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文物安全保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
技术介绍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遗留下来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遗物和遗迹,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历史及文物价值,保护意义重大。对文物进行归类时,可将其划分为不可移动文和可移动文物,可移动文物根据保管、研究、陈列的需要可随意移动,变换地点,这对其本身的价值不仅没有影响,而且是更好地发挥文物的作用。但是由于文物的特性具有稀有性和不可复制性,一旦发生破坏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在对可移动文物或同类浮放物进行陈列时,除了防火、防盗要求外,还有防震要求。防震时通常会在陈列展柜底部或内部设置隔震装置,通过隔震装置来减弱地震对陈列装置上浮放物品产生的震动,避免文物收到损坏。现在有三维隔震装置采用直线弹簧方式实现隔震,但是其竖向高度过高,也使文物放置装置整体高度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应用直线弹簧的隔震装置整体高度过高的缺陷,提供了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板(1)和下板(3),以及固定在上板(1)和下板(3)之间的隔震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组件(2)包括上层连杆机构(21)、下层连杆机构(22)和扭转连接机构(23),所述上层连杆机构(21)转动安装在下层连杆机构(22)顶部,所述上层连杆机构(21)和下层连杆机构(22)均通过扭转连接机构(23)分别固定在上板(1)和下板(3)的相对面上,所述隔震组件(2)能够根据上板(1)顶部承载物的重量实现竖向自复位和水平自复位功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包括:上下平行设置的上板(1)和下板(3),以及固定在上板(1)和下板(3)之间的隔震组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隔震组件(2)包括上层连杆机构(21)、下层连杆机构(22)和扭转连接机构(23),所述上层连杆机构(21)转动安装在下层连杆机构(22)顶部,所述上层连杆机构(21)和下层连杆机构(22)均通过扭转连接机构(23)分别固定在上板(1)和下板(3)的相对面上,所述隔震组件(2)能够根据上板(1)顶部承载物的重量实现竖向自复位和水平自复位功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连杆机构(21)和下层连杆机构(22)均能实现竖向和水平一个方向的移动,且下层连杆机构(22)沿中心轴水平旋转90度后转动安装在上层连杆机构(21)的下方,使下层连杆机构(22)的运动方向与上层连杆机构(21)的运动方向不同。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层连杆机构(22)包括两组并列设置的连杆结构(221)以及用来连接两组连杆结构(221)的连接件和阻尼器(223),每组连杆结构(221)的纵截面均呈“<”型,所述连接件将两组连杆结构(221)的中部实现连接,所述阻尼器(223)为两个,两个阻尼器(223)的一端均转动套设在一组连杆结构(221)的中部,阻尼器(223)的另一端分别转动套设在另一组连杆结构(221)的上部和下部上,且两个阻尼器(223)形成的纵截面形状与双连杆(2211)的纵截面形状和设置方向均相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文物保护的三维隔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结构(221)包括两组并排设置的至少两组双连杆(2211)以及用来连接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文,戴君武,杨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2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