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
本技术涉及工程结构减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
技术介绍
在桥梁工程中,由于地震自然灾害,或者桥梁使用年限过长等因素,都容易使得主梁结构体系发生结构位移,即主梁发生竖向振动。然而,桥梁主体一般较长,跨中响应较大,跨中位置施工不便,进而导致无法安装阻尼器,无法对其起到消能减震的作用。现有技术中,通常会在桥梁结构中设置减震支座,从而使桥梁能够在发生结构位移时起到一定的减震作用,然而,减震支座的相对位移较小,当桥梁振幅较小时,减震支座感应不灵敏,使用该方法所起到的减震作用并不明显,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可以将两个主梁的结构位移均集成在同一个阻尼器上来进行控制,工程成本较低,而且通过对结构位移的放大,改变阻尼器的位移和出力,使阻尼器更好地发挥消能减震的作用。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所述桥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所述桥梁包括横梁(1)、设于所述横梁(1)上的两个主梁,两个所述主梁分别为第一主梁(2)和第二主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阻尼器(4)、第一刚臂(5)、第二刚臂(6)、第三刚臂(7)、第四刚臂(8);/n所述阻尼器(4)、第一刚臂(5)和第二刚臂(6)一端通过球铰O相连,所述第一刚臂(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的顶部通过球铰A固结,所述第二刚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的底部或者与所述横梁(1)通过球铰B固结;/n所述阻尼器(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刚臂(7)、第四刚臂(8)的一端通过球铰C相连,所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所述桥梁包括横梁(1)、设于所述横梁(1)上的两个主梁,两个所述主梁分别为第一主梁(2)和第二主梁(3),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包括:阻尼器(4)、第一刚臂(5)、第二刚臂(6)、第三刚臂(7)、第四刚臂(8);
所述阻尼器(4)、第一刚臂(5)和第二刚臂(6)一端通过球铰O相连,所述第一刚臂(5)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的顶部通过球铰A固结,所述第二刚臂(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主梁(2)的底部或者与所述横梁(1)通过球铰B固结;
所述阻尼器(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刚臂(7)、第四刚臂(8)的一端通过球铰C相连,所述第三刚臂(7)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梁(3)的顶部通过球铰E固结,所述第四刚臂(8)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主梁(3)的底部或者与所述横梁(1)通过球铰D固结;
同时,所述第一刚臂(5)、第二刚臂(6)、第三刚臂(7)和第四刚臂(8)沿所述阻尼器(4)的中垂线对撑分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4)、第一刚臂(5)、第二刚臂(6)、第三刚臂(7)、第四刚臂(8)共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4)、第一刚臂(5)、第二刚臂(6)、第三刚臂(7)、第四刚臂(8)不共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器(4)为油阻尼器、磁流变阻尼器或摩擦阻尼器。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桥梁用的双支撑阻尼器放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刚臂(5)的长度与第二刚臂(6)的长度的差值大于所述第一主梁(2)的最大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肖波,柴小鹏,荆国强,汪正兴,王波,彭旭民,王梓宇,王翔,刘鹏飞,马长飞,伊建军,汪泽洋,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大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