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该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包括:找平试块,所述找平试块为至少两个,所述找平试块设于安装所述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面上并形成位于所述预制非承重墙底面与安装面之间的对接缝;座浆料层,所述座浆料层包括填充于所述对接缝内的座浆料,所述座浆料层高度与所述找平试块的找平高度匹配。找平试块可以提升预制构件的安装垂直度,进一步提升安装精确度。通过在找平试块找到的平面下填充座浆料层,可以为预制非承重墙提升较高品质的找平面。其中,预制非承重墙为不具有承重功能或承重功能较差的预制墙体,一般为预制承重墙和预制外挂板。
Installation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non bearing wa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的
,具体而言,涉及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是指以工厂化生产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构件为主,通过现场装配的方式设计建造的混凝土结构类房屋建筑。一般分为全装配建筑和部分装配建筑两大类:全装配建筑一般为低层或抗震设防要求较低的多层建筑;部分装配建筑的主要预制构件一般采用预制构件,在现场通过现浇混凝土连接,形成装配整体式结构的建筑物。由于预制构件在工厂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生产质量好、效率高,同时,预制构件的现场装配施工具有节水、节能、劳动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等诸多优点,因此,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具有施工速度快、可利于冬期施工、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减少了物料损耗等优点,对推动绿色建材和绿色建筑业的发展具有深刻意义。因此实现建筑工业化是建筑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是建筑业生产方式的革命性转变。然而,随着一些工业化建筑项目工程陆续开工,却缺乏一套可用于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标准技术体系,致使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施工技术手段差异化大,施工质量控制不易得到很好的保障。一般而言,在施工过程中容易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1)过渡层施工质量差、成本高。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工程中,过渡层作为下部现浇混凝土结构与上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转换层,是全现浇楼层,是插筋、钢板、斜撑限位器等预留预埋件的关键楼层,因此,对插筋、预埋件施工精度和混凝土的成型质量要求高,技术要求严格。但是,在现有施工过程中,过渡层常因定位不精确、固定不牢而受扰动,直接导致返工,增加施工成本,甚至使得工业化楼层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2)工业化楼层中预制构件安装施工中质量不易控制。预制构件种类繁多,一般包括预制墙、预制柱、预制梁、预制叠合楼板、预制外挂板、预制PCF板、预制阳台、预制空调板、预制飘窗板、预制楼梯及各种异形预制构件等。预制构件的安装是整个装配式建筑的重难点,预制构件要求定位准确,垂直度控制要求高。然而,对于各类预制构件的安装却没有配套工艺标准,导致预制构件的安装质量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安装工人的操作水平,其中尤其是预制外墙与预制PCF板的安装,仅垂直度这一项若发生偏差,就将导致后期装饰装修发生大量打磨工程,增加施工成本的同时也会造成扬尘污染,与绿色建筑的本意相违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预制承重墙体的安装方法、预制承重墙体的安装结构、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方法以及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渡层和预制构件安装存在的定位不准确、固定不牢、垂直度不达标等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现浇节点支模结构,一解决现有支模结构拆装麻烦和漏浆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预制承重墙体的安装方法。该预制承重墙体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测量放线:在安装所述预制承重墙体的安装面上弹出预制承重墙体底面的边线,然后向安装面外部移动后弹出与一条边线平行且长度匹配的X向控制线,在所述X向控制线两端弹出Y向控制线;2)找平:采用至少两个找平试块来控制安装面的平整度,使预制承重墙体底面与安装面之间形成灌浆仓体;3)预制承重墙体吊装和安装就位:在安装面上设有凸出的钢筋,在预制承重墙体下部设有与所述钢筋配合的套筒,使所述钢筋插入所述套筒实现安装就位;4)安装支撑组件:采用支撑组件对安装就位后的预制承重墙体进行支撑,并通过支撑组件调节所述预制承重墙体的安装方向和垂直度;5)封仓:对灌浆仓体的侧面进行封堵,形成封仓条;6)灌浆:所述套筒具有上部的出浆孔和下部的灌浆孔,灌浆时,选择一个灌浆孔进行灌浆,使灌浆料填充灌浆仓体和套筒。首先,通过设置X向控制线和Y向控制线便于在预制构件吊装之后以X向控制线和Y向控制线为参照来调整预制构件的方向,从而更加精准地对预制构件进行定位,以免影响该预制构件与其它预制构件的对接。通过找平可以提升预制构件的安装垂直度,进一步提升安装精确度。通过设置支撑组件,不仅可以防止预制构件安装时发生的倾斜、位移,还可以对预制构件的安装方向和垂直度进行进一步调节。各个步骤协同作用,确保过渡层和工业化楼层施工质量可靠,保证结构安全,不留隐患。避免了后期装饰装修工程中由于预制构件发生位移造成的打磨、剔打等返工修补的工序,减少了扬尘和建渣的产生,节约人力、财力和工期。切实提高施工质量、避免返工,具有最佳的经济、社会效益。所述预制承重墙体为具有承重功能的预制构件,如预制承重墙和预制柱。进一步地,所述找平试块为垫片组合体,每个所述垫片组合体由至少两个垫片叠加构成;优选地,所述垫片为直径为20-40mm,厚度为1-5mm的圆形钢片。垫片可以有多种厚度规格,例如,既有1mm厚的,也有2mm厚的,也有5mm厚的,这样可以更加自由地调节各个试块的总厚度,便于快速找平。采用上述直径的垫片,不仅可以避免堵塞注浆通道和影响灌浆料流动,还能起到最佳的支撑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找平试块至少为四个,四个找平试块分别位于安装面的四个角落且与所述边线的距离为15-25mm;并且/或者,当所述预制承重墙体的长度≥1m时,在安装面中部设有所述找平试块。由此,在确保最优支撑效果的前提下,避免堵塞注浆通道和影响灌浆料流动。进一步地,所述封仓条由座浆料固化而成,所述封仓条的高度与所述灌浆仓体高度匹配;由此,采用较少的座浆料即可达到最优的密封效果。并且/或者,所述封仓条的外表面为内凹的弧面;由此,封仓条不易被损坏。进一步地,当所述预制承重墙体为建筑外部墙体时,还包括在预制承重墙体吊装前进行嵌缝:在灌浆仓体的位于建筑外部的侧面上设置嵌缝条,封仓时则对灌浆仓体的另外三个侧面进行封堵并形成与所述嵌缝条连接的封仓条;优选地,所述嵌缝条采用高度大于灌浆仓体的高度的弹性材料;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嵌缝条为橡塑海绵,宽度为3-5cm,高度比灌浆仓体的高度高0.5-2cm。通过设置嵌缝条,可以防止灌浆料溢出污染外墙,同时可作为灌浆仓体补充外保温。通过在吊装之前就设置嵌缝条,可以避免建筑外部墙体预制构件吊装后再设置嵌缝条的操作难度。采用高度大于灌浆仓体的高度的弹性材料作为嵌缝条,可以使嵌缝条在预制构件的重力压制下产生变形,从而充分填充缝隙,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并且不易被灌浆材料挤出。所述嵌缝条的材质的一种优选选择是橡塑海绵,这是一种橡塑保温材料,也是一种具有弹性闭孔弹性材料,具有柔软、耐曲绕、耐寒、耐热、阻燃、防水、导热系数低、减震、吸音等优良性能。当采用橡塑海绵时,所述嵌缝条的厚度优选比灌浆仓体的厚度大0.5-2cm,此时,嵌缝条被挤压后能达到最优的密封效果。当采用橡塑海绵时,嵌缝条的宽度优选为3-5cm,可以有效避免嵌缝条被灌浆材料挤出灌浆仓体。进一步地,还包括分仓:在安装面内设置分仓条以形成子仓体,并弹出分仓控制线,分仓后进行预制承重墙体吊装和安装就位;通过进行分仓,可以防止灌浆料因流动空间过大而导致的灌浆料在还未充分填充满灌浆仓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找平试块(1a),所述找平试块(1a)为至少两个,所述找平试块(1a)设于安装所述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面上并形成位于所述预制非承重墙底面与安装面之间的对接缝;/n座浆料层(2a),所述座浆料层(2a)包括填充于所述对接缝内的座浆料,所述座浆料层(2a)高度与所述找平试块(1a)的找平高度匹配。/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找平试块(1a),所述找平试块(1a)为至少两个,所述找平试块(1a)设于安装所述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面上并形成位于所述预制非承重墙底面与安装面之间的对接缝;
座浆料层(2a),所述座浆料层(2a)包括填充于所述对接缝内的座浆料,所述座浆料层(2a)高度与所述找平试块(1a)的找平高度匹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制非承重墙为建筑外部墙体时,所述安装结构还包括设于对接缝的位于建筑外部的侧面上的嵌缝条(3a)。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缝条(3a)采用高度大于座浆料层(2a)的高度的弹性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非承重墙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嵌缝条(3a)为橡塑海绵,宽度为1.5-2.5c...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庆文,刘刚,田泽辉,林裕,吴思杉,石伟,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二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