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清平专利>正文

蒸汽热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928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蒸汽加热的热水装置,其蒸汽进入管和凝水排出管均固焊在封头上,散热管为M形,散热管与进气管之间及与凝水排出管之间分别联接蒸汽集散管及凝水集散管。本装置不仅热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可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蒸汽加热的热水装置。目前,蒸汽热水装置已有卧式和立式的定型产品,其结构多用U形管束安装在圆筒罐体内,蒸汽通过U形管束对罐体内的冷水进行加热。这种结构的加热装置存在的主要缺点是①热效率低。蒸汽通过U形管时,由于沿程短,蒸汽没有充分进行热交换便从凝水管排出。②结构较复杂。由于加热盘管束由U形管组成,U形管两端固定在管板的蜂窝式孔洞内,管板通常要装2-3排U形管才能满足加热的要求。因而在管板上要布置几十个孔位安装U形管,其加工和焊接十分烦锁和复杂。③密封性能较差。由于管板尺寸大,要在封头或筒体上固定和焊接,不但密封较差,而且罐体强度也受影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蒸汽热水装置的缺点,提供一种热效率高,且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密封性好的蒸汽热水装置。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蒸汽热水装置由罐体、蒸汽进入管、散热管和凝水排出管组成。蒸汽进入管和凝水排出管固焊在罐体一端封头上。散热管为M形,蒸汽进入管与散热管进口端之间联接蒸汽集散管,通过蒸汽集散管将蒸汽分配到每支散热管。散热管出口端与凝水排出管之间联接凝水集散管,通过凝水集散管将凝水集中排至凝水排出管。当蒸汽由蒸汽进入管进入罐体后,即进入蒸汽集散管,蒸汽集散器管与M形散热管相连通,因而蒸汽随即进入M形散热管,与罐体内的冷水进行热交换,使罐内的冷水升温。当蒸汽由M形散热管上部流至下部尾端时,蒸汽冷凝变成冷凝水,通过凝水排出管排出罐体外。由于本技术的散热管采用了M形结构,较传统的U形结构散热管,沿程增加一倍以上,蒸汽在管内可进行充分的热交换,从而提高了热效率。而且,在散热面积和管经相同时,本技术使用的散热管根数要少得多,从而减少了加工和焊接的工作量。同时,取消了原有的管板部件,简化了结构,使制造成本也相应降低。此外,由于蒸汽进入管和凝水排出管直接固焊在封头上,因而封头无需开大尺寸封口,增加了强度和可靠性,使密封性能得到保证。本装置可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右视图;图3为图1的A向视图。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照图1、图2、图3,本蒸汽热水装置的蒸汽进入管11和凝水排出管12固焊在罐体3一端封头上。凝水排出管装在蒸汽进入管11的下方,两管之间用支撑管1加固。在蒸汽进入管11的上方开有电感温度计接口2和压力表接口4。在罐体3另一端封头上设有检查孔15。在罐体3的顶部有出水管接口5和安全阀接口6,罐体3的底部有进水管接口13和排污管接口14。罐体3支承在底座16上。蒸汽进入管11通过蒸汽集散管10与各支散热管9的进口连接。凝水排出管12通过凝水集散管17与各支散热管9的出口连接。散热管9为M形,用U形管卡8固定在角钢7上。角钢7的两端固焊在罐体内。蒸汽进入管11、蒸汽集散管10和M形散热管9的流通总截面积依次增大。因而,当等量蒸汽导入后,其沿程流速依次递减,从而可更有效地达到热交换的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蒸汽热水装置,由罐体、蒸汽进入管、散热管和凝水排出管组成,其特征在于蒸汽进入管(11)和凝水排出管(12)固焊在罐体(3)一端封头上,散热管(9)为M形,蒸汽进入管(11)与散热管(9)进口端之间联接蒸汽集散管(10),散热管出口端与凝水排出管之间联接凝水集散管(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蒸汽热水装置,其特征是蒸汽进入管(1)、蒸汽集散管(10)、M形散热管(9)的流通总截面积依次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蒸汽热水装置,其特征是罐体3上的检查孔15安装在罐体3另一端的封头上。专利摘要一种用蒸汽加热的热水装置,其蒸汽进入管和凝水排出管均固焊在封头上,散热管为M形,散热管与进气管之间及与凝水排出管之间分别联接蒸汽集散管及凝水集散管。本装置不仅热效率高,而且结构简单、密封性好、易于加工、制造成本低,可广泛用于宾馆、饭店、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内的热水供应系统。文档编号F24H1/12GK2191381SQ9420545公开日1995年3月8日 申请日期199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1994年3月28日专利技术者黄清平 申请人:黄清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蒸汽热水装置,由罐体、蒸汽进入管、散热管和凝水排出管组成,其特征在于:蒸汽进入管(11)和凝水排出管(12)固焊在罐体(3)一端封头上,散热管(9)为M形,蒸汽进入管(11)与散热管(9)进口端之间联接蒸汽集散管(10),散热管出口端与凝水排出管之间联接凝水集散管(1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黄清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