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谭妍妍专利>正文

一种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8315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纺织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其节省人力,提高检测效率,提高实用性;包括筛选仓、异性纤维仓、两组图像采集窗口、支架、光源、计算机、可见光摄像机、多光谱图像仪、X射线探测仪、集成采集装置和支撑框架,筛选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筛选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筛选仓的腔室相通,筛选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与筛选仓的腔室相通,异性纤维仓的左端与筛选仓的右端连接,异性纤维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异性纤维仓腔室的左端顶部设置有连通筛选仓腔室与异性纤维仓腔室的通孔,异性纤维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与异性纤维仓的腔室相通。

A detection device for cotton heterosexual fib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
本技术涉及纺织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是一种用于检测棉花异性纤维的辅助装置,其在纺织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包括筛选仓、异性纤维仓、两组图像采集窗口、支架、光源、计算机、可见光摄像机、多光谱图像仪、X射线探测仪和集成采集装置,筛选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筛选仓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进料口与筛选仓的腔室相通,筛选仓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第一出料口与筛选仓的腔室相通,异性纤维仓的左端与筛选仓的右端连接,异性纤维仓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异性纤维仓腔室的左端顶部设置有连通筛选仓腔室与异性纤维仓腔室的通孔,异性纤维仓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与异性纤维仓的腔室相通,筛选仓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由图像采集窗口,支架的右端与筛选仓的左端固定连接,光源固定安装在支架的顶端,光源位于左侧图像采集窗口的左侧中部,计算机与外界电连接,可见光摄像机、多光谱图像仪和X射线探测仪均与计算机双向电连接,可见光摄像机、多光谱图像仪和X射线探测仪的检测光线均集中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包括筛选仓(1)、异性纤维仓(4)、两组图像采集窗口(6)、支架(7)、光源(8)、计算机(9)、可见光摄像机(10)、多光谱图像仪(11)、X射线探测仪(12)、集成采集装置(13)和支撑框架(14),筛选仓(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筛选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进料口(2)与筛选仓(1)的腔室相通,筛选仓(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3),第一出料口(3)与筛选仓(1)的腔室相通,异性纤维仓(4)的左端与筛选仓(1)的右端连接,异性纤维仓(4)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异性纤维仓(4)腔室的左端顶部设置有连通筛选仓(1)腔室与异性纤维仓(4)腔室的通孔,异性纤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棉花异性纤维检测装置,包括筛选仓(1)、异性纤维仓(4)、两组图像采集窗口(6)、支架(7)、光源(8)、计算机(9)、可见光摄像机(10)、多光谱图像仪(11)、X射线探测仪(12)、集成采集装置(13)和支撑框架(14),筛选仓(1)的内部设置有腔室,筛选仓(1)的顶端设置有进料口(2),进料口(2)与筛选仓(1)的腔室相通,筛选仓(1)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出料口(3),第一出料口(3)与筛选仓(1)的腔室相通,异性纤维仓(4)的左端与筛选仓(1)的右端连接,异性纤维仓(4)的内部设置有腔室,异性纤维仓(4)腔室的左端顶部设置有连通筛选仓(1)腔室与异性纤维仓(4)腔室的通孔,异性纤维仓(4)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出料口(5),第二出料口(5)与异性纤维仓(4)的腔室相通,筛选仓(1)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由图像采集窗口(6),支架(7)的右端与筛选仓(1)的左端固定连接,光源(8)固定安装在支架(7)的顶端,光源(8)位于左侧图像采集窗口(6)的左侧中部,计算机(9)与外界电连接,可见光摄像机(10)、多光谱图像仪(11)和X射线探测仪(12)均与计算机(9)双向电连接,可见光摄像机(10)、多光谱图像仪(11)和X射线探测仪(12)的检测光线均集中于集成采集装置(13),并由集成采集装置(13)透过右侧图像采集窗口(6)射入至筛选仓(1)的腔室内,筛选仓(1)腔室的左端设置有支撑框架(14),支撑框架(14)与计算机(9)双向电连接,支撑框架(14)的输出端与异性纤维仓(4)开口对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框架(14)、头辊(15)、尾辊(16)、输送带(17)、第一电机(18)、减速箱(19)、导流装置(20)和震荡装置(21),支撑框架(14)的左端和右端均设置有相对应的两组轴承,头辊(15)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4)右端两组轴承的轴承内圈上,尾辊(16)的前端和后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4)左端两组轴承的轴承内圈上,输送带(17)绕搭套设并张紧在头辊(15)与尾辊(16)的圆周外壁上,第一电机(18)和减速箱(19)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框架(14)的前端,第一电机(18)的输出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妍妍冯静安刘洪轩普建华
申请(专利权)人:谭妍妍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