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8314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5 23: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在检测输送线上连续地设置有两台识别检测装置,在检测输送线上位于两台识别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翻转装置,中继台设置于检测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一侧贴近检测输送线,出料输送线和不良品输送线分别设置于中继台相对的两侧,其中,中继台上设置有多个传动滚轮,且传动滚轮的转动方向与出料输送线的传动方向相同,推板设置于中继台的侧面且推送方向朝向不良品输送线,推板后端设置有电磁控制器,电磁控制器与检测控制器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钢制端板进行流水线式的自动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能够将其中的不良品予以归集,提高了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

Automatic inspection and return system for end plate production l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
本技术涉及钢棒生产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国内机械自动化的革命的推进,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用端板的加工精度及成品率要求不断提高,在对端板加工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检测,检测端板上的开孔情况,比如螺纹成形情况、参数精准度、孔间间距、内外圆径长等等,目前这样的检测设备是存在的,但如何在检测时,实现产线的自动化进行,并完成不良品的归类集装,是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其能够对钢制端板进行流水线式的自动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能够将其中的不良品予以归集,提高了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包括检测输送线、出料输送线、不良品输送线、中继台和推板,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连续地设置有两台识别检测装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位于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翻转装置,所述中继台设置于所述检测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一侧贴近所述检测输送线,所述出料输送线和不良品输送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中继台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中继台上设置有多个传动滚轮,且所述传动滚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出料输送线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中继台的侧面且推送方向朝向所述不良品输送线,所述推板后端设置有电磁控制器,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检测控制器相连。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申请人还有进一步的优化实施方案。进一步地,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接入所述检测控制器,所述检测控制器根据反馈的所述输出信号向所述电磁控制器发出驱动控制信号。进一步地,所述中继台的下方设置有抬升气缸,所述抬升气缸竖直设置,所述抬升气缸的动力轴与多根水平支撑杆相连,所述多根水平支撑杆交错于所述多个传动滚轮间的间隙设置,在所述抬升气缸的举升作用下,所述多根水平支撑杆可从传动滚轮的下方抬升至所述传动滚轮的上方,所述抬升气缸的驱动控制器同样与所述检测控制器相连。更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翻转装置包括翻转板和翻转气缸,所述翻转板为长条形,所述翻转板中设置有限位腔体,所述限位腔体为单侧开口,且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检测输送料的来料方向,所述翻转板的侧面与所述翻转气缸的动力轴相连,所述翻转气缸水平设置,用于带动所述翻转板绕水平方向转动,翻转端板。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本技术的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其通过多条输送线的交叉设置,使得能够对钢制端板从检测、识别再到最终的良品、不良品分类归集的整体过程进行控制,实现了对钢制端板进行流水线式的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效率以及检测准确性。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的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检测输送线,2、出料输送线,3、不良品输送线,4、中继台,41、传动滚轮,5、推板,6、识别检测装置,7、水平翻转装置,71、翻转板,72、翻转气缸,73、竖直支架,81、水平支撑杆,82、抬升气缸。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技术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检测输送线1、出料输送线2、不良品输送线3、中继台4和推板5,在所述检测输送线1上连续地设置有两台识别检测装置6,在所述检测输送线1上位于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6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翻转装置7,所述中继台4设置于所述检测输送线1的出料端且一侧贴近所述检测输送线1,所述出料输送线2和不良品输送线3分别设置于所述中继台4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中继台4上设置有多个传动滚轮41,且所述传动滚轮41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出料输送线2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推板5设置于所述中继台4的侧面且推送方向朝向所述不良品输送线3,所述推板5后端设置有电磁控制器(属于常规电气控制电路,图中未示出),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检测控制器相连。所述中继台4的下方设置有抬升气缸82,所述抬升气缸82竖直设置,所述抬升气缸82的动力轴与多根水平支撑杆81相连,所述多根水平支撑杆81交错于所述多个传动滚轮41间的间隙设置,在所述抬升气缸82的举升作用下,所述多根水平支撑杆81可从传动滚轮41的下方抬升至所述传动滚轮41的上方,所述抬升气缸82的驱动控制器同样与检测控制器相连。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6的输出信号接入所述检测控制器,所述检测控制器根据反馈的所述输出信号向所述电磁控制器和抬升气缸82的驱动控制器发出驱动控制信号。在检测不良品后,不良品到达中继台4后,检测控制器发出驱动控制信号,首先使得抬升气缸82动作,将端板抬升至高于中继台4上的传动滚轮41,然后推板5再动作将不良的端板推到不良品输送线3的一侧,不良品输送线3将该端板送出处理。而正常情况下,所述多个传动滚轮41的作用下,会将不良品直接送至出料输送线2上去,将良好的端板送出。为了能够实现端板的翻转,对端板的两面都能够进行检测,设置水平翻转装置7,将端板能够翻转180度,对端板的正反两面都能够进行检测。具体说来,所述水平翻转装置7包括翻转板71和翻转气缸72,翻转板71可转动地固定在两竖直立架73之间,所述两竖直立架73相对固定在检测输送线1的两侧,所述翻转板71为长条形,所述翻转板71中设置有限位腔体,所述限位腔体为单侧开口,且开口方向朝向所述检测输送料的来料方向,所述翻转板71的侧面与所述翻转气缸72的动力轴相连,所述翻转气缸72水平设置,用于带动所述翻转板71绕水平方向转动,翻转端板。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输送线、出料输送线、不良品输送线、中继台和推板,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连续地设置有两台识别检测装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位于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翻转装置,所述中继台设置于所述检测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一侧贴近所述检测输送线,所述出料输送线和不良品输送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中继台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中继台上设置有多个传动滚轮,且所述传动滚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出料输送线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中继台的侧面且推送方向朝向所述不良品输送线,所述推板后端设置有电磁控制器,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检测控制器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输送线、出料输送线、不良品输送线、中继台和推板,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连续地设置有两台识别检测装置,在所述检测输送线上位于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设置有水平翻转装置,所述中继台设置于所述检测输送线的出料端且一侧贴近所述检测输送线,所述出料输送线和不良品输送线分别设置于所述中继台相对的两侧,其中,所述中继台上设置有多个传动滚轮,且所述传动滚轮的转动方向与所述出料输送线的传动方向相同,所述推板设置于所述中继台的侧面且推送方向朝向所述不良品输送线,所述推板后端设置有电磁控制器,所述电磁控制器与检测控制器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板生产线用自动检测归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台识别检测装置的输出信号接入所述检测控制器,所述检测控制器根据反馈的所述输出信号向所述电磁控制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力王昌华徐胜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市龙腾滚动体制造有限公司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