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83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和预制叠合墙板;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上对应设置预制叠合墙板的位置设有沿预制叠合墙板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沿预制叠合墙板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每一插筋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若干预留插筋分别对称的设置于凸榫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凸榫的宽度小于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凸榫与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均采用自密实砼填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先埋设在底板内的插筋及后浇自密实砼与叠合墙板,形成整体连接。

Construction joint structure of prefabricated laminated rectangular drainage pipe bottom pl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
本技术涉及预制叠合板施工
,特别涉及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
技术介绍
矩形排水管道又称排水箱涵,常用于大流量的排水管道工程,由顶板、侧墙及底板等部分组成。一般采用整体现浇或预制装配施工工艺。常用的预制叠合板装配工法在侧墙和底板的连接处,叠合墙板需外伸钢筋插入底板内,定位斜撑安装在底板钢筋上,叠合墙板安装完毕后浇筑底板砼至施工缝处(一般为底板面以上300mm)。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情况下,节点处配筋量较大,底板钢筋为人工绑扎,施工现场钢筋间距精度控制不及工厂预制,导致叠合墙板钢筋与底板钢筋碰撞,需人工调整,费时费力。而定位斜撑安装在底板钢筋上,安装叠合墙板及浇筑砼时稳固性不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有的预制叠合板与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之间的连接结构进行改进,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消除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实现的目的是通过预先埋设在底板内的插筋及后浇自密实砼与叠合墙板,形成整体连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高施工效率,消除安全隐患。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了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上的预制叠合墙板。其中,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上对应设置所述预制叠合墙板的位置设有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每一所述插筋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若干所述预留插筋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凸榫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所述凸榫的宽度小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凸榫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均采用自密实砼填充。优选的,所述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内设有止水钢板;所述止水钢板预埋于所述凸榫的上面,一半埋入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内,另一半位于所述自密实砼内。优选的,所述止水钢板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凸榫被所述自密实砼填埋的高度不少于300毫米;每一所述预留插筋距离所述预制叠合墙板两面面板的距离不少于70毫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预先埋设在底板内的插筋及后浇自密实砼与叠合墙板,形成整体连接。2、本技术中凸榫的存在加强了墙板根部的抗剪性能,并和止水钢板共同提高了该节点的抗渗防水性能,防止如图1中墙板左侧向墙板右侧的渗水。3、本技术中预制叠合墙板无需外伸钢筋,直接吊装至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上,施工快捷、方便。4、本技术采用先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后安装预制叠合墙板时,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提供平整、稳定的工作面,使吊装作业安全性大大提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作进一步说明,以充分地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附图说明图1示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所示,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以及垂直设置于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的预制叠合墙板3。其中,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对应设置预制叠合墙板3的位置设有沿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2;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沿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6;每一插筋6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若干预留插筋6分别对称的设置于凸榫2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凸榫2的宽度小于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凸榫2与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均采用自密实砼4填充。在某些实施例中,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内设有止水钢板5;止水钢板5预埋于凸榫2的上面,一半埋入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内,另一半位于自密实砼4内。在某些实施例中,止水钢板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在某些实施例中,凸榫2被自密实砼4填埋的高度不少于300毫米;每一预留插筋6距离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的距离不少于70毫米。在实际应用中,本技术的应用的具体步骤如下:首先,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前,先将预留插筋6及预埋止水钢板5安装到位。其次,浇筑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并形成凸榫2,高出底板面300mm。再次,吊装预制叠合墙板3就位。最后,向预制叠合墙板3内的空腔浇筑后浇自密实砼4。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的预制叠合墙板(3);其特征在于:/n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对应设置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的位置设有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2);/n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6);每一所述插筋(6)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n若干所述预留插筋(6)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凸榫(2)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n所述凸榫(2)的宽度小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凸榫(2)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空腔均采用自密实砼(4)填充。/n

【技术特征摘要】
1.预制叠合板矩形排水管道底板施工缝构造,包括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以及垂直设置于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的预制叠合墙板(3);其特征在于:
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上对应设置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的位置设有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凸榫(2);
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沿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底部的长度方向设有若干预留插筋(6);每一所述插筋(6)均竖直设置,且上端向上伸出所述现浇钢筋混凝土底板(1)
若干所述预留插筋(6)分别对称的设置于所述凸榫(2)上面靠近两侧的位置;
所述凸榫(2)的宽度小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距,所述凸榫(2)与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面面板之间的间隙,以及所述预制叠合墙板(3)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昊王志进汪坤吕瑞卿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市政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