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苏徽专利>正文

自动复位回弹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593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7: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复位回弹仪,包括壳体、弹击杆、弹击锤、弹击簧、中心导杆和复位系统,复位系统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和复位法兰,传动机构分别与动力源和复位法兰相连,复位法兰可沿中心导杆运动并将弹击后的弹击锤复位。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结果精度。

Automatic reset rebound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复位回弹仪
本专利技术属于一种检测材料物理性能的回弹仪,尤其是一种在弹击后可使弹击锤自动复位的回弹仪。
技术介绍
回弹法是检测建筑材料抗压强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检测技术成熟,应用范围广阔,相关的检测标准包括《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50315-2000和《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2013等,相关仪器的产品标准及检定规程包括《回弹仪》GB/T9138-2015、《回弹仪》JJG817-2011等。现有的回弹仪在弹击后,需要将回弹仪头部抵靠在被测物体表面,人工顶压弹击杆,使其向壳体内回缩。此时具有较低势能的弹击锤在弹击杆的顶压作用下同步向回弹仪的尾部滑动,同时带动弹击簧拉伸,弹击锤的势能也随之增大,直至导向法兰上的挂钩顶端触及脱钩螺钉时,挂钩发生转动并脱钩,再次触发弹击锤的弹击动作。因弹击簧具有较大的刚度(特别是冲击功较高的高强回弹仪),对操作人员的体力要求较高;此外,由于回弹操作时要求弹击杆必须垂直于测试面,对于水平较高位置或垂直顶部位置等非理想作业条件下,在顶压弹击杆的同时难以保证弹击杆与测试面的垂直状态,从而导致回弹结果的偏差。授权公告号CN104833601B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回弹仪,将弹击锤底侧设置成锯齿状,与由电机驱动的半齿轮呈啮合连接。弹击操作时,电机驱动的半齿轮转动,同时带动弹击锤滑动至较高势能的初始位置。当半齿轮转动至无齿区域时,弹击锤脱离半齿轮,并在弹击拉簧的作用下向弹击杆冲击。当半齿轮转动到有齿区域时,再次与弹击锤啮合连接。这种方式虽然能达到弹击锤自动复位的效果,但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在弹击锤上开齿,改变了弹击锤的重心位置,对不同角度下的弹击锤与中心导杆间的摩擦阻力的影响难以消除;齿轮与齿条间的运动磨损将影响仪器的耐久性;加工成本高,配件通用性差。由于弹击锤的冲击距离一般在70至140mm,而且在冲击后,会经历一个先回弹再到零点静止的过程,采用半齿轮方式,需要对半齿轮的直径、齿数、无齿区域的弧长、电机的转速以及弹击锤的纵向尺寸等进行精确的匹配计算,仪器的整体可靠性差,而且半齿轮的直径也限制了仪器的便携性和实用性。弹击锤的脱钩位置是否满足预设要求是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重要保证,采用这种啮合连接方式因难以精确控制每一次弹击的脱钩位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难以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复位回弹仪,克服手动顶压复位方式和半齿轮连接复位方式的不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保证结果精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复位回弹仪包括壳体、弹击杆、弹击锤、弹击簧、中心导杆和由动力源、传动机构和复位法兰等组成的复位系统,传动机构分别与动力源和复位法兰相连,复位法兰可沿中心导杆运动并将弹击后的弹击锤复位至初始位置,以便进行下一次弹击。优选的,复位装置为齿轮齿条方式、滑轮拉索方式或丝杠螺母方式。齿轮齿条方式结构紧凑,可靠耐久;滑轮拉索方式构造简单,易于维护;丝杠螺母方式方式承载力高,稳定性好。优选的,复位系统还包括挂接件,挂接件可与弹击锤挂接在一起。设置挂接件,既便于驱动弹击锤的运动,也便于对弹击锤的位置进行准确定位及脱钩释放。优选的,复位系统还包括法兰挂接弹簧,弹击后,在法兰挂接弹簧的驱动下,复位法兰通过挂接件与弹击锤连接。法兰挂接弹簧可以是压簧,也可以是拉簧。采用现有技术中使用的压簧(如《回弹仪》JJG817-2011)可最大限度达到仪器配件的通用,降低制造成本;采用拉簧可使仪器内部结构紧凑,缩小外形尺寸。优选的,弹击后,在传动机构的驱动下,复位法兰通过挂接件与弹击锤连接。现有技术中法兰挂接弹簧的尺寸较大,动作不便调整。去除法兰挂接弹簧,采用兼具挂接功能的传动机构完成挂接可改善受力,节省空间。优选的,传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机反向(或正向)转动时驱动复位法兰通过挂接件与弹击锤挂接,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驱动复位法兰通过挂接件将弹击锤复位至初始位置。使用电机驱动导向法兰动作,运行平稳,程序可控。与弹击锤相挂接、将弹击锤复位,这2个动作可由不同的电机驱动完成,功率匹配,稳定可靠,此外也可以由1个电机独立完成,减轻自重,利于操作。优选的,传动系统包括电机,电机正向或反向转动时驱动复位法兰,使弹击锤同步完成与挂接件挂接和复位至初始位置。与弹击锤相挂接、将弹击锤复位,这2个动作由1个电机同向(正向或反向)完成,可优化结构组成,简化控制电路。优选的,还包括定位块,复位法兰的运动位置受定位块的限制。设置定位块便于对复位法兰的运动位置进行精确控制和调整。优选的,弹击杆与壳体为一体式。一体式结构可简化仪器组件,避免外部粉尘进入仪器内部,降低制造成本,延长使用寿命。优选的,还包括动力源,动力源为充电电池、外接电源或压缩空气。压缩空气和直(交)流电取用方便,也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回弹仪的自重。优选的,还包括手柄,手柄上设有控制开关。由于回弹仪外表呈光滑圆柱状,具有一定的重量,而且在操作时要求保持一定的角度并伴有操作振动,配有带控制开关的手柄,可便于人员操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自动复位回弹仪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复位系统可在弹击后使弹击锤自动复位至具有较高势能的初始位置,因而免除了人工顶压复位的操作,既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在非理想作业条件下也易于保持弹击杆与测试面的垂直状态,从而保证结果的准确。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典型现有回弹仪主要构造示意图;图2是典型现有回弹仪导向法兰处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一种实施方式的驱动电路框架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三种实施方式的剖面俯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六种实施方式的剖面俯视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六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示意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七种实施方式的剖面俯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八种实施方式的剖面俯视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九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4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十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5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十种实施方式的挂接按钮示意图(放松状态);图16是本专利技术自动复位回弹仪第十种实施方式的复位按钮示意图(按压状态)。其中:1、壳体,2、弹击杆,3、弹击拉簧,4、弹击锤,5、中心导杆,6、复位法兰,7、挂接件,8、头盖,9、尾盖,10、复位滑块,11、复位齿轮,12、法兰挂接弹簧,13、复位按钮,14、限位开关,15、释放按钮,16、电磁吸块,17、前手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自动复位回弹仪,包括壳体、弹击杆、弹击锤、弹击簧和中心导杆,所述弹击锤在所述弹击簧的驱动下从具有较高势能的初始位置沿所述中心导杆以一定能量或速度弹击抵靠在被测物体上的所述弹击杆,之后沿所述中心导杆回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系统,所述复位系统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和复位法兰,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源和所述复位法兰相连,所述复位法兰可沿所述中心导杆运动并将弹击后的所述弹击锤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复位回弹仪,包括壳体、弹击杆、弹击锤、弹击簧和中心导杆,所述弹击锤在所述弹击簧的驱动下从具有较高势能的初始位置沿所述中心导杆以一定能量或速度弹击抵靠在被测物体上的所述弹击杆,之后沿所述中心导杆回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系统,所述复位系统包括动力源、传动机构和复位法兰,所述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动力源和所述复位法兰相连,所述复位法兰可沿所述中心导杆运动并将弹击后的所述弹击锤复位至所述初始位置。


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回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采用齿轮齿条方式、滑轮拉索方式或丝杠螺母方式。


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复位回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系统还包括挂接件,所述挂接件可与所述弹击锤挂接在一起。


4.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复位回弹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系统还包括法兰挂接弹簧,弹击后,在所述法兰挂接弹簧的驱动下,所述复位法兰通过所述挂接件与所述弹击锤挂接。


5.按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海蔚寇逸恬武宇生王薇恩王昌明王苏徽
申请(专利权)人:王苏徽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