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
本技术涉及预制叠合板施工
,特别涉及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
技术介绍
矩形排水管道又称排水箱涵,常用于大流量的排水管道工程,由顶板、侧墙及底板等部分组成。一般采用整体现浇或预制装配施工工艺。常用的预制叠合板装配工法在侧墙和底板的连接处,叠合墙板需外伸钢筋插入底板内,定位斜撑安装在底板钢筋上,叠合墙板安装完毕后浇筑底板砼至施工缝处(一般为底板面以上300mm)。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情况下,节点处配筋量较大,底板钢筋为人工绑扎,施工现场钢筋间距精度控制不及工厂预制,导致叠合墙板钢筋与底板钢筋碰撞,需人工调整,费时费力。而定位斜撑安装在底板钢筋上,安装叠合墙板及浇筑砼时稳固性不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预制叠合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实现的目的是通过预先埋设在底板内的插筋及后浇自密实砼与叠合墙板,形成整体连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消除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上的预制叠合墙板。其中,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上对应设置所述预制叠合墙板的位置设有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 ...
【技术保护点】
1.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的预制叠合墙板(3);其特征在于:/n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对应设置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的位置设有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2);/n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6);每一所述插筋(6)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n若干所述预留插筋(6)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凸榫(2)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n所述凸榫(2)的宽度小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凸榫(2)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均采用自密实砼(4)填充。/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的预制叠合墙板(3);其特征在于:
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对应设置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的位置设有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2);
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6);每一所述插筋(6)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
若干所述预留插筋(6)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凸榫(2)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
所述凸榫(2)的宽度小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凸榫(2)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昊,王志进,汪坤,吕瑞卿,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