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神经导管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神经导管
,具体涉及一种双层神经导管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神经导管常用于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中,其通常是一种中空的管状结构,可以对受损神经的近端和远端进行桥接,为神经的再生提供适宜的微环境。一个优秀的神经导管需要:1.促进神经的快速再生;2.有效阻挡外部成纤维细胞、炎症细胞等的侵入,维持神经生长的空间;3.充分实现内外物质交换。目前市场上的神经导管通常为单一材料(如聚乙醇酸、胶原等)组成的单一结构导管,其虽然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不错的效果,但都具有致命的缺陷,如降解过快、材料太硬导致并发症较多、材料易碎不易缝合等,难以兼具各项要求。静电纺丝是一种可以将聚合物加工成微/纳米纤维结构的技术,其加工出的材料与天然神经细胞外基质结构接近,且具有多孔性,比表面积大,允许物质的充分交换。此外,静电纺丝还可以构建取向排列的纳米纤维,可以引导神经轴突定向快速生长,施万细胞定向快速迁移,从而实现神经精准快速的修复。但是单一的取向纤维膜(管)横向力学性能较弱,难以维持其空间结构。因此,构建多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1)去细胞基质溶液的制备;/n取一定质量去细胞基质粉末,加入有机溶剂中,制得去细胞基质溶液;/n(2)聚酯溶液的制备;/n取一定质量的可降解聚酯,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1~2天使其充分溶解,制得聚酯溶液;/n(3)同轴静电纺丝加工取向纤维膜;/n将去细胞基质溶液和聚酯溶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加工,制得取向纤维膜;/n(4)取向纤维膜的分离与裁剪;/n将取向纤维膜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24h后分离取向纤维膜,并裁剪为长5~15cm,宽1~5cm的矩形;/n(5)神经导管内层的制备;/n将上述矩形的取向纤维膜覆盖于一根直径0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去细胞基质溶液的制备;
取一定质量去细胞基质粉末,加入有机溶剂中,制得去细胞基质溶液;
(2)聚酯溶液的制备;
取一定质量的可降解聚酯,溶于有机溶剂中,搅拌1~2天使其充分溶解,制得聚酯溶液;
(3)同轴静电纺丝加工取向纤维膜;
将去细胞基质溶液和聚酯溶液进行同轴静电纺丝加工,制得取向纤维膜;
(4)取向纤维膜的分离与裁剪;
将取向纤维膜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24h后分离取向纤维膜,并裁剪为长5~15cm,宽1~5cm的矩形;
(5)神经导管内层的制备;
将上述矩形的取向纤维膜覆盖于一根直径0.5~60mm的金属棒上卷曲成管,制得神经导管内层;
(6)神经导管外层材料溶液的制备;
取一定质量的可降解聚酯,溶于有机溶剂中,制得神经导管外层材料溶液;
(7)双层神经导管的制备;
将神经导管内层包裹在静电纺丝加工装置的接收器上,同时将神经导管外层材料溶液进行静电纺丝加工,制得双层神经导管;
(8)双层神经导管的后处理;
将双层神经导管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干燥24h后脱模,并裁剪为长度5~60mm的双层神经导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取一定质量去细胞基质粉末,加入有机溶剂中,其质量浓度为1%~15%w/v,搅拌4~6天,随后置于温度-10~10℃的球磨机中以25~75Hz功率球磨5~10分钟,共2次;球磨完毕的溶液转移到离心管中,放入超高速离心机置于实验条件为5000~10000rpm的转速离心机中超速离心3~10分钟,吸取上层溶液,制得去细胞基质溶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层神经导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去细胞基质粉末来源包括人、猪、牛哺乳动物的脑、脊髓、神经、皮肤、小肠粘膜小层、脂肪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全大萍,邓荣力,陈诗浩,白莹,周晶,杨习锋,曾晨光,朱庆棠,刘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大学,广州新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