作原理图;图4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芯部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b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芯部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4c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芯部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d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芯部的再一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裙边的一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铆钉,用于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其特征在于,包括:/n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位于其第二端并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的侧壁;/n芯部,所述芯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其中所述芯部被容纳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内,并且所述芯部具有在所述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能够抵触至少一个工件的端面,从而使所述端面挤压被铆接的工件的材料向所述芯部的外侧流动;/n其中,所述芯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在所述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容纳流入其中的工件的材料,并使得所述主体部的侧壁至少部分地向其外侧方向变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铆钉,用于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主体部具有位于其第二端并且沿所述主体部的周向延伸的侧壁;
芯部,所述芯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其中所述芯部被容纳在所述主体部的侧壁内,并且所述芯部具有在所述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能够抵触至少一个工件的端面,从而使所述端面挤压被铆接的工件的材料向所述芯部的外侧流动;
其中,所述芯部和所述主体部的侧壁之间形成有容纳空间,所述容纳空间用于在所述铆钉对多个工件进行铆接时容纳流入其中的工件的材料,并使得所述主体部的侧壁至少部分地向其外侧方向变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芯部为一体式构造,或,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芯部为分体式构造。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包括位于所述侧壁的内表面与所述芯部的外表面之间的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还包括所述芯部的端面限定的凹入所述主体部中的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的端面凸出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设置,或,所述芯部的端面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齐平,或,所述芯部的端面凹入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的最大外径大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二端的最大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具有与所述端面相邻的一段长度,在该段长度上,所述芯部的截面外径从所述端面朝向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端减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铆钉,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具有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强蔡盛保伍勇段大鹏颜晓飞
申请(专利权)人:宾科精密部件中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