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包括:底座,底座中设有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风机的正下方形成与外部相通的进气腔体,底座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过滤结构;出风筒,出风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出风筒具有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入出风筒内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筒内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进口位于出风筒的下端,出风口位于出风筒的侧面;出风筒位于底座的正上方,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之间可拆卸相连。风机产生的气流直接输送至竖直设置的出风筒中,通过出风筒上的出风口吹出,以及风扇内部结构简单,相对传统结构可提高出风效果;并且通过底座上的过滤芯对进入风扇气流进行净化,改善空气质量。
A kind of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风扇
,尤其是涉及一种空气净化风扇。
技术介绍
塔扇和环形出风圈无叶风扇相对传统风扇送风装置的叶轮设置在壳体内,外观上看不到叶轮,阻止了人体接触到旋转叶轮的可能性,安全可靠;但现有风扇内部结构复杂,影响出风效果,并且不能对空气净化;环形出风圈无叶风扇中风机产生的气流需要经过多个弯道输送,影响出风;现有塔扇的内部风机相关组件多是通过打螺钉固定,安装固定时需要打很螺钉,安装操作繁琐,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风扇,其出风效果好,并可净化空气。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风扇,包括:底座,底座中设有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风机的正下方形成与外部相通的进气腔体,底座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过滤结构;出风筒,出风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出风筒具有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入出风筒内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筒内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进口位于出风筒的下端,出风口位于出风筒的侧面;出风筒位于底座的正上方,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之间可拆卸相连。进一步的,所述风机和出风筒均竖直设置,风机的进口朝下,风机的出口朝上,出风筒的下端与风机的上端出口之间形成竖直气流通道。所述出风筒的下端为锥筒结构,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卡接结构相连。所述底座包括基盘和设在基盘上的支撑结构,风机通过支撑结构固定,过滤结构设在基盘上,风机和支撑结构均位于过滤结构内,出风筒设在支撑结构上端。所述出风筒的下端内设有竖直的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下端与风机的上端出口相对接,导风筒的上端外缘与出风筒内壁相接触。所述出风筒上的出风口为上下相对应设置的一组,出风筒的下部形成气流截面逐渐增大后又逐渐缩小的气流通道。所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基盘上竖直的支撑筒,风机设在支撑筒内,支撑筒内在风机的下方形成进气腔体,过滤结构包括过滤芯圈和套在过滤芯圈外的套筒,过滤芯圈套在支撑筒上,套筒上设有气孔。所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基盘上竖直的支撑筒,风机设在支撑筒内,出风筒的下端与支撑筒的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卡接结构相连。所述支撑结构为固定在基盘上竖直的支撑筒,风机悬空设在支撑筒内上部,支撑筒内在风机的下方形成进气腔体,支撑筒侧壁上对应进气腔体设有进气口。所述出风筒和底座之间设有连接座,出风筒固定设在连接座上,连接座与支撑筒上端之间可拆卸相连,连接座对过滤芯圈和套筒的上端进行限位,连接座中设有用于导风筒通过的通孔。所述支撑筒为圆筒结构,支撑筒的内壁上设有支撑圈,风机外缘设有用于搭在支撑圈上的风机外缘凸起,支撑筒上端设有用于压紧风机的风机固定压圈。所述导风筒的外缘上设有法兰,法兰与连接座之间通过紧固件或卡接结构相连。所述出风筒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固定支架,连接座上对应固定支架设有定位槽,固定支架与连接座上定位槽处之间通过紧固件相连。所述连接座的下端包括与套筒上端相对接的外圈以及与支撑筒上端相连的内圈,所述导风筒的下端位于内圈中。所述出风筒的下端内壁上设有内凸起,所述连接座上设有与内凸起相适配的限位槽。所述连接座上在外圈和内圈之间形成用于打螺钉固定出风筒的间隙。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外缘上设有卡槽,所述连接座的内圈内壁上设有用于旋转卡入卡槽内的卡块。所述支撑筒的上端外缘上设有凹槽,连接座的内圈内壁上对应凹槽设有定位架,定位架上设有卡紧槽,支撑筒的凹槽内设有与卡紧槽相适配的定位块。所述风机外缘上的风机外缘凸起为环形板,风机固定压圈通过卡接或紧固件固定在支撑筒上端口内缘处。所述风机外缘凸起的边缘处设有向上的卡板,支撑筒的内壁上在支撑圈的上方设有用于对卡板定位的卡筋。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该风扇结构设计合理,风机竖直设置,风机产生的气流直接输送至竖直设置的出风筒中,通过出风筒上的出风口吹出,以及风扇内部结构简单,相对传统结构可提高出风效果;并且通过底座上的过滤芯对进入风扇气流进行净化,改善空气质量。附图说明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风扇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筒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专利技术底座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底座去掉套筒及过滤芯圈示意图。图5为图4结构顶部放大示意图一。图6为图4结构顶部放大示意图二。图7为本专利技术风机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支撑筒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结构顶部放大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风扇去除套筒及过滤芯圈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筒去除封盖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筒结构示意图二。图13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筒内部示意图。图14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筒底端与连接座示意图。图15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座内部示意图一。图16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座与导风筒结构示意图一。图17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座与导风筒结构示意图二。图18为本专利技术导风筒结构示意图。图19为本专利技术出风筒与导风筒示意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座内部示意图二。图21为本专利技术风扇局部截面示意图。图中:1.出风筒、101.出风口、102.开口、103.封盖、104.固定支架、105.内凸起、2.底座、201.基盘、202.支撑筒、2021.进气口、2022.卡槽、2023.定位块、2024.支撑圈、2025.卡筋、3.连接座、301.连接圈、3011.卡块、3012.定位架、302.定位槽、4.套筒、5.过滤芯圈、6.风机、601.风机外缘凸起、6011.卡板、7.风机固定压圈、701.压圈固定部、702.压板、8.导风筒、801.法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至图21所示,该空气净化风扇,包括底座2和出风筒1,底座2中设有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6,风机6的正下方形成与外部相通的进气腔体,底座2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过滤结构;出风筒1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出风筒具有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入出风筒内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筒内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101,进口位于出风筒的下端,出风口101位于出风筒的侧面;出风筒位于底座的正上方,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之间可拆卸相连。风机6和出风筒1均竖直设置,出风筒位于风机的正上方,风机的进口朝下,风机的出口朝上,出风筒的下端与风机的上端出口之间形成竖直气流通道。风机产生的气流直接输送至竖直设置的出风筒中,形成竖直的气流,通过出风筒上的出风口吹出,相对传统环形出风圈结构可提高出风效果。出风筒1的下端为锥筒结构,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卡接结构相连;出风筒1的顶部为开口102,开口102处设有封盖103对出风筒顶部密封,便于加工制作;出风筒的上部截面为椭圆形,出风口对应椭圆长轴一端部设置,可提高出风效果。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n底座,底座中设有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风机的正下方形成与外部相通的进气腔体,底座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过滤结构;/n出风筒,出风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出风筒具有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入出风筒内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筒内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进口位于出风筒的下端,出风口位于出风筒的侧面;/n出风筒位于底座的正上方,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之间可拆卸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
底座,底座中设有用于产生空气流的风机,风机的正下方形成与外部相通的进气腔体,底座上设有可拆卸更换的过滤结构;
出风筒,出风筒为中空的柱状结构,出风筒具有用于将风机产生的气流引入出风筒内腔体中的进口和用于将出风筒内腔体中的气流吹出的出风口,进口位于出风筒的下端,出风口位于出风筒的侧面;
出风筒位于底座的正上方,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之间可拆卸相连。
2.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和出风筒均竖直设置,风机的进口朝下,风机的出口朝上,出风筒的下端与风机的上端出口之间形成竖直气流通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筒的下端为锥筒结构,出风筒下端与底座上端之间通过旋转卡接结构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基盘和设在基盘上的支撑结构,风机通过支撑结构固定,过滤结构设在基盘上,风机和支撑结构均位于过滤结构内,出风筒设在支撑结构上端。
5.如权利要求4所述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筒的下端内设有竖直的导风筒,所述导风筒的下端与风机的上端出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优美莱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