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埋件、混凝土预制构件、干挂系统和预埋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埋件包括形成有中空部的主体部。该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用于与混凝土接触,并且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加强部。在混凝土安装过程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预埋件能够满足切割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挂接安装的尺寸需求、灵活性需求,极大地便利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人员的安装工作。
Embedded parts, concrete prefabricated components, dry hanging system and embedded method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埋件、混凝土预制构件、干挂系统和预埋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埋件、带有该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干挂系统以及该预埋件的预埋方法,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使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装配和安装更加容易的预埋件、带有该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干挂系统以及该预埋件的预埋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混凝土加工、预埋、安装技术中,通常采用普通钢筋一端预埋到未干的混凝土中,另一端焊接到副钢架上的结构,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装配。采用各种各样的紧固件或连接件(也称为预埋件)来对建筑物的各个部分进行固定、装配、挂装。然而,在预埋过程中,具体地,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预埋方法对预埋件进行预埋情况下,不同的预埋人员进行预埋时,预埋深度和预埋位置无法控制,无形中增加了不期望的差异,造成整个混凝土建筑物的质量不稳定。例如,有的预埋工人将预埋件放置的深,有的预埋工人将预埋件放置的浅,不同的操作导致预埋件的预埋深浅不一。此外,在对混凝土建筑物(例如,两块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安装时,现有技术中的紧固件或连接件中的固定部分会发生不期望的滑动或扭转,导致安装结果不尽人意,甚至出现安全问题。此外,由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一端预埋一端焊接的这种结构的构件,因此在焊接过程中,高温传递到混凝土预制构件上,容易导致混凝土预制构件开裂。此外,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安装的情况下,没有适当的对两个预制构件进行挂装的方式。例如,在需要很长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情况下,如果混凝土预制构件过长则不利于运输并且也不利于安装人员的安装,此时则需要适当的挂接预埋件以便于挂接。此外,即使预先埋入挂接件,如果挂接件的埋入位置不合理,也难以进行安装和切割,因此给安装人员带来不便。例如,在安装混凝土预制构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对混凝土预制构件进行切割,以切割成需要的尺寸来使用。因此,切割后的混凝土预制构件如何更好地进行挂接、连接,也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此外,不同的安装人员,在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个构件对各种混凝土建筑构件进行安装时,得到的装配结果差异很大,难以得到安装统一且安全的安装结果,并且无法解决高温传递到混凝土构件所带来的安全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的解决方案,即提供一种预埋件、混凝土预制构件、干挂系统和预埋方法,该预埋件在混凝土安装过程中能够满足切割后混凝土预制构件的挂接安装的尺寸需求、灵活性需求,极大地便利了混凝土预制构件安装人员的安装工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埋件,所述预埋件包括:形成有中空部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用于与混凝土接触,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加强部。所述加强部是冲点或冲孔。所述冲孔是椭圆形的冲孔。所述椭圆形的冲孔均一地排列或按照长轴和短轴交替的方式排列。所述主体部的形状为扁管形或带翼板形。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混凝土结构层;以及上述预埋件,其按预定排布方式布置在混凝土结构层中。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还包括加强纤维。加强纤维以网住预埋件的方式位于混凝土结构层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干挂系统,所述干挂系统包括混凝土预制构件和与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挂接的挂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预埋件的预埋方法,所述预埋件包括:形成有中空部的主体部,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用于与混凝土接触,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加强部。其中,所述预埋方法包括:布置预埋件,在模具中按照预定方式来布置所述预埋件;以及喷射混凝土结构层,将混凝土喷射在布置有预埋件的模具中,以形成混凝土结构层。所述预埋方法还包括,在布置预埋件之前,喷射混凝土面层。所述混凝土面层的厚度为5-15mm。所述预埋方法还包括,在喷射混凝土结构层之前,铺设加强纤维。所述加强纤维的尺寸为边长为100-200mm的正方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或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实施例)。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视图和俯视图,其中该预埋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对称,俯视图和仰视图对称。图3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带有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4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带有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与挂件T连接的干挂系统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5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带有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与挂件T连接的干挂系统的示意性正视图。图6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混凝土预制构件的预埋件的预埋方法。图7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8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视图和俯视图,其中该预埋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对称。图9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带有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与挂件T连接的干挂系统的示意性主视图。图10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带有预埋件的混凝土预制构件与挂件T连接的干挂系统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1’预埋件10,10’主体部H,H’中空部P,P’加强部2,2’混凝土预制构件B混凝土结构层T挂件3,3’干挂系统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应当理解,下述实施例并不意图限制本专利技术,并且,关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问题的手段,并不一定需要根据下述实施例描述的各方面的全部组合。为简化起见,对相同的结构部分或者步骤,使用了相同的标记或标号,并且省略其说明。[第一实施例][预埋件]图1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的示意性侧面剖视图。图2是例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预埋件的结构的示意性左视图和俯视图,其中该预埋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对称,俯视图和仰视图对称。如图1至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预埋件1可以包括形成有中空部H的主体部10。主体部10的形状可以为扁管状或其他类似于扁管状的管状,主体部10的外表面用于与混凝土接触。为了增加接触面积,提高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可以在扁管状的主体部10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形成加强部P。在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扁管状的主体部10的全部外表面上形成加强部P,如图2中的(a)和(b)所示。然而本专利技术不限于此,例如可以在扁管状的主体部10的上下表面或侧表面上形成加强部P。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加强部P是冲点。冲点均匀地布置在主体部10的外表面上。冲点是冲压形成的点,以增加接触面积。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该预埋件1可以用塑料材料制成,优选地,还可以采用高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预埋件(1,1’),所述预埋件包括:/n形成有中空部(H,H’)的主体部(10,10’),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用于与混凝土接触,/n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加强部(P,P’)。/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埋件(1,1’),所述预埋件包括:
形成有中空部(H,H’)的主体部(10,10’),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用于与混凝土接触,
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外表面的至少一部分形成有加强部(P,P’)。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件,其中,
所述加强部是冲点或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埋件,其中,所述主体部的形状为扁管形或带翼板形。
4.一种混凝土预制构件(2,2’),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包括:
混凝土结构层(B);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预埋件(1,1’),其按预定排布方式布置在混凝土结构层(B)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所述混凝土预制构件还包括:
加强纤维,其以网住预埋件的方式位于混凝土结构层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铁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飞翔建筑艺术雕刻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