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39186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提供了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包括:二次回抬固定底座,设置在二次回抬固定底座上的驱动气缸、由驱动气缸驱动的气缸活塞杆;二次限位块,通过连接螺栓、二次限位连接块传动连接在气缸活塞杆上;二次回抬模具,所述二次回抬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模具刀套,设置在模具刀套内的模具导柱、上模下部的上模硬限位、下模上部的下模硬限位;所述上模还具有设置在上模硬限位延长段上的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所述二次限位块的最高面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高0.4mm‑1mm。本案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可以减小产品缩边问题,精确控制模具二次冲切的余量;生产工艺稳定,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设备占用率及人工使用。

A kind of forming punching and cutting integrated secondary lifting mechanism and its applic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属于成型冲切装置领域。
技术介绍
成型冲切是很多产品形成的一个关键是步骤,现有技术中的成型和冲切机构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现在技术的缺点是对成型时收缩较大的材料不能有效的控制收缩;现有成型模只是单纯的成型模,可调范围较差,对其他工艺无法融合;现有工艺直接合模后冲切,材料收缩大,对产品的尺寸公差难以控制,报废率较高;现有工艺生产程序多,产品是分步式成型、冲切,对设备投入、人员投入及模具开发成本都很高;现有工艺单纯靠设备控制二次冲切,无法定量准确的长期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稳定,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包括:二次回抬固定底座,设置在二次回抬固定底座上的驱动气缸、由驱动气缸驱动的气缸活塞杆;二次限位块,通过连接螺栓、二次限位连接块传动连接在气缸活塞杆上;二次回抬模具,所述二次回抬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模具刀套,设置在模具刀套内的模具导柱、上模下部的上模硬限位、下模上部的下模硬限位;所述上模还具有设置在上模硬限位延长段上的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所述二次限位块的最高面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高0.4mm-1mm。优选的是,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中,所述驱动气缸上还设置有气缸接头。优选的是,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中,所述二次回抬固定底座上设有驱动气缸固定支架,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驱动气缸固定支架上。优选的是,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中,还包括二次限位块导向装置,所述二次限位块设置在二次限位块导向装置上。优选的是,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中,还包括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驱动气缸、二次回抬模具。本案还提供了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前进信号给所述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推动所述二次限位块前进,并在所述驱动气缸前进行程结束后自动停止;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第一次合模信号给所述二次回抬模具,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与二次限位块接触,模具处于保压状态;待所述二次回抬模具保压时间结束后,二次回抬模具第一次回抬;收到第一次回抬信号后,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驱动气缸后退信号,驱动气缸收到后退信号后推动二次限位块后退,并在驱动气缸后退行程结束后自动停止,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第二次合模信号给所述二次回抬模具,上模继续下压合模,上模硬限位与下模硬限位接触,上模刀口与下模刀口接触,实现孔位及边界切断。有益效果:本案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通过二次回抬限位结构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成型冲切一体工艺的稳定性,不单单是可以应用于成型工艺上,还能进一步延伸,放在纯冲切等其他工艺上,融合性较强;减小产品缩边问题,产品冲切后尺寸稳定性好,产品尺寸偏差≤3mm;减少生产工序,节省模具开发成本;可以精确控制模具二次冲切的余量;生产工艺稳定,可以实现大批量生产,大大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设备占用率及人工使用。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中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包括:二次回抬固定底座10,设置在二次回抬固定底座10上的驱动气缸20、由驱动气缸20驱动的气缸活塞杆30;二次限位块40,通过连接螺栓41、二次限位连接块42传动连接在气缸活塞杆30上;二次回抬模具50,所述二次回抬模具50包括上模51、下模52、模具导套53,设置在模具导套53内的模具导柱54、上模51下部的上模硬限位55、下模52上部的下模硬限位56;所述上模51还具有设置在上模硬限位55延长段上的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所述二次限位块40的最高面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高0.4mm-1mm。该距离恰好能够有利于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与二次限位块40接触,模具处于保压状态,产品在第一次成型冲切中只是成型、不切断。优选的,二次限位块40的最高面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高0.5mm-0.6mm,最佳实施例是选用0.5mm,由于二次限位块40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高0.5mm,上模硬限位55与下模硬限位56产生0.5mm间距,此时上模51刀口与下模52刀口也会产生0.5mm间距,使得待成型冲切的产品在第一次成型冲切中只是成型、不切断,产品边界收缩可控。本专利技术融合了现有的单纯成型模与冲切模的工艺,提供了目前成型冲切一体模具材料收缩的解决方案,通过二次回抬限位结构的运用,极大的提高了成型冲切一体工艺的稳定性;同时,针对传统单纯成型模及冲切模的融合,大大降低了模具开发成本、设备占用率及人工使用。本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缺陷,在生产灵活性、成本控制、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快速响应方面提供了优秀的解决方案。所述驱动气缸20上还设置有气缸接头21,使气缸动作平稳。所述二次回抬固定底座10上设有驱动气缸固定支架11,所述驱动气缸20设置在驱动气缸固定支架11上,使得气缸更稳固。还包括二次限位块导向装置43,所述二次限位块40设置在二次限位块导向装置43上,用于限制和引导二次限位块40的运动方向。还包括PLC控制装置,所述PLC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驱动气缸20、二次回抬模具50。本案还提供了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S1: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前进信号给所述驱动气缸20,所述驱动气缸20推动所述二次限位块40前进,并在所述驱动气缸20前进行程结束后自动停止;S2: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第一次合模信号给所述二次回抬模具50,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与二次限位块40接触,模具处于保压状态;由于二次限位块40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57高0.5mm,上模硬限位55与下模硬限位56产生0.5mm间距,此时上模51刀口与下模52刀口也会产生0.5mm间距,使得待成型冲切的产品在第一次成型冲切中只是成型、不切断,产品边界收缩可控。S3:待所述二次回抬模具50保压时间结束后,二次回抬模具50第一次回抬;收到第一次回抬信号后,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驱动气缸20后退信号,驱动气缸20收到后退信号后推动二次限位块40后退,并在驱动气缸20后退行程结束后自动停止,利用所述PLC控制装置给出第二次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二次回抬固定底座,设置在二次回抬固定底座上的驱动气缸、由驱动气缸驱动的气缸活塞杆;/n二次限位块,通过连接螺栓、二次限位连接块传动连接在气缸活塞杆上;/n二次回抬模具,所述二次回抬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模具刀套,设置在模具刀套内的模具导柱、上模下部的上模硬限位、下模上部的下模硬限位;/n所述上模还具有设置在上模硬限位延长段上的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所述二次限位块的最高面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高0.4mm-1mm。/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1226 CN 20191136590811.一种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二次回抬固定底座,设置在二次回抬固定底座上的驱动气缸、由驱动气缸驱动的气缸活塞杆;
二次限位块,通过连接螺栓、二次限位连接块传动连接在气缸活塞杆上;
二次回抬模具,所述二次回抬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模具刀套,设置在模具刀套内的模具导柱、上模下部的上模硬限位、下模上部的下模硬限位;
所述上模还具有设置在上模硬限位延长段上的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所述二次限位块的最高面比上模二次限位接触面高0.4mm-1mm。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气缸上还设置有气缸接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回抬固定底座上设有驱动气缸固定支架,所述驱动气缸设置在驱动气缸固定支架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冲切一体二次回抬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野包月青
申请(专利权)人:佩尔哲汽车内饰系统太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