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自动铆合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83805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6 00: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半自动铆合设备,其包括下机台板、进给驱动装置、下模、上模、百叶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百叶导向装置对应所述下模的移动位置设置在上模上,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基座上的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预定将散热片预装在基座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然后再移送到下模上,避免受限于上、下模之间的有限操作空间,给操作带来便利;而且能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导正,确保在进入下模时散热片与基座的相对位置精确性,解决了传统散热片均出现倾斜或移位等现象,确保铆合效果,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省去传统人工对散热片进行调位扶正工序,省时省力,有效提高良品率,操作简单、方便。

Semi automatic rivet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自动铆合设备
本技术涉及铆合
,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铆合设备。
技术介绍
RBC是Rllo-Bond-Card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吹胀板。RBC的一面设有吹胀起的管路,管路内部填充介质,以提升散热性能。在生产时,现有的RBC与散热基板的装配工艺具体为:先在散热基板开有插槽,然后将散热基板平放,接着将RBC的下边缘对准插槽,随后手持榔头敲打RBC的上边缘,使RBC卡入插槽中,靠过盈配合将RBC定位固定在散热基板上。该装配工艺配合不够紧密,连接效果差,易出现RBC从插槽中掉出的现象,而且装配工作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另外在敲打RBC的上边缘过程中,由于没有支撑限位结构去对RBC的两侧面进行支撑限位,容易导致RBC变形而出现不良品,难以保证产品质量。为此,市面上推出一种铆合设备,其工艺是将RBC逐一插在下模上,然后再手工调正各个RBC的位置,接着再盖上散热基板,使RBC上的铆压头对准散热基板的铆合槽,最后将整下模推至上模的下方位置进行合模铆压,其虽然能实现自动铆合的目的,但是在盖上散热基板时,由于人手松开后RBC后易出现倾斜移位现象,这时又要重新对RBC进行调位扶正,而且易于上、下模之间的操作空间有限,难以操作。同时,全靠人个主观判断,费时费力,另外在移动过程中,RBC易因下模的移动过程的震动而晃动或移位,难以确保铆合质量,同样易产生不良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升铆合效率和质量的半自动铆合设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半自动铆合设备,其包括下机台板、进给驱动装置、下模、上模、百叶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机台板的一侧上方位置,所述下模通过滑动组件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进给驱动装置设置在下机台板上,并能驱动下模于滑动组件上相对所述下模作移进或移出动作,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下模上,并能对位于下模上的基座进行定位,所述百叶导向装置对应所述下模的移动位置设置在上模上,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基座上的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进给驱动装置包括进给电机、进给螺杆和螺母座,所述进给螺杆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螺母座设置在下模的底面,且与所述进给螺杆相适配,所述进给电机设置在下机台板上,且该进给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进给螺杆相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滑块和支撑滚轮组件,若干支撑滚轮组件排列在下模的底面两侧位置,两条滑轨并排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滑块对应两条滑轨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模的底面,且与滑轨相适配。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支撑滚轮组件包括氮气弹簧、滚轮座和设置在滚轮座上的滚轮,所述氮气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滚轮座上,上端连接在所述下模上。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百叶导向装置包括若干间隔并排设置的导向组件,相邻两导向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的导正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块和导向块,所述安装块的上部前侧设有上定位口,下部后侧设有下定位口,所述上模板上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口的相适配的定位条,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下定位口上,该导向块的下部向后侧方向凸起形成导头部,该导头部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安装块的后侧部位的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定位装置包括支架、定位气缸和定位块,所述支架对应下模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定位气缸水平设置在支架上,且该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基座,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的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在转移至上模下方位置的过程中,通过百叶导向装置对所有散热片进行梳理导正,确保所有散热片均能与基座进行精确装配,解决了传统散热片均出现倾斜或移位等现象,提升铆合效果,保证产品质量,同时也省去传统人工对散热片进行调位扶正工序,省时省力,有效提高良品率,操作简单、方便,易于实现。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俯视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的侧视结构图。图3是本技术中滑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中百叶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中安装块的俯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中导向块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自动铆合设备,其包括上模4、下模3、百叶导向装置5、下机台板6、进给驱动装置7和定位装置8,所述上模4位于所述下机台板6的一侧上方位置,所述下模3通过滑动组件9设置在下机台板6上,所述进给驱动装置7设置在下机台板6上,并能驱动上模4于滑动组件9上相对所述上模4作移进或移出动作,所述定位装置8设置在下模3上,并能对位于下模3上的基座2进行定位,所述百叶导向装置5对应所述上模4的移动位置设置在下模3上,该百叶导向装置5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基座2上的散热片1相适配的导正槽。所述进给驱动装置7包括进给电机71、进给螺杆72和螺母座73,所述进给螺杆72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下机台板6上,所述螺母座73设置在上模4的底面,且与所述进给螺杆72相适配,所述进给电机71设置在下机台板6上,且该进给电机71的驱动轴与所述进给螺杆72相连接。所述滑动组件9包括滑轨91、滑块92和支撑滚轮组件93,若干支撑滚轮组件93排列在上模4的底面两侧位置,两条滑轨91并排设置在下机台板6上,所述滑块92对应两条滑轨91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上模4的底面,且与滑轨91相适配;所述支撑滚轮组件93包括氮气弹簧、滚轮座和设置在滚轮座上的滚轮,所述氮气弹簧的下端连接在所述滚轮座上,上端连接在所述上模4上。通过氮气弹簧使得滑动组件9具有弹性,具有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硬碰硬而导致损伤模具或产品,有效延长设备寿命和保证产品质量。所述百叶导向装置5包括若干间隔并排设置的导向组件,相邻两导向组件之间形成所述的导正槽,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安装块51和导向块52,所述安装块51的上部前侧设有上定位口511,下部后侧设有下定位口512,所述下模3上设有与所述上定位口511的相适配的定位条53,所述导向块52设置在所述下定位口512上,该导向块52的下部向后侧方向凸起形成导头部521,该导头部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所述安装块51的后侧部位的横截面外形轮廓呈三角状,更利于让散热片1插入导正槽。所述定位装置8包括支架、定位气缸和定位块,所述支架对应上模4的一侧位置垂直设置在下机台板6上,所述定位气缸水平设置在支架上,且该定位气缸的活塞杆朝向所述基座,所述定位块固定在所述定位气缸的活塞杆上。加设有定位装置8,定位气缸驱动定位块伸出后能顶压在基座2上,能对位于下模3上的基座2进行快速定位,避免移位,提升工作精度。工作时,本技术半自动铆合设备的工作流程如下:(1)将散热片1预装在基座2的铆合槽上形成RBC模组;(2)将RB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半自动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机台板、进给驱动装置、下模、上模、百叶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机台板的一侧上方位置,所述下模通过滑动组件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进给驱动装置设置在下机台板上,并能驱动下模于滑动组件上相对所述下模作移进或移出动作,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下模上,并能对位于下模上的基座进行定位,所述百叶导向装置对应所述下模的移动位置设置在上模上,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基座上的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半自动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机台板、进给驱动装置、下模、上模、百叶导向装置和定位装置,所述上模位于所述下机台板的一侧上方位置,所述下模通过滑动组件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进给驱动装置设置在下机台板上,并能驱动下模于滑动组件上相对所述下模作移进或移出动作,所述定位装置设置在下模上,并能对位于下模上的基座进行定位,所述百叶导向装置对应所述下模的移动位置设置在上模上,该百叶导向装置上具有若干与所述基座上的散热片相适配的导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给驱动装置包括进给电机、进给螺杆和螺母座,所述进给螺杆通过轴承座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螺母座设置在下模的底面,且与所述进给螺杆相适配,所述进给电机设置在下机台板上,且该进给电机的驱动轴与所述进给螺杆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自动铆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滑轨、滑块和支撑滚轮组件,若干支撑滚轮组件排列在下模的底面两侧位置,两条滑轨并排设置在下机台板上,所述滑块对应两条滑轨的位置设置在所述下模的底面,且与滑轨相适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合茂肖林平陈智斌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毅帆五金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