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磁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0385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6: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磁灶,包括底座,具有上部敞口的腔室;在所述的腔室内设有中央加热板,位于所述腔室的中央部位,该中央加热板内设有第一发热件;周侧加热板,邻近所述中央加热板的周侧部位,并与中央加热板共同围成供锅具放置其内的凹入该周侧加热板上设有第二发热件并能在锅具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周侧加热板上并使周侧加热板保持向上复位的趋势。无论是平底锅还是凹面圆底锅,其底部都是放置在中央加热板上,而中央加热板是固定不动的,保证了锅具能够在电磁灶上平稳放置。

An electromagnetic cook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磁灶
本专利技术属于灶具
,具体涉及一种电磁灶。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电磁炉,加热顶面通常为一整块陶瓷平面,励磁线圈安装在陶瓷平面下方。为了让金属锅的内部的涡流更快更多的产生,与电磁炉搭配使用的锅的底部被设计为平面。平底锅的锅身浅,适合做西式饭菜的煎、烤等动作,对于中式饭菜的炒、炸等动作很不方便,很容易在翻拌过程中把菜翻到锅外。所以中式餐馆通常用圆底锅来做饭,但是由于不能平放在电磁炉上,只能用燃气等实火上做饭。为解决上述问题,专利号为CN201711142343.1(公开号为CN107869746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自适应锅底的电磁炉》,该电磁炉包括底座和若干条圆形的电磁线圈,所述底座中部设有圆形截面的凹部,所述若干条电磁线圈以凹部中心为圆心向外呈同心圆分布,每条电磁线圈的线圈座均通过独立的弹性支撑机构安装于底座上;所述弹性支撑机构由位于底座上的导向支撑柱、套于导向支撑柱上的弹簧构成,所述弹簧的底端与底座固定连接,弹簧的顶端与电磁线圈的线圈座固定连接,且所述导向支撑柱的高度与该导向支撑柱距离凹部中心的距离呈反比。当使用锅底面积较大的平底或凹底锅时,锅底由所有的电磁线圈在下方支撑,电磁线圈在弹性支撑机构的弹性支撑下向上移动,直到与锅底贴合,此时所有的电磁线圈均可以为平底锅加热;当使用锅底面积较小的平底或凹底锅时,锅底支撑于底座中央的电磁线圈上,而外侧的电磁线圈在下方弹性支撑机构的弹性支撑下向上移动,并位于锅具的周围,此时可以仅依靠中央位置的电磁线圈为锅具加热。该电磁炉虽然能够适用凹面圆底锅(即上文的凹底锅)和平底锅,但是还存在如下缺陷:1、若干条电磁线圈以凹部中心为圆心向外呈同心圆分布,即每条电磁线圈都是可以上下移动的,极易导致锅具放置在电磁炉上时不平稳,或者在翻炒食物时,因为食物的移动而使电磁线圈承受的重量不一致,承重较大的部位对应的电磁线圈向下移动的行程较大,而承重较小的部位对应的电磁线圈向下移动的行程较小,造成锅具倾斜而不平稳;2、由图中可看出,电磁线圈的线圈座呈柱状且上端面为平面,这样即使外侧的电磁线圈能位于锅具周围,但是并不能和锅具的侧壁面良好的贴合,对凹面的加热效果差;3、电磁灶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该电磁炉并未设置散热机构进行散热,长期以往,很容易造成电磁炉损坏;4、电磁线圈呈同心圆分布,烹饪过程中,溢液极易从相邻两条电磁线圈之间的缝隙漏入炉体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适配平底锅和凹面圆底锅且能使锅具平稳放置的电磁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与锅具的凹面能良好贴合的电磁灶。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利用一个风机即能实现加热件散热的电磁灶。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磁灶,包括底座,具有上部敞口的腔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腔室内设有中央加热板,位于所述腔室的中央部位,该中央加热板内设有第一发热件;周侧加热板,邻近所述中央加热板的周侧部位,并与中央加热板共同围成供锅具放置其内的凹入部,该周侧加热板上设有第二发热件并能在锅具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弹性件,作用于所述的周侧加热板上并使周侧加热板保持向上复位的趋势。为了便于安装中央加热板和周侧加热板,所述的腔室内还设置有呈环状的安装座,所述的中央加热板即设于该安装座的顶部,所述的周侧加热板至少有两个,并沿所述中央加热板的侧边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周侧加热板能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座的侧壁上,如此将中央加热板和周侧加热板均安装在安装座上。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每一所述周侧加热板的上表面至少局部呈下凹的弧形面。为了对周侧加热板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所述周侧加热板和安装座之间设有对周侧加热板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否则若某一周侧加热板偏离了预定的移动轨迹,会不能与凹面圆底锅的侧面(即凹面)进行良好的贴合,影响对锅具的加热效果。所述导向结构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安装座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条,所述周侧加热板的壁面上开设有供导向条能在其中滑动的上下延伸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条和导向槽共同构成所述的导向结构。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周侧加热板内部具有容置腔,所述第二发热件设于容置腔内,所述腔室内设有风室,该风室内设有风机,且所述风室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以及与周侧加热板数量一致的出风口,所述出风口通过导风通道和对应的周侧加热板的容置腔相流体连通,且所述周侧加热板的侧壁上设有与容置腔相连通的第一过风口,所述底座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有与第一过风口相流体连通的第二过风口。所述导风通道可以有多种结构形式,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包括导风管和导风腔,所述导风腔设于风室外周并对应风室的出风口设置,所述导风管的两端分别和容置腔与导风腔相流体连通。优选地,所述导风腔位于对应的周侧加热板的下方,所述导风管竖向延伸并上端和周侧加热板相连,且导风管的下端能上下移动地插装在导风腔上。如此导风管与周侧加热板相当于是一体件,导风腔对导风管起到导向的作用,即对周侧加热板的移动轨迹起到导向的作用。优选地,所述弹性件套设于导风管上,两端分别抵靠导风腔和周侧加热板。这样导风管可以一物多用,既可以通风,又可以定位弹簧,还可以走线。为了使得风机吹出的风能定向的导入到对应的周侧加热板的容置腔中,所述风室内设有与出风口数量一致的风道,每一所述风道的末端分别对应延伸至一个出风口处,所述风道的首端均对着风机的出风口,风道起到导风的作用,将风定向导入至对应的导风通道中,然后流入对应的容置腔,提高对气流的利用效率。在电磁灶中都会设置散热器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所述风室内设有位于控制电路板中工作时会发热的电子元件上的散热器,该散热器为翅片式并对着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道的首端与该散热器相连。如此风机不仅对电子元件进行散热,还能对所有周侧加热板上的第二发热件进行散热,即利用电磁灶中本来就需要设置的对电子元件散热的风机,对第二发热件进行散热。所述风室可以单独搭建在底座的容置腔内,优选地,所述安装座内邻近下部的位置设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安装座的侧壁和底座的底壁共同围成所述风室,所述出风口设于安装座的侧壁上。这样利用了安装座和底座,减少了容置腔中的需要设置的部件数量,否则还需设置其他部件和横隔板配合来围成风室。为了防止溢液进入底座内,相邻两个所述周侧加热板之间设有遮挡在腔室顶部的遮板;为了防止底座对周侧加热板的移动造成干涉,相邻两个所述周侧加热板之间设有遮挡在腔室顶部的遮板,所述周侧加热板与底座的内周壁具有间距,这样避免周侧加热板和底座的内周壁接触而影响周侧加热板的上下移动;但是溢液会从间距漏入底座的腔室内,所述周侧加热板的容置腔内设有位于第一过风口上方的挡板,所述第二发热件设于挡板的上端面,挡板能防止溢液溅射到挡板上。为了使得气流必须经过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磁灶,包括/n底座(1),具有上部敞口的腔室(11);/n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腔室(11)内设有/n中央加热板(3),位于所述腔室(11)的中央部位,该中央加热板(3)内设有第一发热件(31);/n周侧加热板(4),邻近所述中央加热板(3)的周侧部位,并与中央加热板(3)共同围成供锅具放置其内的凹入部(42),该周侧加热板(4)上设有第二发热件(43)并能在锅具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n弹性件(5),作用于所述的周侧加热板(4)上并使周侧加热板(4)保持向上复位的趋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磁灶,包括
底座(1),具有上部敞口的腔室(11);
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腔室(11)内设有
中央加热板(3),位于所述腔室(11)的中央部位,该中央加热板(3)内设有第一发热件(31);
周侧加热板(4),邻近所述中央加热板(3)的周侧部位,并与中央加热板(3)共同围成供锅具放置其内的凹入部(42),该周侧加热板(4)上设有第二发热件(43)并能在锅具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
弹性件(5),作用于所述的周侧加热板(4)上并使周侧加热板(4)保持向上复位的趋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腔室(11)内还设置有呈环状的安装座(2),所述的中央加热板(3)即设于该安装座(2)的顶部,所述的周侧加热板(4)至少有两个,并沿所述中央加热板(3)的侧边周向间隔设置,每一所述周侧加热板(4)能上下移动地设置在安装座(2)的侧壁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周侧加热板(4)的上表面至少局部呈下凹的弧形面(4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加热板(4)和安装座(2)之间设有对周侧加热板(4)的移动轨迹进行导向的导向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2)的侧壁上设有导向条(21),所述周侧加热板(4)的壁面上开设有供导向条(21)能在其中滑动的上下延伸的导向槽(44),所述导向条(21)和导向槽(44)共同构成所述的导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周侧加热板(4)内部具有容置腔(45),所述第二发热件(43)设于容置腔(45)内,所述腔室(11)内设有风室(6),该风室(6)内设有风机(62),且所述风室(6)的侧壁上设有进风口(63)以及与周侧加热板(4)数量一致的出风口(64),所述出风口(64)通过导风通道(7)和对应的周侧加热板(4)的容置腔(45)相流体连通,且所述周侧加热板(4)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有与容置腔(45)相连通的第一过风口(46),所述底座(1)的侧壁和/或底壁上设有与第一过风口(46)相流体连通的第二过风口(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磁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7)包括导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褚武建史井雄肖胜清周华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