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高差式隔震构造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领域,尤其涉及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设计中的各种复杂的隔震缝构造。
技术介绍
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构造,作为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设计中隔震区与非隔震区间的最为关键的连接节点,不仅要满足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平时的正常使用功能;满足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常规的温度变形及土建沉降;尤其需要在设计烈度范围内的较大型地震发生时,仍能有效保障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正常使用以及震后快速维修。目前,隔震设计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类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设计,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现有的基于传统抗震理论的常规隔震缝构造,仅能满足日常的温度变形及土建沉降,无法应对更大烈度的地震危害,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隔震技术的迫切要求,现有做法杂乱无章、缺陷明显,从而造成项目成本的增加和众多质量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高差式隔震构造。其充分保障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隔震缝的安全,适应各种复杂工况条件,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高差式隔震构造,包括隔震缝,及位于所述隔震缝两侧的第一土建构件(1)和第二土建构件(2),其特征在于:第一土建构件(1)向所述隔震缝方向悬臂出挑第一挑板(3),跨在所述隔震缝上,搁置在所述第二土建构件(2)上部,所述第一挑板(3)的宽度满足覆盖所述隔震缝的最大变形宽度;第一挑板(3)与所述第二土建构件(2)之间留有空隙(5),所述空隙(5)内填充柔性材料(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高差式隔震构造,包括隔震缝,及位于所述隔震缝两侧的第一土建构件(1)和第二土建构件(2),其特征在于:第一土建构件(1)向所述隔震缝方向悬臂出挑第一挑板(3),跨在所述隔震缝上,搁置在所述第二土建构件(2)上部,所述第一挑板(3)的宽度满足覆盖所述隔震缝的最大变形宽度;第一挑板(3)与所述第二土建构件(2)之间留有空隙(5),所述空隙(5)内填充柔性材料(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物及其周边场地的高差式隔震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土建构件(2)向所述隔震缝方向悬臂出挑第二挑板(6),所述第二挑板(6)的最外端与所述第一土建构件(1)之间的间距≥所述隔震缝宽度;所述第二挑板(6)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土建构件(2)的顶面齐平,形成搭接面;所述第一挑板(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建祥,周健,杨学鲁,高扬,
申请(专利权)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