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828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包括槽体、止水胶层、塑料薄膜层、密封胶层、堵漏宝层和注浆结构;槽体沿变形缝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墙体的背水面,向墙体内部凹陷,且槽体与变形缝连通;在槽体内,由迎水面至背水面依次设有止水胶层、塑料薄膜层、密封胶层和堵漏宝层,且止水胶层由槽体的底部经变形缝延伸至中埋止水带;注浆结构包括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第一注浆孔由墙体的背水面延伸至墙体的迎水面,第二注浆孔由墙体的背水面延伸至变形缝的迎水面部分,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和变形缝的迎水面部分内设有注浆液。有效的保证了变形缝渗水后维修处理后的防水效果,并起到杜绝无压水、潮气、水汽浸入的效果。

Waterproof structure for deformation joint of middle buried water stop belt underground bui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本技术属于地下室防水修缮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在实际建筑施工过程中,地下室变形缝通常采用中埋止水带进行防水,但是由于中埋止水带适应混凝土伸缩变形的能力有限,地下室变形缝渗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且因地下室变形缝易变形或沉降,导致渗水维修极其困难。因为地下室变形缝渗水大多发生于地下室回填土完成及地下室降水停止后,常规维修方案维修成本巨大,且因渗水水压变化及变形缝反复开裂变形而无法达到预期维修效果。市场上目前针对地下室变形缝有效的维修方案为注浆止水,注浆材料种类繁杂,性能差异极大,止水原理不同,极难选择,而常用的聚氨酯注浆液多数仅具有一次发泡能力,应对变形能力较差,维修效果不理想。因此期待研发一种针对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的变形缝的防水结构,便于维修、成本低、适应能力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降低地下室变形缝渗水维修的难度和成本,并保证防水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所述变形缝贯穿地下建筑墙体,所述中埋止水带沿所述变形缝设于所述墙体内,用于将所述变形缝隔离为迎水面部分和背水面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槽体、止水胶层、塑料薄膜层、密封胶层、堵漏宝层和注浆结构;/n所述槽体沿所述变形缝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墙体的背水面,向所述墙体内部凹陷,且所述槽体与所述变形缝连通;/n在所述槽体内,由所述迎水面至所述背水面依次设有所述止水胶层、所述塑料薄膜层、所述密封胶层和所述堵漏宝层,且所述止水胶层由所述槽体的底部经所述变形缝延伸至所述中埋止水带;/n所述注浆结构包括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由所述墙体的背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所述变形缝贯穿地下建筑墙体,所述中埋止水带沿所述变形缝设于所述墙体内,用于将所述变形缝隔离为迎水面部分和背水面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结构包括槽体、止水胶层、塑料薄膜层、密封胶层、堵漏宝层和注浆结构;
所述槽体沿所述变形缝的延伸方向设置于墙体的背水面,向所述墙体内部凹陷,且所述槽体与所述变形缝连通;
在所述槽体内,由所述迎水面至所述背水面依次设有所述止水胶层、所述塑料薄膜层、所述密封胶层和所述堵漏宝层,且所述止水胶层由所述槽体的底部经所述变形缝延伸至所述中埋止水带;
所述注浆结构包括第一注浆孔和第二注浆孔,所述第一注浆孔由所述墙体的背水面延伸至所述墙体的迎水面,所述第二注浆孔由所述墙体的背水面延伸至所述变形缝的迎水面部分,所述第一注浆孔、第二注浆孔和所述变形缝的迎水面部分内设有注浆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浆孔沿所述变形缝的延伸方向分布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且与所述墙体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中埋止水带式地下建筑变形缝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缝的两侧分别设置两列所述第一注浆孔,两列所述第一注浆孔交错布置。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龙沈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东方雨虹防水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