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376063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铁水包、第二铁水包、冲渣斜槽、水淬渣池,所述冲渣斜槽上罩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与竖直设置的集气管路相连通,其还包括储水箱、冷凝器、换热器、引风机、集水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集气管路内增加冷凝器、引风机以及集水器来实现对水蒸气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减排,并设计储水箱作为整个系统的供水核心,有利于实现水路的综合控制。

A recycling system of slag flushing water for Si Mn allo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
:本技术涉及硅锰合金生产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
技术介绍
:在硅锰合金水淬工艺过程中,从铁水包中流出的高温合金进入到水淬溜槽中与冷却水相接触,再次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蒸汽,导致车间湿度过大,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在水淬溜槽中加装集气罩将蒸汽引出车间排放,这种方法虽然避免蒸汽污染车间环境,却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蒸汽得不到回收再利用,浪费资源,这个问题在水资源匮乏的西北地区表现的尤为严重,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本技术的内容: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铁水包、第二铁水包、冲渣斜槽、水淬渣池,所述冲渣斜槽上罩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与竖直设置的集气管路相连通,其还包括储水箱、冷凝器、换热器、引风机、集水器,所述水淬渣池内水平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将所述水淬渣池分割为渣腔和水腔,所述换热器的进料端与所述水淬渣池的所述水腔相连通,所述换热器的出料端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在所述集气管路内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所述集水器、所述冷凝器、所述引风机,所述集水器的出水口与回收水管路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收水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出水总管依次与第一出水支管、第二出水支管、第三出水支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支管与所述换热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与喷头相连通,所述喷头位于所述冲渣斜槽的起始端,所述第三出水支管与所述冷凝器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冷凝器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箱相连通,所述储水箱的外壁设置有水冷壁,在所述储水箱的顶端还设置有补水管路,所述补水管路、所述水冷壁均与初始水源相连通,在所述出水总管上设置有供水泵、在所述第一出水支管、所述第二出水支管、所述第三出水支管上均设置有球阀。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器由V形板组成,所述V形板倾斜的固定在所述集气管路内,所述V形板的最低端与所述回收水管路相连通,在所述V形板的两翼外缘均设置有通气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在集气管路内增加冷凝器、引风机以及集水器来实现对水蒸气的回收再利用,节约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做到节能减排,并设计储水箱作为整个系统的供水核心,有利于实现水路的综合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水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第一铁水包1、第二铁水包2、冲渣斜槽3、水淬渣池4、集气罩5、集气管路6、储水箱7、冷凝器8、换热器9、引风机10、集水器11、过滤层12、回收水管路13、出水总管14、第一出水支管15、第二出水支管16、第三出水支管17、喷头18、水冷壁19、补水管路20、V形板21、通气孔22。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铁水包1、第二铁水包2、冲渣斜槽3、水淬渣池4,所述冲渣斜槽3上罩有集气罩5,所述集气罩5与竖直设置的集气管路6相连通,其还包括储水箱7、冷凝器8、换热器9、引风机10、集水器11,所述水淬渣池4内水平设置有过滤层12,所述过滤层12将所述水淬渣池4分割为渣腔和水腔,所述换热器9的进料端与所述水淬渣池4的所述水腔相连通,所述换热器9的出料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在所述集气管路6内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所述集水器11、所述冷凝器8、所述引风机10,所述集水器11的出水口与回收水管路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收水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所述储水箱7的出水总管14依次与第一出水支管15、第二出水支管16、第三出水支管17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支管15与所述换热器9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16与喷头18相连通,所述喷头18位于所述冲渣斜槽3的起始端,所述第三出水支管17与所述冷凝器8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冷凝器8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所述储水箱7的外壁设置有水冷壁19,在所述储水箱7的顶端还设置有补水管路20,所述补水管路20、所述水冷壁19均与初始水源相连通,在所述出水总管14上设置有供水泵、在所述第一出水支管15、所述第二出水支管16、所述第三出水支管17上均设置有球阀;所述集水器11由V形板21组成,所述V形板21倾斜的固定在所述集气管路6内,所述V形板21的最低端与所述回收水管路13相连通,在所述V形板21的两翼外缘均设置有通气孔22。工作原理:工作时,硅锰合金水从第二铁水包2进入到冲渣斜槽3内,高温硅锰合金水与喷头18喷出的冷却水相遇产水合金渣进入到水淬渣池4中,经过过滤层12的进行渣水分离,分离出的水经过换热器9的冷却后进入到储水箱7内,储水箱7通过补水管路20进行补水,并利用水冷壁19对储水箱7内的水进行冷却,与此同时,储水箱7内的水经过供水泵的作用分别为换热器9、喷头18、冷凝器8提供冷却水,集气管路6内的蒸汽在上升过程中收到冷凝器8的冷却形成小液滴并被集水器11收集,最终通过回收水管路13被回收到储水箱7内。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铁水包(1)、第二铁水包(2)、冲渣斜槽(3)、水淬渣池(4),所述冲渣斜槽(3)上罩有集气罩(5),所述集气罩(5)与竖直设置的集气管路(6)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储水箱(7)、冷凝器(8)、换热器(9)、引风机(10)、集水器(11),所述水淬渣池(4)内水平设置有过滤层(12),所述过滤层(12)将所述水淬渣池(4)分割为渣腔和水腔,所述换热器(9)的进料端与所述水淬渣池(4)的所述水腔相连通,所述换热器(9)的出料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在所述集气管路(6)内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所述集水器(11)、所述冷凝器(8)、所述引风机(10),所述集水器(11)的出水口与回收水管路(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收水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所述储水箱(7)的出水总管(14)依次与第一出水支管(15)、第二出水支管(16)、第三出水支管(17)相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支管(15)与所述换热器(9)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16)与喷头(18)相连通,所述喷头(18)位于所述冲渣斜槽(3)的起始端,所述第三出水支管(17)与所述冷凝器(8)的进水端相连通,所述冷凝器(8)的出水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所述储水箱(7)的外壁设置有水冷壁(19),在所述储水箱(7)的顶端还设置有补水管路(20),所述补水管路(20)、所述水冷壁(19)均与初始水源相连通,在所述出水总管(14)上设置有供水泵,在所述第一出水支管(15)、所述第二出水支管(16)、所述第三出水支管(17)上均设置有球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硅锰合金的冲渣水循环再利用系统,其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铁水包(1)、第二铁水包(2)、冲渣斜槽(3)、水淬渣池(4),所述冲渣斜槽(3)上罩有集气罩(5),所述集气罩(5)与竖直设置的集气管路(6)相连通,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储水箱(7)、冷凝器(8)、换热器(9)、引风机(10)、集水器(11),所述水淬渣池(4)内水平设置有过滤层(12),所述过滤层(12)将所述水淬渣池(4)分割为渣腔和水腔,所述换热器(9)的进料端与所述水淬渣池(4)的所述水腔相连通,所述换热器(9)的出料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在所述集气管路(6)内从下至上依次安装有所述集水器(11)、所述冷凝器(8)、所述引风机(10),所述集水器(11)的出水口与回收水管路(13)的一端相连通,所述回收水管路(13)的另一端与所述储水箱(7)相连通,所述储水箱(7)的出水总管(14)依次与第一出水支管(15)、第二出水支管(16)、第三出水支管(17)相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启家
申请(专利权)人:兴和县山河特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内蒙;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