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水华专利>正文

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909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2: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连接器自动生产线,涉及连接器生产技术领域,包括旋转运输机构、上料机构、装配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装配机构和下料机构呈圆周分布在旋转运输机构的旁侧,所述旋转运输机构包括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和与固定组件相配合的推拉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组件呈圆周分布在旋转组件的上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套筒上料组件和套筒移动组件,所述套筒上料组件设置在旋转组件的旁侧,所述套筒移动组件设置在套筒上料组件和旋转组件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栅格电连接器的自动组装和焊接生产,无需使用多台设备进行分步加工,减少了人工对产品的移动步骤和定位步骤,有效的提高了栅格电连接器的生产效率。

Connector automatic production line and its production proces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连接器生产
,尤其是涉及一种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介绍
连接器是电子设备中重要的电气连接和信号传递的基础原件,具有接触良好、工作可靠和维护方便等特点。中国专利号为CN202474316U公布了一种套筒式激光焊接连接器端子,主要包括套筒和栅格,套筒和栅格的两端通过激光焊接。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对这种连接器端子进行生产时需要使用单独的栅格扭转和激光焊接设备进行分步加工,同时,通过人工配合将配将在各个设备之间进行运输以及辅助配件定位加工。这个过程中,一方面,无法实现自动化生产,降低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人工操作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连接器自动生产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实现栅格电连接器自动化生产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包括旋转运输机构、上料机构、装配机构和下料机构,所述上料机构、装配机构和下料机构呈圆周分布在旋转运输机构的旁侧,所述旋转运输机构包括旋转组件、固定组件和与固定组件相配合的推拉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组件呈圆周分布在旋转组件的上端,所述上料机构包括套筒上料组件和套筒移动组件,所述套筒上料组件设置在旋转组件的旁侧,所述套筒移动组件设置在套筒上料组件和旋转组件之间。进一步,所述旋转组件包括旋转电机和旋转盘,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旋转盘的中心处与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进一步,每个所述固定组件均包括安装槽、固定孔、固定块、固定杆、固定片和固定弹簧,所述安装槽设置在旋转盘上,所述固定孔的一端与安装槽连通,所述固定块设置在安装槽内且固定块与安装槽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插接在固定孔内且固定杆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和固定片连接,所述固定弹簧套设在固定杆上,所述固定块的下端设有托片,固定块的一侧设有卡槽。进一步,所述卡槽和安装槽的一端均设有弹性片。进一步,所述推拉组件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推拉组件均包括推拉气、延伸杆和推拉杆,所述推拉气缸呈水平设置且推拉气缸的输出端朝向旋转盘设置,所述延伸杆的一端与推拉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的上端与延伸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进一步,所述套筒上料组件包括套筒振动上料盘、套筒料道、套筒固定架、套筒上料电机和套筒上料块,所述套筒振动上料盘设置在旋转组件的旁侧,所述套筒料道的一端与套筒振动上料盘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架设置在套筒料道的另一端旁侧,所述套筒上料块转动安装在套筒固定架上且套筒上料块的侧壁与套筒料道的端部贴合,所述套筒上料块上设置有若干个成圆周分布的套筒上料槽,所述套筒上料电机安装在料道固定架的一侧且套筒上料电机的输出端与套筒上料块固定连接。进一步,所述上料槽的槽口呈喇叭状。进一步,所述套筒移动组件包括移动架、移动导杆、移动气缸、升降气缸、移动块和三爪卡盘,所述移动架呈水平设置在上料块和旋转盘之间,所述移动导杆设置在移动架上,移动块与移动导杆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气缸设置在移动架的一端且移动气缸的输出端与移动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安装在移动块的一侧且升降气缸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三爪卡盘安装在升降气缸的输出端上。进一步,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一下料输送带和第二下料输送带,所述第一下料输送带和第二下料输送带间隔设置在旋转组件的旁侧,且第一下料输送带和第二下料输送带的上端均设有呈倾斜设置的下料板,所述第一下料输送带和第二下料输送带的上端均安装有推拉组件。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本专利技术在工作时,通过套筒上料组件完成套筒的排序上料,再通过套筒移动组件将套筒移动道旋转组件上,对应的固定组件将套筒固定,之后,再通过旋转组件工作,将套筒运输到装配机构处,完成套筒和栅格的装配和焊接,最后,通过两个CCD检测装置和下料机构对合格和不合格的产品进行分选下料;本专利技术通过上述步骤实现了栅格电连接器的自动组装和焊接生产,无需使用多台设备进行分步加工,减少了人工对产品的移动步骤和定位步骤,有效的提高了栅格电连接器的生产效率。其二,固定杆的与推拉杆抵触,推拉气缸带动延伸杆移动,延伸杆带动推拉杆移动,推拉杆通过与固定片的配合拉动固定杆,固定杆拉动固定块,套筒的下端进入固定块的前端,推拉气缸伸出,使得固定块在固定弹簧的作用下夹紧套筒;在下料或者使得固定组件松开套筒时,只需推拉气缸带动推拉杆工作即可,固定方式简便,下料速度块,结构简单,能够有效了降低设备成本;其三,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工序间衔接顺畅,自动化程度高,与传统的生产工艺相比,效率提升了8-10倍以上,人员减少了70%以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栅格电连接器自动生产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装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旋转运输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图5为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栅格装配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栅格扭转组件的局部剖视图;图8为下压装置的侧视图;图9为第一激光焊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翻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B处的放大图。附图标记:旋转运输机构1,旋转组件11,旋转电机111,旋转盘112,固定组件12,安装槽121,固定块123,固定杆124,固定片125,固定弹簧126,托片127,推拉组件13,推拉气131,延伸杆132,推拉杆133,上料机构2,套筒上料组件21,套筒振动上料盘211,套筒料道212,套筒固定架213,套筒上料电机214,套筒上料块215,套筒上料槽216,套筒移动组件22,移动架221,移动导杆222,移动气缸223,升降气缸224,移动块225,三爪卡盘226,装配机构3,栅格装配装置31,栅格上料组件311,栅格振动上料盘3111,栅格料道3112,栅格固定架3113,栅格上料电机3114,栅格上料块3115,栅格上料槽3116,栅格移料组件312,移料架3121,移料导杆3122,移料块3123,移料气缸3124,第一气缸3125,第一卡盘3126,栅格扭转组件313,第二气缸3131,扭转电机3132,减速器3133,扭转卡盘3134,扭转座3135,棱槽3136,棱柱3137,固定卡盘3138,扭转弹簧3139,下压装置32,下压座321,下压气缸322,下压块323,第一激光焊接装置33,抬升组件331,抬升架3312,抬升导杆3313,抬升块3314,抬升气缸3315,焊接组件332,激光焊枪3321,焊接架3322,焊接电机3323,焊接盘3324,内齿轮3325,焊接齿轮3326,翻转装置34,夹持组件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运输机构(1)、上料机构(2)、装配机构(3)和下料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2)、装配机构(3)和下料机构(4)呈圆周分布在旋转运输机构(1)的旁侧,所述旋转运输机构(1)包括旋转组件(11)、固定组件(12)和与固定组件(12)相配合的推拉组件(13),所述固定组件(1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组件(12)呈圆周分布在旋转组件(11)的上端,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套筒上料组件(21)和套筒移动组件(22),所述套筒上料组件(21)设置在旋转组件(11)的旁侧,所述套筒移动组件(22)设置在套筒上料组件(21)和旋转组件(1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运输机构(1)、上料机构(2)、装配机构(3)和下料机构(4),所述上料机构(2)、装配机构(3)和下料机构(4)呈圆周分布在旋转运输机构(1)的旁侧,所述旋转运输机构(1)包括旋转组件(11)、固定组件(12)和与固定组件(12)相配合的推拉组件(13),所述固定组件(12)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固定组件(12)呈圆周分布在旋转组件(11)的上端,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套筒上料组件(21)和套筒移动组件(22),所述套筒上料组件(21)设置在旋转组件(11)的旁侧,所述套筒移动组件(22)设置在套筒上料组件(21)和旋转组件(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11)包括旋转电机(111)和旋转盘(112),所述旋转电机(111)的输出端竖直向上设置,所述旋转盘(112)的中心处与旋转电机(1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固定组件(12)均包括安装槽(121)、固定孔、固定块(123)、固定杆(124)、固定片(125)和固定弹簧(126),所述安装槽(121)设置在旋转盘(112)上,所述固定孔的一端与安装槽(121)连通,所述固定块(123)设置在安装槽(121)内且固定块(123)与安装槽(121)滑动配合,所述固定杆(124)插接在固定孔内且固定杆(124)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块(123)和固定片(125)连接,所述固定弹簧(126)套设在固定杆(124)上,所述固定块(123)的下端设有托片(127),固定块(123)的一侧设有卡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和安装槽(121)的一端均设有弹性片(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组件(13)设置有若干个,每个所述推拉组件(13)均包括推拉气、延伸杆(132)和推拉杆(133),所述推拉气缸(131)呈水平设置且推拉气缸(131)的输出端朝向旋转盘(112)设置,所述延伸杆(132)的一端与推拉气缸(13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推拉杆(133)的上端与延伸杆(13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上料组件(21)包括套筒振动上料盘(211)、套筒料道(212)、套筒固定架(213)、套筒上料电机(214)和套筒上料块(215),所述套筒振动上料盘(211)设置在旋转组件(11)的旁侧,所述套筒料道(212)的一端与套筒振动上料盘(211)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架(213)设置在套筒料道(212)的另一端旁侧,所述套筒上料块(215)转动安装在套筒固定架(213)上且套筒上料块(215)的侧壁与套筒料道(212)的端部贴合,所述套筒上料块(215)上设置有若干个成圆周分布的套筒上料槽(216),所述套筒上料电机(214)安装在料道固定架的一侧且套筒上料电机(214)的输出端与套筒上料块(215)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槽的槽口呈喇叭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移动组件(22)包括移动架(221)、移动导杆(222)、移动气缸(223)、升降气缸(224)、移动块(225)和三爪卡盘(226),所述移动架(221)呈水平设置在上料块和旋转盘(112)之间,所述移动导杆(222)设置在移动架(221)上,移动块(225)与移动导杆(222)滑动配合,所述移动气缸(223)设置在移动架(221)的一端且移动气缸(223)的输出端与移动块(225)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224)安装在移动块(225)的一侧且升降气缸(224)的输出端竖直向下设置,所述三爪卡盘(226)安装在升降气缸(224)的输出端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自动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水华
申请(专利权)人:李水华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