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臂式独立悬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288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其包括副车架,分设于副车架两侧的两个纵臂总成,所述纵臂总成具有纵臂主体,于纵臂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轮毂支架单元和车身连接单元,以及于轮毂支架单元和车身连接单元之间、固连在纵臂主体的一侧的弹簧支座;还包括装设在副车架上且两端分别球铰连接有稳定杆连接杆的稳定杆,以及对应于两侧的纵臂总成分别设有一个的上控制臂下控制臂和减振器与螺旋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纵臂式独立悬架通过于纵臂总成中的轮毂支架单元上集成各安装部,以及设置弹簧支座,可为螺旋簧、减振器、稳定杆连接杆及轮毂轴承等构件提供安装位,以此可使得悬架整体结构简单,并有利于悬架重量及成本的降低。

Trailing arm independent suspens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纵臂式独立悬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悬架
,特别涉及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车辆操控稳定性、行驶舒适性与驾驶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满足此方面的要求,多连杆独立悬架逐渐在汽车底盘上得到了应用。目前,现有的独立式悬架结构较常用的由E型独立悬架和纵臂式独立悬架,其中,E型多连杆独立悬架主要由四个导向杆及转向节、副车架、稳定杆和稳定杆连接杆构成,其结构形式复杂,布置空间大,在成本及重量上增加明显。纵臂式独立悬架一般主要由纵臂、副车架、上下控制臂及稳定杆和稳定杆连接杆构成,此种悬架形式可降低部分重量,但却增加了轴承安装支座、减振器支架以及衬套连接板和稳定杆连接杆支架,其不仅会增加工艺实现难度,且对成本及轻量化上不利。此外,现有纵臂式独立悬架纵臂与车身之间多为采用单螺栓连接,车辆在诸如凹坑等特殊工况下的可靠性较低,同时其稳定杆杠杆比不足,影响车辆侧倾刚度,且副车架与车身间的各连接点因布置的较近,也使得副车架与车身连接处易受力集中,进而影响整车的操控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以期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至少一点不足。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其包括:副车架,于所述副车架上设有构成所述副车架于车身上安装的安装部;纵臂总成,分设于所述副车架两侧的两个,所述纵臂总成包括纵臂主体,以及于各所述纵臂主体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轮毂支架单元和车身连接单元,还包括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和所述车身连接单元之间、固连在所述纵臂主体的一侧的弹簧支座,且,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上至少构造有上控制臂安装部、下控制臂安装部、减振器安装部、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以及轮毂轴承安装部和制动钳安装部;所述车身连接单元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与车身间的连接,且所述车身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于所述车身上连接位置的调整;还包括:上控制臂,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上控制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及相应侧的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连接;下控制臂,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下控制臂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及相应侧的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连接,并于所述下控制臂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之间设有四轮参数调节机构;稳定杆,装设在所述副车架上,并于所述稳定杆的两端分别球铰连接有稳定杆连接杆,且两端的稳定杆连接杆分别与相应侧的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连接;减振器与螺旋簧,均为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分别设有一个,且两所述减振器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减振器安装部连接,两所述螺旋簧分别装设于相应侧的所述弹簧支座上。进一步的,所述轮毂支架单元包括相固连的第一轮毂支架和第二轮毂支架,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一侧的制动钳连接板,所述纵臂主体与所述第二轮毂支架相固连;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分设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及所述第二轮毂支架上,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所述减振器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上,所述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设于所述第二轮毂支架上,所述轮毂轴承安装部与制动钳安装部设于所述制动钳连接板上。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上形成有翻边结构,所述减振器安装部位于所述翻边结构处;且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以及所述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和所述减振器安装部均被构造为安装孔结构。进一步的,所述上控制臂与所述下控制臂均冲压成型,且所述上控制臂和所述下控制臂均通过弹性柱销分别与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及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连接,所述上控制臂和所述下控制臂均通过衬套与所述副车架连接。进一步的,对应于设有所述减振器安装部的所述翻边结构,于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一轮毂支架的本体之间设有加强支架。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上,对应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的位置设有四轮参数调整限位块。进一步的,所述轮毂轴承安装部为通透的形成于所述制动钳连接板上的轮毂轴承安装孔,并环所述轮毂轴承安装孔的边沿设置有若干连接孔;且所述制动钳连接板具有延伸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外部的凸出部,所述制动钳安装部为构造于所述凸出部上的制动钳安装孔。进一步的,于所述弹簧支座上形成有外凸的翻孔,所述螺旋簧与所述弹簧支座相接的一端套设在所述翻孔外。进一步的,所述车身连接单元包括:衬套托架,通过所述衬套与纵臂主体连接,并于所述衬套托架上形成有若干长条状的透孔,且各所述透孔间平行设置;前束角调整组件,于其一所述透孔处设置,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因自身的旋紧,可构成所述衬套托架与所述车身间的固连,且于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及各紧固组件旋松时,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承接外部扭矩,而可构成所述衬套托架于所述车身上连接位置的调整;紧固组件,于其它各所述透孔处分别设置,且各所述紧固组件被配置为于自身旋紧时,可构成所述衬套托架与所述车身间的固连。进一步的,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包括:配合件,固连于所述衬套托架上,且位于所述前束角调整组件所处的所述透孔位置,于所述配合件上形成有同为长条状的配合孔,所述配合孔与所处位置的所述透孔对正布置,并于所述配合件上构造有卡槽,所述配合孔位于所述卡槽内;连接件,穿设所述配合孔及与该配合孔对正的所述透孔设置,且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车身间相固连;调节件,套设于所述连接件上,且所述调节件具有嵌设于所述卡槽中的呈圆形的基体,以及固连于所述基体上、并相对于所述基体偏心布置的柱体,所述基体的侧壁可构成与所述卡槽内壁的抵接,并于所述柱体上形成有承载所述外部扭矩的承载面;固定件,相对于与所述车身固连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且所述固定件可于所述连接件上旋紧,以抵紧所述调节件而构成所述衬套托架与所述车身间的固连。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的纵臂式独立悬架,通过于纵臂总成中的轮毂支架单元上集成各安装部,以及设置弹簧支座,可为螺旋簧、减振器、稳定杆连接杆及轮毂轴承等构件提供安装位,进而能够省去轴承安装支座、减振器支架与稳定杆连接杆支架,以此可使得悬架整体结构简单,并有利于悬架重量及成本的降低。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独立悬架,轮毂支架单元由两个轮毂支架与制动钳连接板构成,结构简单,利于成型,且可保证单元的结构强度。而设置加强支架可保证减振器安装的可靠性,设置四轮参数调整限位块,能够利于外倾角的调整,通过设置排水槽以及排水孔,则有助于增强抗腐蚀性能,提升悬架寿命。另外,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前束角调整组件的设置,在需要进行前束角调整时,通过旋松该前束角调整组件以及紧固组件,便可通过对前束角调整组件施加扭矩,实现对前束角的调节,且由于为通过施加外部扭矩以进行调节,亦能够确保前束角调节的准确性。而控制臂采用冲压成型可利于其制造,且通过弹性柱销进行连接可具有缓冲减振性,并能够进行一定的轴偏移补偿,通过衬套连接则能够起到良好的隔振降噪作用,以提升整车的NVH性能。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n副车架(100),于所述副车架(100)上设有构成所述副车架(100)于车身(c)上安装的安装部;/n纵臂总成(200),分设于所述副车架(100)两侧的两个,所述纵臂总成(200)包括纵臂主体(1),以及于各所述纵臂主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轮毂支架单元(2)和车身连接单元,还包括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和所述车身连接单元之间、固连在所述纵臂主体(1)的一侧的弹簧支座(3),且,/n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上至少构造有上控制臂安装部(204)、下控制臂安装部(208)、减振器安装部(206)、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以及轮毂轴承安装部(z)和制动钳安装部(2051);所述车身连接单元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1)与车身(c)间的连接,且所述车身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1)于所述车身(c)上连接位置的调整;/n还包括:/n上控制臂(300),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100)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上控制臂(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100)及相应侧的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204)连接;/n下控制臂(400),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100)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下控制臂(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100)及相应侧的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连接,并于所述下控制臂(400)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之间设有四轮参数调节机构;/n稳定杆(700),装设在所述副车架(100)上,并于所述稳定杆(700)的两端分别球铰连接有稳定杆连接杆(701),且两端的稳定杆连接杆(701)分别与相应侧的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连接;/n减振器(600)与螺旋簧(500),均为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100)分别设有一个,且两所述减振器(600)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减振器安装部(206)连接,两所述螺旋簧(500)分别装设于相应侧的所述弹簧支座(3)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纵臂式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副车架(100),于所述副车架(100)上设有构成所述副车架(100)于车身(c)上安装的安装部;
纵臂总成(200),分设于所述副车架(100)两侧的两个,所述纵臂总成(200)包括纵臂主体(1),以及于各所述纵臂主体(1)的两端分别连接的轮毂支架单元(2)和车身连接单元,还包括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和所述车身连接单元之间、固连在所述纵臂主体(1)的一侧的弹簧支座(3),且,
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上至少构造有上控制臂安装部(204)、下控制臂安装部(208)、减振器安装部(206)、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以及轮毂轴承安装部(z)和制动钳安装部(2051);所述车身连接单元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1)与车身(c)间的连接,且所述车身连接单元被配置为可构成所述纵臂主体(1)于所述车身(c)上连接位置的调整;
还包括:
上控制臂(300),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100)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上控制臂(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100)及相应侧的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204)连接;
下控制臂(400),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100)分别设有一个,且各侧的所述下控制臂(4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副车架(100)及相应侧的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连接,并于所述下控制臂(400)与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之间设有四轮参数调节机构;
稳定杆(700),装设在所述副车架(100)上,并于所述稳定杆(700)的两端分别球铰连接有稳定杆连接杆(701),且两端的稳定杆连接杆(701)分别与相应侧的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连接;
减振器(600)与螺旋簧(500),均为对应于两侧的所述纵臂总成(100)分别设有一个,且两所述减振器(600)分别与相应侧的所述减振器安装部(206)连接,两所述螺旋簧(500)分别装设于相应侧的所述弹簧支座(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纵臂式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支架单元(2)包括相固连的第一轮毂支架(201)和第二轮毂支架(202),以及固连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201)一侧的制动钳连接板(205),所述纵臂主体(1)与所述第二轮毂支架(202)相固连;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204)分设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201)及所述第二轮毂支架(202)上,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所述减振器安装部(206)设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201)上,所述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设于所述第二轮毂支架(202)上,所述轮毂轴承安装部(z)与制动钳安装部(2051)设于所述制动钳连接板(20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纵臂式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一轮毂支架(201)上形成有翻边结构,所述减振器安装部(206)位于所述翻边结构处;且所述上控制臂安装部(204)、所述下控制臂安装部(208)以及所述稳定杆连接杆安装部(203)和所述减振器安装部(206)均被构造为安装孔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纵臂式独立悬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控制臂(300)与所述下控制臂(400)均冲压成型,且所述上控制臂(300)和所述下控制臂(400)均通过弹性柱销(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世东王宁武刘跃鹏孙玉王彬彬张海龙刘立明祝朋飞陈喜亮白耀明黄学海
申请(专利权)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