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377079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10: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包括固定于桥梁支撑柱上的桥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桥面板上的用于承受车辆行驶的路面板,所述桥面板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路面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槽内;所述桥面板由混凝土凝结制成,且所述桥面板内设有加强钢管;所述加强钢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桥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桥面板内的所述加强钢管共设有两根,两根加强钢管分别设置于桥面板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该市政桥梁桥面结构的强度高,安全性高。

A municipal bridge deck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
本技术涉及桥梁建设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
技术介绍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通常指的是桥梁桥面;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支座为桥跨结构与桥墩或桥台的支承处所设置的传力装置;附属构造物则指桥头搭板、锥形护坡、护岸、导流工程等。目前,公告号为CN207846216U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桥梁桥面混凝土结构,其结构包括桥基底、水泥基胶粘剂、防水卷材、过渡层、保护层、减震装置,水泥基胶粘剂设于桥基底上表面,防水卷材设有两层,防水卷材设于过渡层上下表面,过渡层设于水泥基胶粘剂上表面,保护层设于过渡层上表面,减震装置设于保护层内部。上述技术方案降低因车流量大时所产生的桥面剧烈震动,使得桥面在其长期状况下不会因为震动而加速桥面的破裂,但存在以下缺陷:该桥梁桥面混凝土结构的结构强度不够,其直接与桥梁支撑柱固定容易由于载荷而发生坍塌断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该市政桥梁桥面结构的强度高,不易发生塌陷。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包括固定于桥梁支撑柱上的桥面板以及设置于所述桥面板上的用于承受车辆行驶的路面板,所述桥面板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路面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槽内并与承载槽内壁相抵;所述桥面板由混凝土凝结制成,且所述桥面板内设有加强钢管;所述加强钢管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桥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桥面板内的所述加强钢管共设有两根,两根加强钢管分别设置于桥面板两侧。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板设置于桥面板上的承载槽内并与承载槽内壁相抵,使得桥梁上行驶汽车的冲击载荷作用在路面板上而非直接作用在桥面板上,故而车辆对路面板的冲击频率难以完成传递至桥面板与桥梁支撑柱的连接处,减缓了车辆冲击对桥梁支撑柱连接处的损伤,且桥面板内两侧设有加强钢管,与完全由混凝土构成的桥面板相比,提高了桥面板的韧性以及强度,从而提升了市政桥梁桥面结构的强度,使之不易发生坍塌断裂。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钢管之间固定有连接钢梁,所述连接钢梁设有多根,多根连接钢梁沿所述加强钢管的长度方向排列,且所述连接钢梁为工字型梁。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钢梁连接了桥面板内两侧的加强钢管,提高了加强钢管承载桥面板整体负荷的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钢管与所述连接钢梁的转角处固定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分别与所述加强钢管外侧壁以及所述连接钢梁上表面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设置,提高了连接钢梁与加强钢管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槽垂直于所述桥面板长度方向的截面呈倒梯形,所述路面板设置于所述承载槽内并与承载槽内壁相抵。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槽的截面呈倒梯形,增大了承载槽与路面板的承载面积,减小了路面板对桥面板的压强,提高了桥面板对路面板的承载能力。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板与所述承载槽内底壁之间设有承载柱,所述承载柱下端穿入承载槽内底壁内并与所述桥面板凝结固定,所述承载柱上端穿入所述路面板底面内并与桥面板凝结固定;所述路面板与所述承载槽内底壁之间设有黄沙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面板与桥面板之间通过承载柱连接固定,使得路面板在水平方向上与桥面板的连接更稳固,而黄沙层的设置,使得路面板与桥面板之前柔性接触,防止路面板由于载荷变形而影响到桥面板的结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板内设有长度方向与所述路面板长度方向一致的加强钢梁,所述加强钢梁设有多根,多根所述加强钢梁沿所述路面板的宽度方向排列。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钢梁的设置,提高了路面板的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路面板上表面设有隔水层,所述隔水层由防水卷材制成,且所述隔水层上表面涂设一层第一细石混凝土层;所述第一细石混凝土层上铺设沥青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沥青层与路面板之间设有防水卷材制成的隔水层,有利于防止沥青层上的雨水渗透至路面板上,而第一细石混凝土层的设置,防止沥青的铺设影响到隔水层的品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槽两侧内侧壁分别浇筑有第二细石混凝土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细石混凝土层的设置,有利于防止路面板以及沥青层上的雨水渗透至桥面板上。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路面板设置于桥面板上的承载槽内并与承载槽内壁相抵,使得桥梁上行驶汽车的冲击载荷作用在路面板上而非直接作用在桥面板上,故而车辆对路面板的冲击频率难以完成传递至桥面板与桥梁支撑柱的连接处,减缓了车辆冲击对桥梁支撑柱连接处的损伤,且桥面板内两侧设有加强钢管,与完全由混凝土构成的桥面板相比,提高了桥面板的韧性以及强度,从而提升了市政桥梁桥面结构的强度,使之不易发生坍塌断裂;2.路面板与桥面板之间通过承载柱连接固定,使得路面板在水平方向上与桥面板的连接更稳固,而黄沙层的设置,使得路面板与桥面板之前柔性接触,防止路面板由于载荷变形而影响到桥面板的结构;3.沥青层与路面板之间设有防水卷材制成的隔水层,有利于防止沥青层上的雨水渗透至路面板上,而第一细石混凝土层的设置,防止沥青的铺设影响到隔水层的品质。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桥面板;11、承载槽;12、加强钢管;13、连接钢梁;14、加强板;2、第二细石混凝土层;3、路面板;31、加强钢梁;4、黄沙层;5、承载柱;6、隔水层;7、第一细石混凝土层;8、沥青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包括桥面板1、第二细石混凝土层2、路面板3、黄沙层4、承载柱5、隔水层6、第一细石混凝土层7以及沥青层8。桥面板1为横断面呈矩形的板状结构,其底面与桥梁的支撑柱上端固定,且桥面板1的延伸方向即为桥梁的长度方向。桥面板1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11,承载槽11的长度方向与桥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其截面呈倒置的等腰梯形。第二细石混凝土层2由细石混凝土于承载槽11的两侧倾斜内侧壁上浇筑形成,且第二细石混凝土层2表面与承载槽11的两侧内侧壁平行。如图1所示,路面板3为横断面呈倒置等腰梯形的板状结构,其设置于承载槽11内,且其长度方向与桥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此外,路面板3的两侧倾斜侧壁分别与承载槽11上的两处第二细石混凝土层2相抵。路面板3内凝结固定有加强钢梁31,加强钢梁31为截面呈矩形的梁状结构,其长度方向与路面板3的长度方向一致,且加强钢梁31设有四根,四根加强钢梁31沿路面板3的宽度方向均匀排列。黄沙层4设置于路面板3与承载槽11内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于桥梁支撑柱上的桥面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桥面板(1)上的用于承受车辆行驶的路面板(3),所述桥面板(1)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11),所述路面板(3)设置于所述承载槽(11)内并与承载槽(11)内壁相抵;所述桥面板(1)由混凝土凝结制成,且所述桥面板(1)内设有加强钢管(12);所述加强钢管(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桥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桥面板(1)内的所述加强钢管(12)共设有两根,两根加强钢管(12)分别设置于桥面板(1)两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固定于桥梁支撑柱上的桥面板(1)以及设置于所述桥面板(1)上的用于承受车辆行驶的路面板(3),所述桥面板(1)上表面开设有承载槽(11),所述路面板(3)设置于所述承载槽(11)内并与承载槽(11)内壁相抵;所述桥面板(1)由混凝土凝结制成,且所述桥面板(1)内设有加强钢管(12);所述加强钢管(1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桥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桥面板(1)内的所述加强钢管(12)共设有两根,两根加强钢管(12)分别设置于桥面板(1)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钢管(12)之间固定有连接钢梁(13),所述连接钢梁(13)设有多根,多根连接钢梁(13)沿所述加强钢管(12)的长度方向排列,且所述连接钢梁(13)为工字型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加强钢管(12)与所述连接钢梁(13)的转角处固定有加强板(14),所述加强板(14)分别与所述加强钢管(12)外侧壁以及所述连接钢梁(13)上表面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桥梁桥面结构,其特征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小祥刘柏军叶波蒋台台邢建梅邢云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诚通市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