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多巴胺-石墨烯复合聚吡咯导电神经支架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组织工程材料
,具体是一种聚多巴胺和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复合聚吡咯导电神经支架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轴突再生的潜能有限,长距离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一直面临着巨大挑战。通过连接神经缺损的两侧断端、延缓残端退变和促进施万细胞髓鞘化,神经导管能够促进轴突再生。然而,由于缺乏取向性和导电性,人工神经导管的临床表现仍不及自体神经移植物。与自体神经移植物相比,人工神经导管内再生的神经纤维少且细,导致其对靶向器官的支配性较弱。现有的研究已证明,电刺激可以通过促进细胞取向和蛋白表达来提高神经损伤的功能性修复。在动物模型的挤压伤、横断伤,尤其是即时神经损伤中,电刺激能够延缓受损神经在早期的退变,这一点近期在临床中也得到了证实。聚吡咯是一种可用于组织工程支架制备的导电生物材料。结合可生物降解聚乳酸的柔韧性和聚吡咯的半导电性,聚吡咯纳米颗粒包覆的聚乳酸薄膜可用于周围神经修复。但包覆在聚乳酸薄膜上的聚吡咯壳层的导电性较弱,并且其体内持续性不佳。而另一种导电材料,石墨烯及其衍生物 ...
【技术保护点】
1.聚多巴胺和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复合聚吡咯导电神经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a)静电纺丝聚乳酸纤维膜:将聚乳酸溶于六氟异丙醇中配制成质量体积分数为5 wt%~15 wt%的纺丝液,在8~15×10
【技术特征摘要】
1.聚多巴胺和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复合聚吡咯导电神经支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静电纺丝聚乳酸纤维膜:将聚乳酸溶于六氟异丙醇中配制成质量体积分数为5wt%~15wt%的纺丝液,在8~15×105V/m的静电场下电纺丝10~100分钟,在镀氧化铟锡聚酯导电膜上制备成纳米纤维膜,最后在真空干燥箱中常温干燥,得到聚乳酸静电纺丝膜A;
b)电化学沉积液的配制:将质量体积分数为0.01~0.15wt%的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在超纯水中进行超声分散,4℃下先后加入5~15mM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和40~200mM的吡咯,得到电沉积液B;
c)电化学沉积制备石墨烯复合的聚吡咯导电层:将以镀氧化铟锡聚酯导电膜为载体的纤维膜A作为阳极,铂片作为阴极,浸入沉积液B中,两极间施加0.5~5mA/cm的直流电,电沉积10~60min,清洗干燥后得到石墨烯或其衍生物/聚吡咯复合膜C;
d)多巴胺溶液的配制:使用pH值为8~11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缓冲液配制1.0~3.3mg/mL的多巴胺溶液D;
e)聚多巴胺的复合:将复合膜C在溶液D中浸泡1.0~5.0h,随后洗涤干燥后得到最终产物聚多巴胺和石墨烯或其衍生物复合聚吡咯导电神经支架。
2.根据权利要求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