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135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环,所述辊筒远离第一加强环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环,所述第一加强环上通过开设圆孔固定设置有辊轴,所述第二加强环上通过设置圆孔与辊轴连接,所述辊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柱,所述辊轴在辊筒内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安装在加强柱上,所述电热丝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加强环上和第二加强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能够在印刷的过程中快速的将油墨烘干,避免出现反粘的现象,同时装置防止因承受静向扭曲力而弯曲,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

A water-based ink gravure roll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
本技术涉及印刷设备
,具体为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
技术介绍
水性油墨水性油墨简称为水墨,柔性版水性墨也称液体油墨,它主要由水溶性树脂、有机颜料、溶剂及相关助剂经复合研磨加工而成,水性油墨特别适用于烟、酒、食品、饮料、药品、儿童玩具等卫生条件要求严格的包装印刷产品。传统装置有如下不足:1、在印版辊印刷的过程中,印刷的水性油墨难以快速的风干,容易出现反粘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后续的处理,同时降低了印刷品的质量;2、印版辊上的辊轴比辊筒细,在工作时需要承受一定静向扭曲力,辊轴与辊筒的连接处容易弯曲变形,严重的影响力印版辊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在印版辊印刷的过程中,印刷的水性油墨难以快速的风干,容易出现反粘的现象,严重的影响了后续的处理,同时降低了印刷品质量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包括辊筒,所述辊筒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环,所述辊筒远离第一加强环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环,所述第一加强环上通过开设圆孔固定设置有辊轴,所述第二加强环上通过设置圆孔与辊轴连接,所述辊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柱,所述辊轴在辊筒内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热丝,所述电热丝安装在加强柱上,所述电热丝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加强环上和第二加强环上,所述导热管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若干根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所述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的另一端均与辊筒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辊筒上下端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热腔。优选的,所述辊筒上下端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的相匹配的凹槽。优选的,所述第一加强环和第二加强环与辊筒相邻一侧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垫片。优选的,所述辊轴的内部设置有导线腔,所述电热丝的两端均通过设置导线穿过导线腔与外部的电源输出装置连接。优选的,所述导热管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锡纸层。优选的,所述第一导热柱的数量和第二导热柱的数量均至少有五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通过在辊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热丝,导热管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若干根第一导热柱和第二导热柱,通过电热丝产生热量和第一导热柱与第二导热柱的传导,可以快速有效的在印刷的过程中将水性油墨烘干,防止出现反粘的现象,同时方便后续的处理,提高水性油墨处的印刷质量;2、本技术通过在辊筒的两端分别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环和第二加强环,辊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柱,通过第一加强环、第二加强环和加强柱的作用,可以有效的减少辊轴所承受的静向扭曲力和加强辊轴的整体强度,防止装置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变形扭曲,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整体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辊轴纵向截面图。图中:1、辊筒;2、第一加强环;3、第二加强环;4、辊轴;5、加强柱;6、电热丝;7、导热管;8、第一导热柱;9、第二导热柱;10、导热腔;11、凹槽;12、橡胶垫片;13、导线腔;14、锡纸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包括辊筒1,所述辊筒1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环2,所述辊筒1远离第一加强环2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环3,所述第一加强环2上通过开设圆孔固定设置有辊轴4,所述第二加强环3上通过设置圆孔与辊轴4连接,所述辊轴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柱5,所述辊轴4在辊筒1内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热丝6,所述电热丝6安装在加强柱5上,所述电热丝6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管7,所述导热管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加强环2上和第二加强环3上,所述导热管7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若干根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所述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的另一端均与辊筒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辊筒1上下端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热腔10。所述辊筒1上下端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个与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的相匹配的凹槽11,有利于更好的传递热量和增加第一导热柱8与第二导热柱9的稳定性;所述第一加强环2和第二加强环3与辊筒1相邻一侧的侧面上均设置有橡胶垫片12,有利于增加第一加强环2和第二加强环3的稳定性;所述辊轴4的内部设置有导线腔13,所述电热丝6的两端均通过设置导线穿过导线腔13与外部的电源输出装置连接,有利于保证电热丝6的正常工作;所述导热管7的内侧壁上设置有锡纸层14,有利于热量的均匀传导;所述第一导热柱8的数量和第二导热柱9的数量均至少有五组,有利于热量更高效的传导。工作原理:在使用装置时,将电热丝6两端的导线与外部的电源装置连接,在印刷的过程中,启动电热丝6,电热丝6发热,热量传递到导热管7上,然后再通过导热管7传递到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上,再从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上传递到辊筒1上,在印刷的同时,将水性油墨烘干,同时通过第一加强环2和第二加强环3的作用,增加辊轴4的受力面积,通过加强柱5增加辊轴4整体的强度,本装置可以快速有效的在印刷的过程中将水性油墨烘干,防止出现反粘的现象,同时方便后续的处理,提高水性油墨处的印刷质量,可以有效的减少辊轴4所承受的静向扭曲力和加强辊轴4的整体强度,防止装置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变形扭曲,增加装置的使用寿命。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包括辊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1)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环(2),所述辊筒(1)远离第一加强环(2)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环(3),所述第一加强环(2)上通过开设圆孔固定设置有辊轴(4),所述第二加强环(3)上通过设置圆孔与辊轴(4)连接,所述辊轴(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柱(5),所述辊轴(4)在辊筒(1)内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热丝(6),所述电热丝(6)安装在加强柱(5)上,所述电热丝(6)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管(7),所述导热管(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加强环(2)上和第二加强环(3)上,所述导热管(7)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若干根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所述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的另一端均与辊筒(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辊筒(1)上下端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热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性油墨凹印版辊,包括辊筒(1),其特征在于:所述辊筒(1)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一加强环(2),所述辊筒(1)远离第一加强环(2)的一端通过开设开口固定设置有第二加强环(3),所述第一加强环(2)上通过开设圆孔固定设置有辊轴(4),所述第二加强环(3)上通过设置圆孔与辊轴(4)连接,所述辊轴(4)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若干根加强柱(5),所述辊轴(4)在辊筒(1)内部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电热丝(6),所述电热丝(6)安装在加强柱(5)上,所述电热丝(6)的外侧设置有导热管(7),所述导热管(7)的两端分别固定设置在第一加强环(2)上和第二加强环(3)上,所述导热管(7)的上下端分别安装有若干根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所述第一导热柱(8)和第二导热柱(9)的另一端均与辊筒(1)的内侧壁连接,所述辊筒(1)上下端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导热腔(10)。


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洪涛
申请(专利权)人:高邦科技天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