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排气后处理装置和作业机械。该排气后处理装置(100)用于净化处理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并包括:壳体(110),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排气处理结构(120);进气管(130),该进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入所述壳体内;和出气管(140),该出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处理过的排气离开该排气后处理装置。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管在沿其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壳体。
Exhaust after treatment device and operation machin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气后处理装置和作业机械
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般地涉及排气后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和装配有该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作业机械。
技术介绍
排气后处理装置是各种作业机械(包括车辆、船舶等)的重要部件,用于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以保证排气污染物低于国家排放法规的限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排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具有用于接收来自发动机的排气的进气管、用于排出处理过的排气的出气管、以及用于处理排气的本体结构。在常规技术中,进气管和出气管分别在单个位置处通过多种安装或固定结构连接至本体结构,以与本体结构的内部连通。装配有排气后处理装置的作业机械在操作中可能存在多种振动,这些振动传递至排气后处理装置,使得进气管和出气管在安装位置处承受较大的应力,而这种单个位置连接导致进气管和出气管承受的应力可能超过安装或固定结构的可允许应力极限,可能导致进气管、出气管与本体结构之间存在裂缝、松动,甚至从本体结构脱落,这会不利地影响排气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和其它问题和缺陷中的至少一种,提出了本技术。在本技术的一个方面中,一种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用于净化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包括:壳体,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排气处理结构;进气管,该进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入所述壳体内;和出气管,该出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处理过的排气离开该排气后处理装置,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管在沿其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管至少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设置有插入孔,所述至少一个管通过所述插入孔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壳体内。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管在所述插入孔处密封地固定至所述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包括开口的第一端和相反的第二端,该第一端用于接收来自发动机的排气,并且所述进气管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壳体内,使得该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进气管的插入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排气处理结构一侧的管壁设置有多个通孔,使得进入所述进气管的所述排气的至少一部分通过所述多个通孔均匀地流向所述排气处理结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包括相反的两个开口端,并且所述出气管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壳体内,使得所述两个开口端中的一个开口端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壁,另一个开口端位于所述壳体外,以引导处理过的排气经由该出气管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管的插入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至少一部分朝向所述排气处理结构一侧的管壁设置有开口,使得经由所述排气处理结构处理过的排气的至少一部分经由所述开口进入所述出气管以向外排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管在所述至少两个位置处焊接至所述壳体。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处理结构包括催化转化器和颗粒过滤器中的至少一种。在本技术的另一方面中,一种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作业机械,其包括在操作中产生排气的发动机,并且还包括本技术的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排气后处理装置,以用于净化处理来自发动机的排气。通过下文中参照附图对本技术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将显而易见,并可帮助对本技术有全面的理解。附图说明通过参考附图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技术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的轴向剖面透视图;图2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的剖面透视图,其中移除了进气管和出气管;图3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进气管的结构的侧面透视图;图4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出气管的结构的侧面透视图;以及图5为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用于作业机械的排气系统的布置的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公开内容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明显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实施。在其他情况下,公知的结构和装置以图示的方式体现以简化附图。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排气后处理装置的结构。该排气后处理装置100可以用在多种作业机械中,例如,挖掘机、装载机、收割机、各种交通车辆、船舶等,用于净化处理来自发动机10(参见图5)的排气,使得净化处理过的排气中的污染物低于国家排放法规的限制,满足环境保护要求,经由排气管20排出。示例性地,发动机可以是内燃发动机,如柴油发动机或汽油发动机。如图所示,排气后处理装置100主要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内的排气处理结构120、进气管130和出气管140。作为示例,壳体110可以为大致罐状或筒状容器,限定有内部空间,进气管130和出气管140都固定地安装至壳体110以与壳体的内部空间连通,其中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进气管110进入壳体内,被排气后处理装置处理过的排气经由出气管140离开排气后处理装置。根据需要,进气管和出气管可以具有多种形状或布置,以适应排气的流动(如图1中箭头所示)。根据排气净化需要,设置在壳体110内的排气处理结构120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催化转化器、颗粒过滤器等中的至少一种。如图1和2所示,排气处理结构120包括催化转化器121(如氧化催化转化器、NOx还原催化转化器、三元催化转化器等)和颗粒过滤器122。氧化催化转化器主要将排气中的CO和HC(碳氢化合物)氧化成CO2和水,NOx还原催化转化器主要用于降低或减少排气中所含有的NOx(氮氧化物),可以包含用于对NOx进行还原的还原催化剂,例如可以使用钒类催化剂或者沸石类催化剂等。还可以沿排气流动方向在NOx催化剂的下游侧设置用于对氨进行净化的氧化催化剂。颗粒过滤器122用于对排气中包含的粒子状物质进行捕集,可以是碳颗粒过滤器,如柴油颗粒过滤器(DPF)。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进气管130或出气管140、或二者在至少两个位置处固定至壳体110,如在沿其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固定至壳体,使得在被施加由诸如振动之类的因素引起的外力时可以分散管上的受力点,从而可以减小管附近的应力,例如将应力减小到可允许应力以下,避免管与壳体之间出现裂缝、松动、甚至脱落,由此能够在管和壳体之间提供可靠的密封固定,避免排气泄漏,保证获得较好的排气处理效果。示例性地,进气管或出气管可以借助于在至少两个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100),用于净化处理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包括:/n壳体(110),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排气处理结构(120);/n进气管(130),该进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入所述壳体内;和/n出气管(140),该出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处理过的排气离开该排气后处理装置,/n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管在沿其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壳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气后处理装置(100),用于净化处理来自发动机(10)的排气,包括:
壳体(110),在该壳体内设置有排气处理结构(120);
进气管(130),该进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来自发动机的排气进入所述壳体内;和
出气管(140),该出气管安装至所述壳体,以引导处理过的排气离开该排气后处理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出气管中的至少一个管在沿其长度方向彼此间隔开的至少两个位置处固定至所述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管至少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插入孔(113、114),所述至少一个管通过所述插入孔至少部分地插入所述壳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管在所述插入孔处密封地固定至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气管包括开口的第一端(131)和相反的第二端(132),该第一端用于接收来自发动机的排气,并且
所述进气管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壳体内,使得该第二端固定至所述壳体的内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后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插入所述壳体内的所述至少一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福希尔·L·亚当,坎杜拉·休曼,韩艳鹏,
申请(专利权)人:迪尔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