凹印版辊及其套雕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4082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11 09: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凹印版辊及其套雕工艺,包括圆柱状的版辊基体,在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镀有一层铜层,铜层上雕刻有网穴,所述网穴由若干排雕刻槽组合而成,所述雕刻槽从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依次轴向排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后,使得图文边缘网穴较之前密集充实,第三槽口常规网穴群与第二槽口网穴相交叠加,造成网穴扩大,在刮刀经过时,先将此处网穴填充油墨,进而正常向下刮油墨。即先将添加的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填充油墨,再将常规网穴群填充油墨,刮刀从第一槽口前方开始与版辊接触,使得刮刀与版辊初接触位置提前,并携带油墨填充、刮平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常规网穴群,确保版辊边界处网穴内油墨充足,保证印品质量。

Gravure plate roller and its engraving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凹印版辊及其套雕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印刷机版辊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凹印版辊及其套雕工艺。
技术介绍
在凹版印刷领域,通常使用凹印版辊进行印刷。在凹印版辊上,需要雕刻网穴,用来储存油墨。相邻网穴之间,形成网穴墙。刮刀从网穴上方经过,刮掉网穴墙表面的多余油墨,使得网穴内油墨充盈,在刮刀与版辊初接触部位,即版辊边界处,油墨不足,直接用刮刀刮掉油墨,刮刀向下运行过程中,容易带走网穴内的部分油墨,造成网穴内油墨不足,影响印刷质量。专利文献CN202608281U,公开了一种超精细凹印版辊,包括版辊体,版辊体包括圆柱状的版辊基体,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镀有一层铜层,铜层上雕刻有网穴,网穴由多个雕刻槽组合而成;并且同一网穴的多个雕刻槽沿版辊体的轴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雕刻槽的侧面相连通。网穴由三个、五个或九个雕刻槽组合而成。这种凹印版辊中,将网穴内雕刻槽数量增加,使得网穴具有较大的容积,所印刷的图案含墨量高,有利于在印刷中形成高精细的图文。但是在刮刀与版辊初接触部位,刮刀进行刮墨作业后,仍然会带走网穴内油墨,存在油墨不足现象。专利文献CN109030494A,公开了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激光雕刻凹印印版滚筒网穴质量检测方法,通过图像采集、图像数字处理、网穴变形检测、网穴质量判别,以提高检测效率和检测精度,及时发现制版过程中的问题,有效提升凹版的合格率,帮助改进工艺流程。这种检测方法仅针对常规激光雕刻后的网穴质量进行检测,对于网穴承载油墨效果未作检测,对刮刀刮墨作业后,网穴内油墨容量也未做检测。专利文献CN208304160U,公开了一种高效率的凹印版辊雕刻装置,打开光纤激光器26调节旋钮,对凹印版辊18进行加工雕刻,最后雕刻完成后,打开冷凝器开关31对凹印版辊18进行及时冷却,通过设置有至少两个光纤激光器26,可同时对不同的版面区域进行雕刻,相比于现有技术,雕刻版辊所需的时间大大减少,从而大大提高了制版效率,通过设置有传送装置36、驱动电机和转轴14等结构,使得凹印版辊18可进行翻滚雕刻,且光纤激光器26可移动进行雕刻,使得整个雕刻区域更全面。同样的,这种装置雕刻出来的网穴,在刮刀与版辊初接触部位,刮刀进行刮墨作业后,仍然会带走网穴内油墨,存在油墨不足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凹印版辊及其套雕工艺。本专利技术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凹印版辊,包括圆柱状的版辊基体,在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镀有一层铜层,铜层上雕刻有网穴,所述网穴由若干排雕刻槽组合而成,所述雕刻槽从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依次轴向排列。优选的,雕刻槽包括槽口面积依次增加的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密集程度依次减小,深度不变。优选的,所述第三槽口纵向联通,横向交错排列并间隔出网穴墙;在靠近版辊基体一端的网穴墙前方,间隔出空隙,在空隙内均匀排列有第二槽口,相邻第二槽口之间排列有第一槽口。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包括排列在第二槽口前后两侧的两排槽口,两排槽口相互连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联通,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均与所述第三槽口联通。优选的,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均为地面朝上,顶点向下的锥形结构。雕刻上述凹印版辊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生产标准尺寸的基辊,将基辊置于清洗设备中进行清洁处理;(2)根据印刷机所用版辊的图纸,对基辊进行切割、焊接法兰、车倒角、研磨版辊表面加工处理;(3)用3%的稀硫酸冲洗版辊的版面,以去除其氧化层;(4)用金属净洗剂洗版辊,以去除其表面油污;(5)釆用硫酸盐镀铜法,再经过车磨联合机切削或研磨机研磨抛光机抛光工序处理;(6)对步骤(2)中版辊的图纸扫描,结合凹印印刷的特点使用专业处理软件对图像、文字、渐变色进行制作处理;(7)雕刻网穴:雕刻刀移至版辊基体圆柱表面,a、单位宽度内,雕刻刀进刀、暂停、退刀,雕刻出20个第一槽口为第一排;15个第一槽口为第三排;b、雕刻刀左移,雕刻出10个第二槽口为第二排;c、雕刻刀右移,雕刻出20个第三槽口为第四排;……雕刻刀左移至版辊基体左端面停止;(8)采用电镀法,对版辊表面镀铬处理,并经过清洗、脱脂、镀铬和抛光工序处理。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添加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后,使得图文边缘网穴较之前密集充实,第三槽口常规网穴群与第二槽口网穴相交叠加,造成网穴扩大,在刮刀经过时,先将此处网穴填充油墨,进而正常向下刮油墨。即先将添加的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填充油墨,再将常规网穴群填充油墨,刮刀从第一槽口前方开始与网穴接触,使得刮刀与网穴初接触位置提前,并携带油墨填充、刮平第一槽口、第二槽口和常规网穴群,确保版辊边界处网穴内油墨充足,保证印品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版辊上墨印刷原理示意图;图2为版辊圆筒状结构示意图;图3为版辊展开示意图;图4为刮刀放在网穴前示意图;图5为网穴改进前雕刻机抓拍图;图6为图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网穴改进后雕刻机抓拍图;图8为图7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7的局部放大图。图中标记为:01、墨槽;02、下版辊;03、压印胶辊;04、刮刀;05、承印物;1、版辊基体;2、雕刻槽;21、第一槽口;22、第二槽口;23、第三槽口;3、网穴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在凹版印刷机上,下版辊02浸入盛有油墨的墨槽01内,下版辊02转动时,带动油墨顺时针转动并附着在下版辊02上,刮刀04位于下版辊02的一侧、墨槽01的上方,刮掉下版辊02上多余的油墨,即将油墨填充在下版辊02的网穴内;下版辊02与压印胶辊03配合工作,完成对承印物05的印刷。如图2、图3、图4所示:在刮刀与网点初接触部位,即图文网点边界处,由于网穴边缘不齐,网点不密集,直接用刮刀刮掉油墨,刮刀向下运行过程中,容易带走网穴内的部分油墨,造成网穴内油墨不足,影响印刷质量。出现这种情况,正是由于存在如图5、图6所示的网穴所致,从网穴布局可以看出,网穴群的左侧边界处,出现较多空白,这些空白处不能承载油墨,刮刀在版辊旋转过程中,刮掉后方油墨,刮刀与网穴接触时,空白版辊处携带的油墨量非常少,对网穴填充效果不佳。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凹印版辊,包括圆柱状的版辊基体1,在版辊基体1的圆柱面上镀有一层铜层,铜层上雕刻有网穴,网穴由若干排雕刻槽2组合而成,雕刻槽2从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依次轴向排列;雕刻槽2包括槽口面积依次增加的第一槽口21,第二槽口22,第三槽口23;第一槽口21、第二槽口22、第三槽口23密集程度依次减小,深度不变;如图7、图8、图9所示,第三槽口23纵向联通,横向交错排列并间隔出网穴墙3;在靠近版辊基体1一端的网穴墙3前方,间隔出空隙,在空隙内均匀排列有第二槽口22,相邻第二槽口22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凹印版辊,包括圆柱状的版辊基体,在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镀有一层铜层,铜层上雕刻有网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穴由若干排雕刻槽组合而成,所述雕刻槽从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依次轴向排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凹印版辊,包括圆柱状的版辊基体,在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镀有一层铜层,铜层上雕刻有网穴,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穴由若干排雕刻槽组合而成,所述雕刻槽从所述版辊基体的圆柱面上依次轴向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印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雕刻槽包括槽口面积依次增加的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凹印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第二槽口、第三槽口网穴密集程度依次减小,深度不变。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凹印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槽口纵向联通,横向交错排列并间隔出网穴墙;在靠近版辊基体一端的网穴墙前方,间隔出空隙,在空隙内均匀排列有第二槽口,相邻第二槽口之间排列有第一槽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凹印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包括排列在第二槽口前后两侧的两排槽口,两排槽口相互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凹印版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联通,所述第一槽口与第二槽口均与所述第三槽口联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凹印版辊,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鹏黄新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黎马敦包装有限公司青岛运城制版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