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375593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03 09:26
一种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反应槽内设有电絮凝出水堰板将反应槽分隔成电絮凝反应腔和电催化反应腔,反应槽的侧壁设有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的进水管,电絮凝反应腔内设有电絮凝电极组,电絮凝反应腔一侧上方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出集渣腔,反应槽的侧壁上方设有与集渣腔相连通的排渣管,位于电絮凝反应腔上方反应槽上设有刮渣机,电絮凝反应腔的底部设带有第一排泥管的电絮凝沉降槽,电催化反应腔的进水口处设有整流板、中部设有电催化氧化电极组、底部设有电催化氧化沉降槽、出水口处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出出水集水腔,反应槽的侧壁上设有与出水集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电催化氧化沉降槽的底部设有第二排污管。

Integrated wastewater treatment un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到一种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印染、造纸、化工和农药等行业,在生产中都会产生高含盐﹑高COD﹑高悬浮物﹑重金属离子超标的废水。这类污水由于含盐量高,有机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很低,常规的生化、物化处理方法难以处理,化学絮凝法不但效果不好同时又产生大量化学污泥。电化学水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处理工艺,与其它水处理工艺相比,具有无二次污染、效率高、可控性好、经济性好的特点,并且可于其它传统水处理工艺联用等优点,对不同种类污染物的去除具有一定的选择性,适用于高盐废水及高悬浮物废水。因此,在国外电化学水处理技术因其环境兼容性好又被称为环境友好技术,具有一些水处理技术无法比拟的优点,在水处理工艺术方面极具潜力,已成为国内外一个极大的关注点。电絮凝法为近年来颇有竞争力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可以被用于生活污水﹑电镀废水﹑重金属废水﹑造纸废水﹑含油污水处理中,但是现有电絮凝技术存在易板结、结垢、堵塞、电耗大、效率低的缺点,推广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电催化氧化法是利用阳极材料的高电位及高催化活性来直接降解水中的污染物,或者利用电极表面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中间产物(羟基自由基)降解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由于电催化氧化法由于造价高、运行费用高的缺点,在水处理领域应用不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工作效率高、集电絮凝与电催化氧化一体化的废水处理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反应槽内设置有电絮凝出水堰板将反应槽分隔成电絮凝反应腔和电催化反应腔,电絮凝出水堰板的高度低于反应槽的高度,反应槽的侧壁下方设置有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的进水管,电絮凝反应腔内中部设置有电絮凝电极组,电絮凝电极组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电絮凝反应腔一侧上方通过第一隔板分隔出集渣腔,第一隔板的高度小于反应槽的高度使集渣腔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反应槽的侧壁上方设置有与集渣腔相连通的排渣管,位于电絮凝反应腔上方反应槽上设置有刮渣机,电絮凝反应腔的底部设置的电絮凝沉降槽,电絮凝沉降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电催化反应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整流板、中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电极组、底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沉降槽、出水口处通过第二隔板分隔出出水集水腔,第二隔板的高度小于反应槽的高度,反应槽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水集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电催化氧化电极组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直流电源,电催化氧化沉降槽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絮凝电极组的数量为1~5组,每组电絮凝电极组为卡槽式支架上竖直设置有至少2块电絮凝电极板,相邻两电絮凝电极板间的间距为10~3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絮凝电极板的厚度为2~6mm,电絮凝电极板为铝板或铁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催化氧化电极组为卡槽式支架上倾斜安装有至少2块相互平行的电催化氧化电极板,相邻两电催化氧化电极板间的间距为10~30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催化氧化电极板的厚度为0.1~0.3mm,电催化氧化电极板为镀有铱、钌的钛基极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催化氧化电极板的倾斜角度为30°~6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的反应槽内设置有电絮凝出水堰板将反应槽分隔成电絮凝反应腔和电催化反应腔,电絮凝反应腔内中部设置有电絮凝电极组,电催化反应腔的中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电极组,集电絮凝﹑气浮﹑电催化氧化﹑斜板沉降为一体的高效水处理设备,针对脱硫废水﹑重金属废水﹑含油废水﹑高盐难生化等污水能高效去除悬浮物﹑重金属离子﹑油﹑COD等污染物。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不限于下述的实施方式实施例1在图1中,本实施例的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由进水管1、排渣管2、第一隔板3、刮渣机4、电絮凝电极组5、电絮凝出水堰板6、整流板7、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第二隔板9、出水管10、第二排污管11、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第一排泥管13、电絮凝沉降槽14、反应槽15。反应槽15内安装有电絮凝出水堰板6将反应槽15分隔成电絮凝反应腔和电催化反应腔,电絮凝出水堰板6的高度低于反应槽15的高度使电絮凝反应腔与电催化反应腔相连通,电絮凝反应腔内中部安装有3组电絮凝电极组5,每组电絮凝电极组5为卡槽式支架上竖直插装有30块电絮凝电极板,相邻两电絮凝电极板间的间距为20mm,电絮凝电极板的厚度为5mm,电絮凝电极板为铝板,电絮凝电极组5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高频高压脉冲电源,防止水中的钙﹑镁等结垢型离子在电极表面结垢,造成极板板结,影响絮凝效率,反应槽15的侧壁下方安装有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的进水管1,原始污水从进水管1进入反应槽15内,电絮凝反应腔左侧上方通过第一隔板3分隔出集渣腔,第一隔板3的高度小于反应槽15的高度使集渣腔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反应槽15的侧壁上方安装有与集渣腔相连通的排渣管2,位于电絮凝反应腔上方,反应槽15上安装有刮渣机4,刮渣机4为安装架上安装有电机和链轮链条机构,电机的动力端与链轮链条机构的链轮相联,链轮链条机构的的链条上安装有刮板,电机通过链轮链条机构驱动刮板左右往复运动,由于电絮凝气产生的直径为10~30μm的氢气泡和直径为20~60μm的氧气泡具有很好的破乳和气浮效果,结合刮渣机4可以将悬浮物﹑重金属离子﹑油等污染物与水高效分离,位于电絮凝反应腔的底部安装有锥形电絮凝沉降槽14,电絮凝沉降槽14的底部安装有第一排泥管13,电絮凝产生的絮体通过重力沉积到底部,通过排泥管将污泥排出。电絮凝出水堰板6的右侧电催化反应腔的进水口处安装有整流板7,电絮凝反应腔内经过电絮凝处理后的污水由电絮凝出水堰板6上方溢出,通过整流板7的下方进入电催化反应腔内,电催化反应腔的中部安装有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为卡槽式支架上倾斜安装有30块相互平行的电催化氧化电极板,倾斜角度为50°,相邻两电催化氧化电极板间的间距为20mm,电催化氧化电极板为镀有铱的钛基极板,厚度为0.2mm,电催化氧化电极板不仅具有电催化氧化降解COD等污染物的作用,还有斜板沉降的功能,可以对电絮凝区来水进行再次沉降,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直流电源,防止水质的钙镁等结垢型离子在电极表面结垢,影响催化效率,电催化反应腔的右上方通过第二隔板9分隔出出水集水腔,第二隔板9的高度小于反应槽15的高度,使电催化反应腔与出水集水腔相连通,电催化反应腔内经过电催化处理后的污水由第二隔板9上方进入出水集水腔,电催化反应腔的底部安装有锥形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的底部安装有第二排污管11。本实施例的反应槽15、电絮凝出水堰板6、进水管1、电絮凝沉降槽14、第一排泥管13、第一隔板3、整流板7、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第二隔板9、排渣管2、第二排污管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槽(15)内设置有电絮凝出水堰板(6)将反应槽(15)分隔成电絮凝反应腔和电催化反应腔,电絮凝出水堰板(6)的高度低于反应槽(15)的高度,反应槽(15)的侧壁下方设置有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的进水管(1),电絮凝反应腔内中部设置有电絮凝电极组(5),电絮凝电极组(5)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电絮凝反应腔一侧上方通过第一隔板(3)分隔出集渣腔,第一隔板(3)的高度小于反应槽(15)的高度使集渣腔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反应槽(15)的侧壁上方设置有与集渣腔相连通的排渣管(2),位于电絮凝反应腔上方反应槽(15)上设置有刮渣机(4),电絮凝反应腔的底部设置的电絮凝沉降槽(14),电絮凝沉降槽(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13),电催化反应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整流板(7)、中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底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出水口处通过第二隔板(9)分隔出出水集水腔,第二隔板(9)的高度小于反应槽(15)的高度,反应槽(1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水集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10),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直流电源,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排污管(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化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反应槽(15)内设置有电絮凝出水堰板(6)将反应槽(15)分隔成电絮凝反应腔和电催化反应腔,电絮凝出水堰板(6)的高度低于反应槽(15)的高度,反应槽(15)的侧壁下方设置有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的进水管(1),电絮凝反应腔内中部设置有电絮凝电极组(5),电絮凝电极组(5)的电源为具有自动换向功能的高频高压脉冲电源,电絮凝反应腔一侧上方通过第一隔板(3)分隔出集渣腔,第一隔板(3)的高度小于反应槽(15)的高度使集渣腔与电絮凝反应腔相连通,反应槽(15)的侧壁上方设置有与集渣腔相连通的排渣管(2),位于电絮凝反应腔上方反应槽(15)上设置有刮渣机(4),电絮凝反应腔的底部设置的电絮凝沉降槽(14),电絮凝沉降槽(14)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泥管(13),电催化反应腔的进水口处设置有整流板(7)、中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底部设置有电催化氧化沉降槽(12)、出水口处通过第二隔板(9)分隔出出水集水腔,第二隔板(9)的高度小于反应槽(15)的高度,反应槽(1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出水集水腔相连通的出水管(10),电催化氧化电极组(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辉任蕊王玲燕王丽莉杨鸿鹰高小媛朱瑞龙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省石油化工研究设计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