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安装垛、碎石墙和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墙,所述碎石墙的上端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垛,所述碎石墙的左侧设置有土壤墙,所述土壤墙的上端设置有顶座,所述土壤墙的右上端设置有护坡,所述安装垛的右侧设置有通水管,所述碎石墙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碎石墙外侧的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防护网的外侧的安装板上开设有插孔,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水位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位杆、通水管、安装板和防护网,解决了生态护岸结构中结构粗糙,生态护岸的稳固性不足以及功能性不足的问题。
An ecological revetment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本技术涉及河道护岸
,具体为一种生态护岸结构。
技术介绍
生态护岸是指确定加固处理岸坡方案时不仅考虑工程的安全、经济和有效性和人的需要,同时还要考虑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注意保存和增加生物的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复杂性,积极为水生动物、两栖动物和昆虫等提供栖息空间。但是现有的技术存在以下的不足:1、现有的生态护岸结构中,其结构粗糙,生态护岸的稳固性不足;2、现有的生态护岸结构中,其功能性不足,影响生态护岸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解决了生态护岸结构中结构粗糙,生态护岸的稳固性不足以及功能性不足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安装垛、碎石墙和基座,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墙,所述碎石墙的上端设置有垫板,所述垫板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垛,所述碎石墙的左侧设置有土壤墙,所述土壤墙的上端设置有顶座,所述土壤墙的右上端设置有护坡,所述安装垛的右侧设置有通水管,所述碎石墙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碎石墙外侧的安装板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防护网的外侧的安装板上开设有插孔。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水位杆,所述水位杆通过安装座安装在基座上,所述水位杆设置在碎石墙的右方。优选的,所述顶座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顶座上端的安装座的上端设置有护栏,所述护栏通过安装座安装在顶座上。优选的,所述护坡的上端设置有扶栏,所述扶栏的下端穿过护坡,且扶栏的下端安装在土壤墙内。优选的,所述碎石墙外侧的安装板相对应防护网外侧的安装板上的插孔的位置均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设置有插杆,所述安装板的下端均安装在基座内。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土壤墙的侧面,所述土壤墙的前侧均设置有安装板,所述防护网的两端通过安装板上的插杆安装在土壤墙上。(三)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安装板和防护网,通过将安装板安装在基座上,再将碎石填充在安装板与土壤墙之间,使得碎石在安装板内堆砌成碎石墙,再将防护网将碎石墙外侧的安装板围绕,再将安装板安装在防护网的外侧,通过插杆插在安装板上的插孔内,使得防护网被限制在安装板与安装板之间,再通过安装板将防护网的两端安装在土壤墙的侧面,使得碎石墙的稳定时提高,同时使得碎石墙的外观更加的简洁,解决了生态护岸结构中结构粗糙,生态护岸的稳固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具备便于安装的好处。(2)本技术通过设置水位杆和通水管,当观察人员需要观察水位时,通过扶栏在护坡上移动,移动到安装垛上对水位杆进行观察,当水位到达水位杆的一定高度时,如果需要放水,将通水管打开,通过通水管进行放水工作,同时通过通水管能够起到抽水的工作,通过顶座的上端的护栏,能够防止路人的滑倒,通过垫板能够起到平整的固定安装垛的作用,解决了生态护岸结构中功能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具备结构简单,便于观察的好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图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碎石墙的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图1中安装板的结构图。图中附图标记为:1、顶座;2、护栏;3、扶栏;4、护坡;5、安装垛;6、水位杆;7、通水管;8、垫板;9、碎石墙;10、安装座;11、基座;12、安装板;13、插杆;14、防护网;15、土壤墙;16、插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安装垛5、碎石墙9和基座11,基座11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墙9,碎石墙9的上端设置有垫板8,垫板8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垛5,碎石墙9的左侧设置有土壤墙15,土壤墙15的上端设置有顶座1,土壤墙15的右上端设置有护坡4,安装垛5的右侧设置有通水管7,碎石墙9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12,碎石墙9外侧的安装板12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14,防护网14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12,防护网14的外侧的安装板12上开设有插孔16,基座1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10,安装座10的上端设置有水位杆6,水位杆6通过安装座10安装在基座11上,水位杆6设置在碎石墙9的右方,顶座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10,顶座1上端的安装座10的上端设置有护栏2,护栏2通过安装座10安装在顶座1上,护坡4的上端设置有扶栏3,当观察人员需要观察水位时,通过扶栏3在护坡4上移动,移动到安装垛5上对水位杆6进行观察,当水位到达水位杆6的一定高度时,如果需要放水,将通水管7打开,通过通水管7进行放水工作,同时通过通水管7能够起到抽水的工作,通过顶座1的上端的护栏2,能够防止路人的滑倒,通过垫板8能够起到平整的固定安装垛5的作用,解决了生态护岸结构中功能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具备结构简单,便于观察的好处,扶栏3的下端穿过护坡4,且扶栏3的下端安装在土壤墙15内,碎石墙9外侧的安装板12相对应防护网14外侧的安装板12上的插孔16的位置均开设有插孔16,插孔16内设置有插杆13,安装板12的下端均安装在基座11内,防护网14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土壤墙15的侧面,土壤墙15的前侧均设置有安装板12,通过将安装板12安装在基座11上,再将碎石填充在安装板12与土壤墙15之间,使得碎石在安装板12内堆砌成碎石墙9,再将防护网14将碎石墙9外侧的安装板12围绕,再将安装板12安装在防护网14的外侧,通过插杆13插在安装板12上的插孔16内,使得防护网14被限制在安装板12与安装板12之间,再通过安装板12将防护网14的两端安装在土壤墙15的侧面,使得碎石墙9的稳定时提高,同时使得碎石墙9的外观更加的简洁,解决了生态护岸结构中结构粗糙,生态护岸的稳固性不足的问题,同时具备便于安装的好处,防护网14的两端通过安装板12上的插杆13安装在土壤墙15上。工作原理:本技术在使用时,过将安装板12安装在基座11上,再将碎石填充在安装板12与土壤墙15之间,使得碎石在安装板12内堆砌成碎石墙9,再将防护网14将碎石墙9外侧的安装板12围绕,再将安装板12安装在防护网14的外侧,通过插杆13插在安装板12上的插孔16内,使得防护网14被限制在安装板12与安装板12之间,再通过安装板12将防护网14的两端安装在土壤墙15的侧面,使得碎石墙9的稳定时提高,同时使得碎石墙9的外观更加的简洁,当观察人员需要观察水位时,通过扶栏3在护坡4上移动,移动到安装垛5上对水位杆6进行观察,当水位到达水位杆6的一定高度时,如果需要放水,将通水管7打开,通过通水管7进行放水工作,同时通过通水管7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安装垛(5)、碎石墙(9)和基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墙(9),所述碎石墙(9)的上端设置有垫板(8),所述垫板(8)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垛(5),所述碎石墙(9)的左侧设置有土壤墙(15),所述土壤墙(15)的上端设置有顶座(1),所述土壤墙(15)的右上端设置有护坡(4),所述安装垛(5)的右侧设置有通水管(7),所述碎石墙(9)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碎石墙(9)外侧的安装板(12)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14),所述防护网(14)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防护网(14)的外侧的安装板(12)上开设有插孔(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包括安装垛(5)、碎石墙(9)和基座(1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设置有碎石墙(9),所述碎石墙(9)的上端设置有垫板(8),所述垫板(8)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垛(5),所述碎石墙(9)的左侧设置有土壤墙(15),所述土壤墙(15)的上端设置有顶座(1),所述土壤墙(15)的右上端设置有护坡(4),所述安装垛(5)的右侧设置有通水管(7),所述碎石墙(9)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碎石墙(9)外侧的安装板(12)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网(14),所述防护网(14)的外侧设置有安装板(12),所述防护网(14)的外侧的安装板(12)上开设有插孔(1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岸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1)的上端设置有安装座(10),所述安装座(10)的上端设置有水位杆(6),所述水位杆(6)通过安装座(10)安装在基座(11)上,所述水位杆(6)设置在碎石墙(9)的右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灿,王勤香,
申请(专利权)人:朱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