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机器人爬架
,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
技术介绍
针对外墙面作业,目前建筑行业均有工人施工完成。传统的脚手架施工无有效防护措施,很容易发生危险事故。再者,随着社会的发展,年轻人逐渐不愿意前往工地一线从事施工作业,而且人工成本也在不断攀高,建筑行业面临着招工难问题。随着科技进步,专利技术了人工爬架,人工爬架是新型脚手架体系,主要沿着建筑物外墙面垂向上升或者下降,从工序上,其免除了脚手架拆装,一次完成,不受建筑物高度的限制和影响。工人站立在爬架底板上,即可完成外墙面作业。在新环境下,外墙面作业机器人需要具备多种类型工作能力,包括墙面打磨、墙面腻子涂覆、墙面腻子打磨、墙面喷漆等不同作业能力。随着机器人智能化发展,智能化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建筑作业势在必行。外墙面作业机器人,因为其自身重量大、搬运不方便等对爬架的结构强度要求较高。但是现有的墙体拐角处的相邻两个墙面的爬架是两个分体的爬架,一般通过铁丝绑扎进行临时固定,导致墙体外侧的爬架的整体结构强度低,无法适应外墙作业机器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标准爬架(1),其包括第一框架(14)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4)上的多个第一承载板;/n拐角爬架(2),其包括第二框架(24)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24)上的多个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板面;/n所述拐角爬架(2)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标准爬架(1),每一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两端均与一个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标准爬架(1),其包括第一框架(14)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14)上的多个第一承载板;
拐角爬架(2),其包括第二框架(24)以及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框架(24)上的多个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包括两个呈夹角设置的板面;
所述拐角爬架(2)的两端均连接有所述标准爬架(1),每一所述第二承载板的两端均与一个所述第一承载板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框架(14)包括第一钢结构(141)和第一竖直构件(142),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第一钢结构(141)上,内侧固定于所述第一竖直构件(142)上;
所述第二框架(24)包括第二钢结构(241)和第二竖直构件(242),所述第二承载板的外侧固定于所述第二钢结构(241)上,内侧固定于所述第二竖直构件(24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载板和所述第二承载板的端部均设置有连接板(19),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通过固定于所述连接板(19)的紧固件固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爬架(1)及所述拐角爬架(2)上均设置有驱动机构(15),所述驱动机构(15)被配置为驱动承载机器人的运动板面沿竖直方向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爬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15)为丝杠升降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盛坤,袁野,张丹,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